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3-10 08:15:04  浏览次数:

zoޛ)j馝M=m5ۭtM<4iuN;6]OwMvm5ӭnѨky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男2例,女18例,年龄19-65岁,平均(44.7±6.3)岁。均与《颅胸痛、颜面痛、颈痛国际诊断标准》(1998年颁布)相关规定符合。轻度2例,中度14例,重度4例。双侧性伴持续疼痛1例,双侧性交替疼痛2例,单侧性搏动疼痛17例。患者均在本次治疗前分别应用过卡马西平片、晕痛定片、去痛片、氟桂嗪胶囊治疗。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针灸治疗,依据远部配穴及局部取穴原则,对头部及颈项部穴位行针灸治疗,掌背部、前臂、足部相关穴位可联合应用,可取得理想效果。针灸隔天行1次操作,1个疗程为10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偏头痛中医辩证分型,外感型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肝风型采用清空膏或散偏汤加减;血瘀型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湿浊上泛型采用五苓散治疗。上述药方均遵医应用。

1.3 效果评定 痊愈:偏头痛及临床伴随症状呈完全消失表现,行半年随访无复发病例;显效:偏头痛及临床伴随症状呈基本消失表现,行半年随访偶有发作病例;有效:偏头痛程度及临床伴随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发作次数呈明显减少表现;无效:上述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偏头痛病因及发病机制现代医学研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遗传因素、血管因素、血流动力学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等相关,还可能因头部和颈部肌肉持久收缩导致。中医学称偏头痛为少阳头痛,其病因与肝胆火郁、经气通行不畅、经脉失调、阴血不足相关。好发于女性,以青春期为高发时期,诱因多为情绪激动、失眠、天气变化、月经等,多突然发病,反复发作[2]。以单侧类偏头痛居多,也存在两侧类病变类型,以额颞为主。剧烈疼痛时,呈现搏动痛或胀痛,或锥钻痛、裂开痛。发作前伴有烦躁、视线模糊、闪光,伴面色苍白、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畏光、心率变慢等症状。发作间歇同常人,但有思维不集中、乏力、头晕、情绪暴躁、抢眼多梦、记忆减退等症状。

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的要点为按外感和内伤划分。若疼痛时有情志忧郁、肝气郁结、精神紧张伴发,持续日久即化火伤阴,阴伤致阳亢,气血上挠,使患者出现阵发性剧痛、胀痛,这是与外感型偏头痛区别的关键,也是内伤型头痛的表现。头侧经络因瘀痰阻涩也会引起内伤偏头痛。临床以疼痛为锥刺感,痛处固定不变为临床表现。因偏头痛多向头单侧偏,故多与胆经相关,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3]。

虽采用镇定剂或解除血管痉挛的药物治疗可起到一定效果,但药物易引发多种副作用,如嗜睡、肠胃不适等,若长期应用严重者甚至对骨髓的造血功能造成影响。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如川芎可实现活血化瘀、通络及缓解血管痉挛等效果,白芷具有止痛作用,菊花可清肝明目,使内阳上扰所致的头痛有效改善[4]。针刺采用远端取穴和局部取穴结合,共起理气活血、清利头目、涤痰通络的功效,使脑部血流增加、毛细血管扩张、脑的血液循环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依据患者不同体质,结合针灸和中药,可有效减少头痛的时间、频率、发作次数,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药效可持续到头痛消失,显著提高了治愈水平[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偏头痛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预后获得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树茂.偏头痛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8,66(16):209-210.

[2]董慧君,卢小龙,张燕,等.针药结合治疗变形性偏头痛28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07,23(4):427-429.

[3]王峥.辩证取穴针刺治疗偏头痛120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5):544.

[4]王立君.针刺治疗偏头痛83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8(3):110-115.

[5]陈泽林.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0):45-51.

推荐访问: 偏头痛 临床 中医 效果 治疗
[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