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03-10 08:17:31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偏头痛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 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研究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控制21例(48.84%)、显效

14例(32.56%)、有效6例(13.95%)、无效2例(4.65%), 常规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控制13例(30.23%)、显效15例(34.88%)、有效7例(16.28%)、无效8例(18.60%), 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 可有效减轻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 改善患者腦部神经及血管障碍, 且安全性及可行性较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内科;偏头痛;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071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头痛病之一, 其发病原因与人体神经及血管功能出现障碍有关, 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痛, 且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目前, 临床上尚未有对此症完全治愈的方法, 常规治疗以减轻患者头痛程度为主。随着中医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祖国医学大放异彩, 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 成为患者的选择[2]。本次研究通过对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本科进行偏头痛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探究采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偏头痛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本科进行偏头痛治疗的86例患者, 其中男40例, 女46例, 平均年龄(36.39±2.95)岁, 平均病程(6.82±3.79)年, 全部患者均符合西医对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存在严重心、脑等器官器质性病变及存在严重意识障碍等情况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每组43例。常规组男20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36.93±2.51)岁, 平均病程(6.53±3.25)年。研究组男20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35.78±3.28)岁, 平均病程(7.17±3.9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30003)治疗, 用量为

10 mg/次, 2次/d。研究组患者行中医辨证治疗[3]:①肝郁气滞型(15例), 主要表现为舌苔暗红、胸闷不适、两胁胀满等症状, 给予其柴胡疏肝散加减, 配方为:全蝎末5 g, 柴胡、醋元胡、白蒺藜、郁金各10 g, 白芍12 g, 紫丹参、川芎各15 g,

珍珠母30 g;②肝肾阴虚型(7例), 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舌苔少而红、心烦多梦且伴有腰膝酸软等症状, 给予其杞菊地黄丸加减, 配方为天麻、丹皮、山茱萸、白蒺藜、菊花各10 g, 山药、枸杞子、熟地各15 g, 土茯苓25 g;③风阳上扰型

(7例), 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 面红目赤, 眩晕耳鸣并伴有舌红、口苦等症状, 给予其天麻钩藤汤加减, 配方为全蝎末、生白芍各5 g, 炒栀子10 g, 天麻、川牛膝、珍珠母、僵蚕、钩藤各10 g, 珍珠母、麦芽、生牡蛎、石决明各30 g;④瘀阻脑络型(14例), 主要表现为寐差多梦且头痛位置固定等症状, 给予其血府逐瘀汤加减, 配方为红花5 g, 桃仁、赤芍、地龙、川牛膝、佛手、川芎各10 g, 丹参、生龙骨、生牡蛎、葛根各30 g。治疗时间2~3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患者头痛症状消失, 且未再复发;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偏头痛治疗积分下降>50%;有效:患者头痛症状有所改善或有明显改善趋势, 治疗积分下降20%~50%;无效:患者头痛症状无明显好转或有所加重, 治疗积分下降<2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控制21例(48.84%)、显效14例(32.56%)、有效6例(13.95%)、无效2例(4.65%), 常规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控制13例(30.23%)、显效15例(34.88%)、有效7例(16.28%)、无效8例(18.60%)。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常规组患者出现体重增加及嗜睡患者各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65%;研究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活压力的增加, 偏头痛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增加[4], 该病以反复、规律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且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导致疼痛程度的加深, 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但就目前而言, 尚未有能够从根本上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及药

物[5], 临床治疗多采用西药, 本次研究中给予常规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该药物主要成分为钙离子拮抗剂, 通过与脑血管平滑肌特异受体相结合, 产生对前列腺素导致的血管吸收的抑制作用, 以达到止痛效果, 但由于其无法从根本上治疗偏头痛[6, 7], 治疗时间较长且副作用较大, 研究表明, 该药物可导致患者出现嗜睡、体重增加等并发症, 且对于曾有过抑郁史的女性患者, 可导致其再次出现抑郁症状, 影响其治疗效果[8-10]。本次研究中, 常规组出现嗜睡及体重增加各1例。在中医辨证理论中, 将偏头痛细分为肝郁气滞型、肝肾阴虚型、风阳上扰型及瘀阻脑络型, 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四种类型患者例数分别为15、7、7、14例, 通过对不同分型的患者给予不同的药物, 以提高对患者症状的针对性。通过对患者肝、肾等脏器的调理, 改善其疼痛症状。其中中药配方中的川芎能够对人体中枢系统疼痛产生缓解作用, 并同时改善血液循环, 且可产生一定的安神作用;天麻、丹参等药物对改善人体运动功能, 增加血管的弹性具有重要作用, 可有效改善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头痛;全蝎末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且毒性较低[7]。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 说明该治疗方法效果确切且疗效时间较长, 对该疾病的复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 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 可有效减轻患者头痛症状, 改善患者脑部神经及血管障碍, 且安全性及可行性较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申延安, 卜庆峰.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 中国卫生产业, 2012(28):178.

[2]代国泽.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2013(20):55.

[3]赵春风.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7):235-236.

[4]李文莉. 偏头痛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5):67-68.

[5]朱亚辉.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方法及相关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6, 16(27):171.

[6]文建华.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33):104-105.

[7]刘正君.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方案选择及效果分析.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9):86-87.

[8]李思伟.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4):79.

[9]雷平元.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健康必读旬刊, 2013(1):294-295.

[10]李新伟. 60例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9):734.

[收稿日期:2017-11-22]

推荐访问: 偏头痛 内科 临床 中医 观察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