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地理教学中学生三种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5-13 12:35:06  浏览次数:

地理学堪称“科学之母”,它以广博的知识内涵和多样的教学形式倍受学生喜爱,它是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训练学生技能、张扬学生个性、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平台。

一、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

1.爱国主义教育

区域地理是某一地区资源环境与人文社会现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灿烂的文化。祖国有大好河山、丰富的资源、辉煌的建设成就,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综合国力在世界上不断提升,从而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中国共产党。当然也应启发学生同发达国家找差距,使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雄心。

2.集体主义教育

地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扩大知识面,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野外实习,让学生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参加社会服务,帮助学生了解集体,认识社会,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因此,在地理实践课堂中,对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一是设计教学内容时把集体主义教育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的集体单元,以小集体单元共同开发活动;二是把对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和评价转向对学生所在小集体单元的评价,用各个小集体单元的学习活动情况作为学生成绩的基础;三是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学会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帮助、思想上互相激励,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科学发展观的培养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党中央根据我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思想。目前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等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科学发展。因此,加强学生科学发展观教育十分重要。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发展观的培养,一是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存观、资源观。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显著,世界资源分布、分配也不平衡,能源危机、水源危机、环境危机等严重问题,已经成为某些国家和地区动乱与战争的根源,教育学生认清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树立全球意识、生存空间意识、资源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树立学生节能减排的生态观。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近期内的快速发展仍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依托,因此,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应成为经济发展倡导的主题,学生是祖国经济建设的传承人,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态观、环境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三是树立学生良好的人与自然关系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活动,通过野外考察,引导学生走近自然、赏析自然、热爱自然、融入自然,让学生在与自然交融中,去体验自然之美,去感悟自然之妙,去探索自然之法,做到真正认识自然,从而建立良好的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地理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1.基础知识的传授

地理课程中所涵盖的知识面广,主要含有地球概论、地图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地理等,内容涉及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土壤、植被、动物、资源、环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人口、城市、商业、旅游等方面。学生正处在学习新知识的最佳时期,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地理课堂的特点,激励学生发奋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探求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储备知识,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2.基本技能的培养

基本技能是学生服务社会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好科学知识所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地理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作用于客观世界以取得期望成果的活动能力,也是学生从事地理学习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主要包括读图、识图、绘图技能,地理综合分析、归纳推理技能,地理统计、计算技能,地理观察和调查技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地理事项的名称、数据、分布、演变、景象、景观等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判断、归纳、综合、推理等地理学习能力。

3.地理智能的开发

地理智能是学生的一般认知能力和智力在地理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智力体系,是学生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等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反映的是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和地理思维品质。地理智能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智能,一是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关键,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智能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地理事项、地理图表,通过比较、推理、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智能。二是准确把握地理概念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地理表象,归纳、总结地理概念的特点,认识地理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训练学生的地理智能。三是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动机,采取理解、联想、以旧引新、以新带旧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地理事项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智能。另外,教学中还要结合地理科学的实践性、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充分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智能。

三、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良好的养成素养

1.磨练意志

当代学生因成长环境优越,往往经受不起挫折和失败。在生活中接受磨练,在磨练中学会坚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磨练意志是地理教学中进行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地理课学习中,由于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野外地质实习需要登山,当爬至半山腰时,会感到精疲力竭,这就是一种意志的考验。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意志的训练,强化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磨砺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优化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在习惯化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诚实、勇敢、勤劳、果断、虚伪、怯懦、懒惰、优柔寡断等都属于性格特征。良好的性格品质,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都十分有益。地理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野外实习的时间,利用学科优势,加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一是引导学生加强相互交流,在野外实习中教育学生要互敬、互谅、互助、互让,在学习交流中,体现自身价值,促进不良性格的矫正。二是引导学生加强自我锻炼,在野外实习中要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自我调节与自我改造,主动适应环境,在学习中塑造乐观、开朗、深沉、博大的情怀。

3.审美教育

审美意为“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爱好美的能力的教育。学生正处在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真、善、美”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地理教学应利用本学科知识中的自然美,如教材中山川、河流、冰雪、湖泊、草原等彩图;艺术美,如课本彩图、简图、图片、插图等;科学美,如地理知识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强化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报,2002-09-25(1).

[2] 赵枫岳.我国素质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 于长立.地理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指导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3).

[4] 于长立,王冠波.论跨世纪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张茂林)

推荐访问: 三种 素养 中学生 培养 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中学生三种素养的培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