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例析

时间:2022-03-02 00:11:13  浏览次数:

[关键词]历史学科,素养测评,分类分层

[中图分类号]CJ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 2019)15-0003-10

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上的推行,素养的评价问题也成了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在纸笔考试中能否测评素养?如何测评素养?这都是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研究初步提出了历史核心素养的分类分层测评标准,并以具体的试题为例加以解释,①目的是给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提供一套表述更为清晰、操作更为便捷的行为目标。

一、历史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制订的思路和意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明确考试命题要综合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并对每个素养都作了水平的划分。本研究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史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历史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以下简称“测评标准”)。

测评标准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分类,二是分层。《标准》已经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分为五类,我们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作了进一步细分。“史料实证”细分为“侧重于史料分析的史料实证”和“侧重于实证分析的史料实证”两类;“家国情怀”细分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家乡、民族、国家、传统文化的感情”和“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三类。分层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每个类别素养的测评层次作了划分,由于每个素养的内容不一样,所以分层的思路也有所不同。

把素养进行分层的思路大致依据三方面的原则:第一是对历史事物把握的广度,如“史料实证”素养中,能够运用的史料越多,素养自然也就越高;第二是对历史事物把握的深度,如“历史解释”素养中,对历史事物作出规律性或本质性的解释,自然要比作出现象性的解释要高;第三是对素养的实践运用品质,如“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素养中,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自然要比单纯地知道、了解这些观念和方法要高。这三大原则,在不同素养的划分中有具体的表现。例如,在“时空观念”素养中,我们认为抽象思维要比具象思维的难度高,其实就是“对历史事物把握的深度”原则的体现。

在《标准》已有素养水平表述的前提下继续推出素养的分类分层测评标准,其意义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把教学标准转化为评价标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进行有效评价,出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进行有效的纸笔考试。在《标准》的基础上制订评价标准,是为了明确《标准》的哪些内容是可测的。例如,《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这样的表述可以成为教学目标,却不能够成为纸笔评价的目标,因为纸笔评价是不可能测量学生的学习过程的。

第二,把水平标准转化为测量标准。水平标准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水平。水平标准跟测量标准有共通之处,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测量。例如,测量标准的文字表述有特别的要求——不能够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行为动词来表述一个行为目标。《标准》有这样的表述:“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这样的表述用在教学上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用在测量上,因为我们不可能同时测量学生对时空尺度的“分析、综合、比较”能力。

本研究并非要完成《标准》全部内容的转化,仅仅是尝试把《标准》附录1中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转化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目的是给老师们提供一套测评方案,该方案不仅易于评价操作,也利于教学實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持的一个原则是必须便于中学一线教师操作。高校的史学理论研究成果浩如烟海、高深难测,但如果不能转化为中学的实践方法,是会让中学师生望而却步的。

二、唯物史观素养分层测评标准例析

1.分层的思路

唯物史观的内容有观点与方法之分,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属于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方法,因此其内容是可以作进一步分类的。但这种分类对接下来的分层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我们不拟再做内容上的细分。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属于实践型的历史哲学,因此在素养分层上我们认为应该从实践的层面进行思考,这也是跟素养的培育目标、培育方式相吻合的。一名学生是否具有唯物史观的素养,关键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怎么做,具体表现在能否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这种素养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掌握原理”——“借鉴范例”——“实践操作”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就成为了三个层次划分的依据。

2.分层的内容

根据以上思路,把唯物史观素养分为三个测评层次。见表1:

3.分层的示例

第一层是考查学生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把握,常用的动词是“概括”“指出”“说明”“判断”等。在下例中,材料提供了19世纪史学研究的各种流派和观点,需要学生从中辨析出哪些属于唯物史观的内容:

例1:(2018年北京卷)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2: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推荐访问: 分层 素养 测评 学科 核心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例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