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急性下肢缺血诊治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02 18:55:02  浏览次数:

zoޛ)j馝tm4]ӽvܹm4]׮<Ntcӟi5^5ry总结本科2000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9例ALI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采用的诊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0年1月~2016年6月诊疗的109例ALI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符合泛大西洋协作组织专家共识——Ⅱ(TransAlantic Inter-Society Ⅱ, TASCⅡ)ALI标准:急性起病2周内, 肢体灌注突然下降, 可能危及肢体存活者, 按缺血临床分期[1]为Ⅰ、Ⅱa、Ⅱb期的患者。本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间即刻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的患者, 作为动脉切开组(56例)。本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间, 按TASCⅡ中 ALI的治疗路径进行诊治(动脉造影、腔内治疗)的患者, 作为腔内治疗组(53例)。两组患者全身情况均较差, 多数同时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肝肾功能不全等多种慢性疾病。两组年龄、性别、病因及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动脉切开组 患者即刻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 术中血栓取出后, 经导管向动脉远端灌注尿激酶25万U, 术后予以尿激酶脉50万U/d外周静脉持续泵注、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q12h)、前列地尔10~20 μg静脉推注(q12h)等溶栓、抗凝及扩血管治疗。

1. 2. 2 腔内治疗组 患者即刻在局部麻醉下行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术, 若导丝能顺利通过血栓栓塞段或狭窄闭塞段血管, 进一步予以球囊扩张, 同时植入动脉支架, 置管溶栓(经导管先在血栓内灌注尿激酶2 5万U, 再经导管持续泵注尿激酶脉50万U/d, ), 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q12h), 前列地尔10 μg静脉推注(q12h), 24~48 h后, 再次血管造影, 血管通畅则结束治疗。若导丝无法通过血管闭塞段, 先置管溶栓治疗(同前面用药方法)24~48 h, 再次血管造影, 若經过溶栓治疗后导丝能通过闭塞段血管者, 进一步予以球囊扩张, 同时植入动脉支架;仍不能通过者,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选择继续溶栓治疗或手术。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救肢成功、截肢、死亡情况。救肢成功标准:症状消失, 皮肤温度、色泽恢复正常, 足背动脉搏及胫后动脉动恢复正常或虽无脉搏恢复但循环恢复良好, 功能恢复至发病前状态。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腔内治疗组截肢率及死亡率低于动脉切开组, 救肢成功率高于动脉切开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LI主要包括动脉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 两种病理过程相辅相成, 诊治难点在于动脉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的鉴别, 处理不当会导致截肢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虽然诊断及治疗技术在不断完善及进展, 但其预后仍然不容乐观, 国外报道截肢率约13%, 死亡率约10%[2], 国内报道截肢率为(11.7±9.8)%, 死亡率为(5.4±4.4)%[3]。多位专家提出必须重视 ALI的诊断和治疗[4, 5]。

以前, 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治疗ALI的主要手段, 为能争取及早手术, 如能跟据病史、体格检查和无损伤检查明确诊断, 尽量不用动脉造影[6-8]。TASCⅡ共识认为Ⅰ和Ⅱa期患者可先行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CTA、MRA), 然后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开放、腔内或者杂交手术);Ⅱb期患者可在不耽误紧急手术的前提下先接受影像学检查, 随后进行血管再通治疗[9-11]。

2008年起, 本院对ALI患者全部按TASCⅡ的诊疗路经进行诊治, 患者先行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检查, 根据检造影果即刻确定血管再通治疗方案。从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可以看出, 腔内治疗组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腔内治疗优点于在明确下肢血管病变范围及程度的前提下, 作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我国, 血管腔内治疗起步较晚, 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ALI 的主要治疗手段[12]。目前, 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 腔内治疗成功率越来越高, 使更多适合腔内治疗的患者得到了恰当的治疗[13-15]。在前期的诊疗中, 因为术前缺乏必要的影像资料, 术中常会出现Fogarty导管不能通过、血管损伤、流入或流出道不畅及术后反复血栓形成, 这些成为截肢或死亡的主要原因。腔内介入治疗是基于患者的病因及缺血程度而实施的个体化治疗, 避免了许多并发症, 从而明显地降低了截肢率和死亡率, 提高了救肢率, 值得推崇。

参考文献

[1]Norgren L, Hiatt WR, Dormandy JA, et al. Inter-Society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TASC II). International Angiology A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giology, 2007, 26(2):81-157.

[2]Hynes BG, Margey RJ, Kiernan TJ, et al.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acute limb ischemia. 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 2012, 26(1):

110-24.

[3]卢勇, 郑月宏, 刘昌伟. 我国急性下肢缺血外科治疗现状分析. 临床外科杂志, 2011, 19(5):302-307.

[4]王深明, 李梓伦. 应重视急性下肢缺血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 4(2):65-67.

[5]陈忠. 掌握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正确处理方法不容忽视.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 1(2):13-16.

[6]陈孝平. 外科学. 北京:人民为生出版社, 2002:769-770.

[7]何武兵, 张旭鸣, 邱美光, 等. 肢体血管严重创伤的救治策略(附93例报道).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3):287-290.

[8]宋小洹, 马海燕.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17):

2573-2575.

[9]伍强, 杨铁城, 孙艳, 等. Fogarty导管取栓术在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 11(4):

342-343.

[10]任辉. 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的治疗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6):

219.

[11]杨志, 王家兴. Fogarty导管取栓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 31(6):645-646.

[12]张杰, 王家興, 杨志. 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 21(z1):476-477.

[13]Comerota AJ, Gravett MH. Do randomized trials of thrombolysis versus open revascularization still apply to current management:what has changed. SeminVasc Surg, 2009, 22:41-46.

[14]殷敏毅, 蒋米尔.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闭塞的腔内溶栓治疗.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 4(2):72-74.

[15]孙敏莉, 赵意平, 张皓, 等.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 4(2):87-89.

[收稿日期:2016-12-19]

推荐访问: 缺血 下肢 诊治 临床 分析
[急性下肢缺血诊治的临床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