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构建“灵活多变,充满趣味”的中职力学课堂

时间:2022-04-01 10:28:27  浏览次数:

摘要 本文探讨了创建高效的中职力学课堂,应采用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利用身边熟悉事物为例、引导学生制作、运用学具,化解了教学难点,使教学任务的难度适合中职学生水平。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习兴趣 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发展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体现在“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能够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过程中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吸引学生兴趣,学生如果对课堂内容产生了兴趣,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开动脑筋去探索新知识,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真正提高。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成功的课堂必定是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运用非常得当的课堂。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出发,坚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启发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动脑动口又动手,通过“做”使教与学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讲解、观察、谈话、提问等组合,开展自主、合作而后探究等学习活动。另外,也要注重学生活动安排的多变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是建筑类学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2009年新教学大纲指导下新编国家规划教材《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卢光斌主编),为构建灵活多变、充满趣味的力学课堂搭建了平台。该教材配置了教学小实验内容,附力学小实验光盘,开发了教具及学生力学小实验元件盒,教学用视频及动画正在开发中。笔者以该教材“第一章力和受力图”前三节内容为例,阐述教学过程设计,抛砖引玉。

1 “力的基本知识(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1 力的基本知识(一课时)教学过程

(1)播放“击打棒球”视频。学生能亲眼看到慢镜头显示棒球变形,加深了对力两种效应理解。(2)复习集中力的三要素。联系中国武术“四两拨千斤”巧用力的方向。小游戏:让一个强壮的学生A伸出双臂,把一只拳头叠放在另一只上。另一位同学B用力去分开他的双拳。同学B将力用在同学A不同方向上,就能轻松获胜。(课堂注意观察学生反映,选择学生开始走神时做,效果更好,能调节课堂气氛)。(3)介绍力作用线。(4)通过单位换算得到1N=2两(一包方便面)。(5)用学生力学小实验元件盒材料(链条、塑料梁、垫块)做课本P5集中力、分布力实验,观察、比较塑料梁变形。(所有学生都要动手,老师演示后,可让学生表演)。(6)设定链条重1N,塑料梁长度20CM,可将集中力转化成线分布力,得到线集度概念,以及集中力、分布力两者数量、单位关系。(7)最后画教室主梁受力,将集中力、分布力两者结合。

1.2 “力的基本知识(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亮点

本节内容中力概念、力三要素学生在初中物理己学过,但多数中职生并没能真正理解,教学属于“夹生饭难做”情况。开头播放“击打棒球”视频,新鲜感强,抓住全体学生注意力。学生能亲眼看到不同速度慢镜头显示棒球变形,发出“棒球真的变形了”这样的感叹,通过直观感性认识,加深对力两种效应理解。紧接着复习集中力的三要素,联系中国武术“四两拨千斤”巧用力的方向和小游戏的设置都能生动说明力三要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通过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游戏调动学生高度注意后,适时引入重要概念“力作用线”。力的单位牛顿学生都知道,通过单位换算得到IN=2两(一包方便面),这是学生没料到的。单位换算的过程,吸引学生学习他们最讨厌而力学课基本的计算要求。在学生单位换算后开始有些走神时,转换活动形式,动手做实验。而学生正满足于自己的实验结果时,教师又利用具体的实验材料得到线集度概念及集中力、分布力两者数量、单位关系。最后画头顶教室主梁受力,将集中力、分布力两者结合,又有机地实现力学与专业课的结合。

本节教师较好实现了学生从有意注意到无意注意之间的转换,通过及时转换课堂活动形式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 “静力学公~(15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2.1 静力学公理(四课时)教学过程

二力平衡公理教学分四层:(1)体验:不规则纸板平放桌上,两手拉栓在两孔处的两线。体会二力平衡位置。(2)画图:画纸板平衡时的受力图。(3)课堂制作:纸板剪下任意形状,悬挂法找重心(要求找第三点验证,上交实验结果并记成绩)。(4)--力构件、二力杆概念:习题1-2-1。(5)小戏法(附加)。粘手的筷子(长尺、笔):两食指放在筷子下,慢慢移动,终有一个手指停在筷子重心移不开。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通过画图说明概念,为受力分析做准备。画放在讲台上粉笔盒的受力图,注意力位置与初中物理区别,强调作用点位置。可加例子,画教室日光灯(画成均布荷载)受力图。

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学分三层:(预习:上网看物理力平行四边形实验)。(1)体验:用粗绳(两根)挂负重垫片,改变两绳夹角,感觉受力大小变化。(2)画图:用力平行四边形模型完成“实验与讨论”1-2-3力合成分解,并画图。用力平行四边形模型后,学生力合成、分解的平行四边形都能画了。(3)计算:力沿直角坐标分解,求分力(学习数学正弦、余弦),为力投影计算打基础。

2.2 “静力学公理(四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亮点

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现实的发展水平是指个体独立活动能够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水平的活动,是对学生最具挑战性、激励性和探究价值的活动,它最能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本节充分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说明静力学四公理。通过课堂制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画熟悉事物的力学简图和受力图,为后续“受力图”教学做铺垫;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力平行四边形公理;应用力平行四边形模型,帮助学生克服力合成分解学习中的困难。

本节教师利用身边熟悉事物为例、引导学生制作、运用力平行四边形模型学具,化解了教学难点,使教学任务的难度适合中职学生水平。学生在自身努力下求得纸板重心,完成制作任务,心理上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学生在力平行四边形模型帮助下,画出合力、分力,教师借助

实物(力平行四边形模型),完成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力系合成、力分解)。数学稍好的学生计算出合力、分力大小,学生实现分层发展。

3 “结构的计算简图与实验模型(--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3.1 结构的计算简图与实验模型(二课时)教学过程

(1)播放“塔马利大桥被风吹跨”视频。(2)介绍计算简图、实验模型概念。(3)用学生力学小实验元件盒元件拼装节点、支座、简单梁。同时要结合画力学简图,进行约束力分析。(4)补充例题:已知混凝土梁支在墙上,重度25KN/M3,长3M,截面高40CM,宽20CM,画出力学简图。

3.2 “结构的计算简图与实验模型(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亮点

只有当教学的知识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才是有效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探究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了探究式学习,才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有助于建构知识,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通过观看“塔马利大桥被风吹跨”视频,学生直观了解了实验模型,无需教师进一步说明,同时还扩展了力学知识。用学生元件盒拼装节点、支座、简单梁。利用实验模型,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不再觉得力学简图抽象了。拼装三种形式简单梁,教师看着简单,学生却玩得兴致高涨。学生还用长条支座和兰色短杆拼出三铰支架及其他结构。教师可根据学生拼装的结构来画力学简图,形成学生考老师的有趣场景。补充例题将结构简图、荷载简图及线集度计算有机结合,还结合专业知识。

本节教师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并且经过本堂课学生又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在操作过程中互帮互助,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是背景材料的提供者,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多媒体因其所具有的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经过选择和剪裁,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加工、编辑等各种手段,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即便是单调的训练内容也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以游戏的形式出现,配以音乐和动画,使学习者能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注重中职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均衡发展,让学生观察各种技术现象和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了直观形象作基础,就能牢固掌握相关概念、理论。教师自身的见识和素养,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很大影响。

推荐访问: 力学 多变 趣味 中职 构建
[构建“灵活多变,充满趣味”的中职力学课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