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提升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举措

时间:2022-03-06 08:51:58  浏览次数:

摘要: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修订2009版培养方案时对力学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调整了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在对国内外理论力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进行分析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多项举措,走访设课院系,征求意见,专人负责提升教学能力,整理教学资源,发挥多媒体功能,为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8-0175-02

“理论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哈尔滨工程大学重视对该课程的建设,历经二十多年,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修订2009版本科培养方案时,单独开设了“力学基础”课程,并把该课程设定为面向全体理工类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这体现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指明的“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方向。“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中的基本变形部分内容。与此同时重新安排“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教学内容,“理论力学”设定开设56学时和40学时两个进度,教学内容调整为运动学和动力学两部分。“理论力学”原来设定的学时进度有80学时、64学时和48学时三类,80学时受众为强机类专业和工程力学专业,64学时受众为近机类专业,48学时针对自动控制等非机类专业,现在平台变为56学时和40学时两种,设定的受众和各专业选择的学时之间有落差,这时就要求我们承担该课程的教师重新思考,什么样的理论力学知识才是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这些应该掌握的知识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呢?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综合考虑了国内外理工类学校理论力学课程的设课思路,最终确定重组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以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从中发现不少问题,全体学生中共性的问题是学生对第四学期技术基础课学习努力不够,经过前三学期学习部分同学达成了转专业的目标,第四学期的课程对这部分同学来说就是努力到一站了,只要及格就行,因而达不到教学目标。个性的问题是对于机类和近机类专业来说,力学课程所学知识将贯穿其职业生涯始终,因而学习动力较足;但对于像土木、自控等非机类专业学生来说,普遍的认识是力学知识无用,不用努力学习。这种状况的出现要求我们从事“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实践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和思索,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知识平台,努力进行“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升“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我们“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成果必将为促进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目标实现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大学阶段的主流力学课程设置思路仍然是针对不同教学主体安排不同教学内容,以美国为例,力学课程只针对机类、土木类和近机类开设,开设静力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三门课程,体系相对完整,但借鉴性不足。国内主流大学仍普遍借鉴苏联模式,开设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在“985”和“211”院校中在学习完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教学内容之后,再单独开设“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谢传锋教授、王琪教授等人把教材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部分内容,具有借鉴作用,但该课程设课时间较长,我校不能直接借用。河海大学的武清玺教授的实践与谢传峰教授类似,出版了《动力学基础》一书,针对河海特点因材施教,卓有成效。如果不考虑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实际上我国力学教育工作者还是很重视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对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投入的,各级各类高校力学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从最近几年发表的文章看,清华大学的李俊峰,上海大学的陈立群等教师对此进行了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改善教学。在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发挥后发优势,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赶上先进水平。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理论力学教学团队为提升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开展研究,从而不断提高“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考虑到国外主流大学没有相关课程与之对应,在国内“985”和“211”院校中单独开设以运动学和动力学两部分教学内容为主体的课程的学校并不多的现状,借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谢传峰教授、清华大学范钦珊教授等人的实践经验,重点分析河海大学武清玺教授的工作,总结几轮“理论力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针,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仔细分析我校“理论力学”授课学生的构成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分类分专业征求意见和建议,面向各学院教师和研究人员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完善“理论力学”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

2.挖掘“理论力学”教学团队教师潜力,群策群力,形成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发挥优秀教师的潜能,通过传帮带,全面提高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梳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形成适应学生需要的优秀多媒体课件。

4.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发表教学论文,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正如在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时所指出的,我校把力学课程设定为“力学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三门课程,国内外可供参考的经验不多,这体现了我校勇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努力,但客观上也给力学课程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在总结几轮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中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目的,适应学生现实情况,探索完善“理论力学”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内容建设,通过深入研究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和有针对性的选学内容,形成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创新之处。另外结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推进教师课堂教学录像测评制度,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也是一个创新。打破以课程全部内容为基础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习惯,认真梳理教师学生教学互动需求,有针对性的建设课件也是一个创新思路。

三、研究方法和举措

没有目标的任务没有人知道如何完成,没有负责人的任务则没有人会主动完成。一个项目完成的好坏,除了要看有没有确定的研究内容外,更重要的关键因素是内容分解并形成各分任务的负责人,本项目针对所设定的四项研究内容,做好任务分解,每个人负责一个研究内容,有的负责课程体系的梳理,有的负责调研和组织协调,有的负责教学方法的改革和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有的负责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的负责教学论文撰写的督促工作,并通过建设“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网站,完善课程相关资源。通过专人负责,认真确定研究计划时间节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所设定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采用如下实施计划。

1.组织全体“理论力学”课程任课教师进行讨论,仔细分析我校“理论力学”授课学生的构成特点,总结各自承担专业学生的课程接受情况和需求,形成教师共识,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调查问卷,面向全体学生分类分专业征求意见和建议,从中发现各专业学生对力学课程知识内容的认识程度和与专业特点结合的具体需求。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完善“理论力学”课程体系,去除对学生实际能力提升没有作用,客观应用意义不大的知识点,增加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选修内容,采用力学研究工作者研究问题的新型角度,启发学生与教师一起思考,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分析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的组织实施要靠教师,教学内容的表述也要靠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否适应教学需要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首先要组织全体授课教师集体备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推进技巧来实现激励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师生互动。针对承担力学基础课程的青年教师较多的特点,发挥优秀教师的潜能,通过传帮带,全面提高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3.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在确定“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确定适合于用多媒体来进行互动教学的内容,集成原有多媒体课件建设成果,有的放矢地形成适应学生需要的优秀多媒体课件。

4.团队每个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发表教学论文,和国内知名力学专家进行交流,从而促进“理论力学”课程体系完善和教学内容的合理化。通过不断积累探索成果,修改和完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网站,完善课程相关资源。

由于理论力学是一门面向多专业学生的技术基础课程,每年都有1300名学生学习该课程,我们的研究将直接使这些学生受益,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知识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谢传峰.动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武清玺.动力学基础[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4]李俊峰.理论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 力学 教学质量 举措 提升 理论
[提升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举措]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