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药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3-13 08:05:48  浏览次数:

zoޛ)j香۲۲۲۲۲۲۲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形成以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模式、科学改革考核为手段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自主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微生物学扎实理论基础与过硬岗位技能的企业需求人才。

[关    键   词]  药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234-03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强、应用广泛的课程,在诸多高职院校专业中开课,如医学类、护理类、食品检验类、药学类等专业。在我院药学、药物分析等他相关专业中,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用于向学生传授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培养他们在微生物分离培养、药品微生物检查等方面的岗位技能,为将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顺利适应岗位并解决相关的技术性问题奠定基础[1]。该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它的前导课程为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后续课程为GMP、药物质量检测、药剂学等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中起衔接作用。因此,其教学质量的水平与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相关。而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实分离等教学方式不再适合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由于微生物本身肉眼不可见造成的课程内容抽象;学生来源文理兼有,学习基础薄弱;教学内容充实而课时偏少等诸多因素,造成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且学习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等现状[2],这既影响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与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以上现状体现出微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然性与迫切性。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以培养出社会与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关于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课程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在课程教学时所期望学生达到的预期效果,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知识对应岗位,《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五个对接”,并强调高职教育要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3]。因此,在我们制定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制定,以使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职业需求紧密联系。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表所示。

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合理有序的教学内容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学习规律,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未来职业岗位需求[4]。目前,微生物学课程相关教材很多,但内容组织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传统模式居多,且教学内容较多。考虑到我院微生物学课程设置学时少(36学时),学生基础薄弱等实际情况,建议不拘泥于教材,甚至可以自编教材讲义开展教学。

首先,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组织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如以药物的体外抗菌技术为工作任务,组织的理论知识含常见的体外抗菌试验、影响抗菌试验的因素、抗生素的含量测定等内容,实训为琼脂扩散法测药物体外抗菌活性、联合抗菌试验。

其次,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考虑学情,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如教学顺序上由介绍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人类的利害关系开始,再研究微生物的生长、分布与控制,然后了解微生物学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除此以外,进入行业企业调研,根据现阶段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取教学内容,体现药学专业特色。经过调研后,我们对现有教材进行精简,尽量简化与药学工作关系不大或无关的内容,如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免疫学基础知识等;重点突出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应用等专业相关内容。

最后,知识在不断发展,微生物学课程的内容也将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而改变。我们应当及时跟踪学科发展,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以拓展的形式将新知识、新技术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

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往往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倍增效应。微生物学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仅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也表现出明显劣势[5]。“以学生为中心”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打破传统“教师、课堂、教材”的教师“传授模式”,转变为“学生、学习、学习过程”的学生“学习模式”[6]。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启发、对比、探究、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元化教学提升课堂吸引力。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學过程中,开始新知识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适当提示或点拨,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得启示从而掌握新知识。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革兰阴性菌、阳性细菌的基本结构后再学习革兰染色原理,教师就可以适当提示:为什么经过染色,革兰阴性菌呈现红色而革兰阳性菌呈现紫色?请结合革兰阴性菌、阳性细菌的结构差异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革兰染色的原理,一来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避免教师唱独角戏;二来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获取知识,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对比式教学

在微生物的教学内容中,常常有一些相近或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让学生区分不清。这时,教师可以将相似的概念或知识点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进行对比。这种方式比文字陈述更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让学生易于区分掌握。如在讲微生物营养物质运输的四种方式时,就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进行,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表头体现的是在学习微生物四种营养运输方式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几项,而四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异同点也在于区分这几项,以表格的方式列出来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三)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探究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的形式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被动变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具备了相关知识后,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教师引导、查阅资料等方式,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7]。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过程是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如在微生物控制项目教学中,在讲述了消毒、灭菌的概念之后,可以先向学生描述一种情境,现在有以下物品需要灭菌:玻璃试管、镊子、培养基、超净工作台、血清、牛奶,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查阅资料文献,提出合适的灭菌方案。如在讲授酵母菌部分时提问:自己在家酿甜酒的时候,为什么有时候是酸的,有时候酒味太重?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寻找答案,待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时,针对正确的方案给予学生鼓励并补充讲解,针对错误的方案引导学生思考错在何处。

(四)现代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多种新兴教学方式也随之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多媒体、微课、网络课程及网络教学平台。这些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兴起为传统教学添砖加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多媒体作为出现的较早的一种教学方式,现在高职院校中已基本普及。它凭借其教学过程形象、生动等特点,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最多。对抽象、难以描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教学视频、Flash动画等,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如通过Flash动画展示噬菌体入侵细胞的过程。微课是指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实施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微课与网络课程、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不受限制,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去消化已有的知识或是获取新知识,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与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是相符的。

四、科学改革考核形式

考核既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督促和激励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考核在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更看重的是岗位技能的培养,而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更注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把握,且没有对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既不全面也不科学,而形成性考核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因此,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摒弃了单一的期末考试型(终结性考核)考核方式,改而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考勤、提问、作业、实训几部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比例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进行调整,如常见的三七分、四六分等。我院微生物学课程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形成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在40%形成性考核中,实训成绩占20%,作业成绩占10%,考勤和提问占10%。利用这种综合评估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结语

职业教育的目标不能与工作岗位需求脱离。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以培养能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导向。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学科,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奠基石的作用。该课程一方面需要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需要为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提供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岗位技能。由于原有的课程教学与目前药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必然趋势。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及学生特色,我们对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形成了以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模式、科学改革考核为手段的教学改革思路。要真正做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培养出微生物综合素质强、岗位技术硬的职业人才,校企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反思。

参考文献:

[1]张昕欣.高职院校制药相关专业微生物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137-138.

[2]李玉珍,肖怀秋.高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7(6):13-15.

[3]陈钢.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7(2):128-134.

[4]胥振国.高职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2):417,423.

[5]姜玥.浅谈新时代高职院校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8,1(4):192-194.

[6]张海龙.以学生为中心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34(2):32-37.

[7]邱成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教学改革与探索[J].亚太教育,2016(16):105-106.

◎编辑 陈鲜艳

推荐访问: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药学 高职 探索
[高职药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