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岩石的“探索者”

时间:2022-03-04 09:58:52  浏览次数:

记得刚进入高中时,作为一名新生,我迅速的翻阅了所有的课本,其中有我熟悉的语数外和理化,但是也有我感到陌生的地理。好奇的我无意将地理课本翻到地球圈层中的岩石圈这一节,里面描述了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背斜和向斜),这些新鲜的名字,特别是形象生动的地质构造类型图,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所以我从那时就很期待老师给我们讲解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点。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在心里萌芽了大学是否可以选择地质类的专业。从此我就利用课余的时间咨询地质类的相关专业。

经过我这么长时间的了解,使得我认识到大学地质专业的学习,从专业性的深度和广度来看,都远远超过了高中地理中地质构造的介绍。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地质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矿物与岩石、地层与古生物、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在不断搜索的过程中,我发现地质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分支的学科也很多,如: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地质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地质人,首先应该具备的能力是在大自然中应用地质学科的理论,去实践地质学科的理念。

对于我这个高三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的考生而言,我很是向往大自然,特别是未经人类开发过的大自然,在这样的环境中,地质人与一个46亿年的“青年姑娘”对话,知晓46亿年来发生在她身上的烂漫故事。对于地质人来说,了解地球的方式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岩石,通过对矿物和岩石的研究,知道它们的成分、知道它们的结构,进而知道它们应该形成于什么环境。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岩石来推断岩石过去、现在、将来的状态以及它所处的环境的动态变化。在岩石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自然的美,岩石中丰富的矿物,他们千姿百态,有的是鲜艳的肉红色,有的是浅浅的灰白色,还有的是纯净的透明……在显微镜下,更是能够看到各种晶体的形状和生长的状态。

高中的地理课上,老师曾经说过,在野外,经过地质人的专业的测量和细致的观察,可以判断出岩层的“生-老-病死”,所谓的生就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产生,随着内力和外力的作用,这些岩石逐渐被侵蚀,最后消亡,又变成另外一种状态,如此不断循环往复。由岩石构成的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之下发生变形、变位,生成了地质构造。这样的地质构造,在野外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顺利的识别出来,坚硬的岩层在内力作用下,使得岩层存在的状态发生改变,从宏观上看,这些改变主要涉及物理层面的变化,产生背斜、向斜和断层。这些地质构造恰恰反映了如此巨大坚硬的岩层不得不向地球的内部能量低头,弯下腰来,甚至被折断成断层。我在想,现在的我只能在网络中看到这些神奇有趣的现象。要是我能够在大自然中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发现这样的地址现象,那该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

当然,在大自然中发现这些现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可能收获这些美好的事物的。在探索探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最近的西南石油大学的一名导师带领四名研究生在野外进行地质勘探,不幸的是遇到了阿克苏地区的泥石流,最后仅一名学生幸存下来,说他们是在拿着生命在研究地質一点也不为过。他们对于地质的热爱,在陌生的自然环境中那份勇敢与坚守,诠释了地质人的精神。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在2016年7月份,江西地调院的有位同志,一个人为了跑完勘探路线,中暑倒在了路边,永远的与他半岁的孩子不再相见。就在这件事的第二天,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一位博士,在甘肃临夏州进行滑坡探测中,因探槽壁突然崩塌被石头砸中,永远离开了他最热爱的人,最爱的地质工作,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这一件件一桩桩野外事件遇险事件,充分的说明了地质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但也正是这份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才充分说明了这份工作的价值。

作为一名准大学生,我要向那些野外工作中的英雄们致敬。他们的精神时刻鼓励着现在的我,要不断的努力。我没有被地质人的艰辛和不易所打倒,恰恰相反,我反而被他们的那种坚韧的精神所折服,野外的那种纯天然的自然环境令人感动,但是地质人的精神更加令人向往。其实我现在常常畅想自己行走在西北大漠之中,尽管那里很是荒芜,但是这样亲临现场,感受只有地质人才有的盛宴;穿越大漠,来到帕米尔高原,触摸转瞬即逝的霞光,让它温暖地质人的疲惫的内心;亦或者行走于东西南北,从寒武纪穿越到石炭纪,从石炭纪漫步到第四纪,在纷繁复杂的地层中,感受到地球演化孕育之美。

地质的美,需要用诚心去感受,勇做一个岩石的“探索者”,在岩石中发现生物的演化,在岩石中地球的进化,在岩石中发现宇宙的博大壮阔。

推荐访问: 探索者 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