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硅材料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开发

时间:2022-03-02 08:03:54  浏览次数:

摘要:从高职课程与课程体系的内涵入手,本文探讨了校企合作综合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原则,并以硅材料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为例,提出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与开发的具体方法与程序,旨在对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开发方面抛砖引玉。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硅材料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38-03

自2006年国家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以来,职业教育就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国家启动重点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后,职业教育界更是做出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就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硅材料技术专业作为我院服务地方经济并在全国首先开设的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高职课程与课程体系的内涵

课程是高职院校为落实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方案或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实践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平台。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课程应由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来决定,使不同的课程对应不同的岗位技能。

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多门课程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课程体系构建既要考虑学生“学什么”,又要考虑学生“怎么学”,还要明确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更要考虑“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基于此,为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课程体系应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能力本位为核心,以理论课、实践课的教学为基础,同时,还要兼顾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确定结构不同的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综合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分为三种:学科中心模式、实践中心模式及探索型模式。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核心是突出能力本位,满足企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满足学校、企业、人才三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很显然,现行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不能满足校企合作培养目标的,必须进行改革。在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基于校企合作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

校企合作模式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人才为重,培养的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且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从这层意义上讲,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综合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适应不同专业方向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表1所示。

校企合作综合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程序

高职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及素质教育拓展课、职业通用技能平台课、专业方向拓展课组成。要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与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一起,广泛分析行业企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确定专业所要培养的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能力、岗位素质等,重构行动领域,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综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一)基于企业生产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来源于企业,服务于企业。企业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学校教育要与企业生产相匹配,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让企业人员参与其中。

典型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生产企业实地参观、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座谈、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与企业人事主管座谈等方式进行大量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统计信息,确定专业面向的典型工作岗位。

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在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企业职业岗位设置与工作任务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岗位群所对应企业的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与高职教育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及专业教师一起,采用问卷、访谈、研讨等方式,对专业主要面向的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分析。

行动领域归纳和学习领域转换 组织乐山地区典型硅材料生产企业的技术工人、技术员或工程师、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一起,采用研讨(“头脑风暴”)等方式,根据复杂程度整合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领域,再经过归纳与选择,确定行动领域。然后,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的原则,由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一起采用研讨等方式,重构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构建 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项目化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进行岗位分析和课程目标定位,结合职业能力要求,参照相关职业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和实训项目,将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和教材,企业专家参与整个开发过程。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将企业的工程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以项目组形式运作,删减内容陈旧和重复的课程,整合内容交叉的课程,进一步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专业特色课程,如图1所示。

教学内容企业化 按照硅材料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整体安排,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开发出工作任务导向的项目课程,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效率”为目标,以“教学内容与职业实际紧密结合”与“讲授与训练紧密结合”为主要切入点,邀请企业一线从业人员共同参与确定项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案,专业教师完成上述各阶段的教学设计工作并组织实施,形成以过程监控为主要特征的考核方式。在教学观念、课程目标确定、教学模块组合、训练项目设计、训练素材运用、“教学做”一体化安排、教学过程控制及课程考核设计等方面与企业加强合作。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采用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动态更新积累的方式,由学院与乐山地区典型硅材料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突显高职教育专业与硅材料行业的特点,采用顶层设计,形成满足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用户需求的六层框架结构。按照内容范畴将六层框架结构资源划分为三级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和素材级教学资源三部分,如图2所示。

硅材料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

(一)硅材料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确定硅材料生产加工企业的工作过程 我院对东汽峨半硅业有限公司、乐山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眉山瑞能硅业有限公司、雅安永旺硅业有限公司、乐山乐电天威硅业有限公司等大量硅材料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获得了课程素材,根据企业急需的能力与知识结构,参照有关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成果,经深入总结,得出硅材料生产加工企业的工作过程框图,如图3 所示。

分析、描述工作过程,嵌入知识与技能 经过研究,对硅材料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的工作过程加以描述,如表2所示。

根据每项工作过程需要,将企业提供的课程素材、提炼好的知识与技能置入工作过程,嵌入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是真实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工作需要去学习,在学习各个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时,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硅材料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完成前期的各种准备工作,结合教育教学规律,构建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

由校企共同构建的课程体系是动态的,学校每年要召开两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有来自企业的专家、毕业生或实习学生、本校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师),在专业指导委员会上,三方代表就硅材料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开发、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行讨论。学校教师根据企业提供的最新课程素材、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切身体会及时修改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技术、工艺、技能操作等知识。

该课程体系的主要特色如下:(1)校企合作综合能力本位模式构建的课程体系,评价系统与课程体系同时运行,便于课程的发展与整合,可使课程紧跟时代发展。(2)课程体系能及时反映行业企业最新发展趋势,有利于将新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3)课程体系是动态的,可根据发展需要更改学习内容。(4)专业技能实践课的设置可以解决学生感觉学不到实际技能的缺憾。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是专业的顶层设计,关系到专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这点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高职教育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人才培养的最终载体是课程的合理性,在整个高职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关键地位。因此,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完成既定目标的当务之急是形成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永,李建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设置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8).

[2]王雨华.高职院校商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

[3]王敏杰.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设置[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2).

[4]李海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刘秀琼,女,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新能源工程系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高职教育

推荐访问: 高职 课程体系 构建 校企 合作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硅材料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开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