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儿腹泻病原检测分析与临床微生物学研究

时间:2022-03-11 08:38:23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辽宁丹东地区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与临床微生物学意义。方法:1152例腹泻患儿进行病原检测,每例均于入院24 h内根据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大便性状、粪常规等诊断腹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做大便轮状病毒检测或送大便培养,或两者同时送检进行病因诊断。结果: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62.8%(514/818),474例做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258例分离出细菌,其中埃希氏大肠杆菌134例,肠球菌74例,福氏Ⅱ型痢疾杆菌26例,鼠伤寒沙门氏菌14例,阴沟肠杆菌2例,肺炎克雷伯氏菌2例,真菌6例。结论:准确的病原检测对于小儿腹泻病的预防、治疗、防止滥用抗生素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病原; 轮状病毒; 肠球菌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081-02

腹泻病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1152例住院腹泻病患儿进行了病原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52例,均符合小儿腹泻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70例,女382例,男女之比为2.02∶1;年龄2个月~8岁,其中2个月~3岁864例,4~8岁288例。1152例中急性腹泻病926例,占80.4%,迁延性、慢性腹泻病226例,19.6%。1152例中818例做大便轮状病毒检测,474例做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2 方法

每例均于入院 24 h内,根据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大便性状、粪常规等诊断腹泻,做大便轮状病毒检测或送大便培养,或二者同时送检进行病因诊断。粪便轮状病毒检测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轮状病毒ELISA试剂盒,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做细菌培养者留取大便标本后立即送检。

2 结果

2.1 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

818例粪便轮状病毒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514例(62.8%)。

2.2 粪便细菌培养

474例做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258例分离出细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134例,肠球菌74例(粪肠球菌50例、屎肠球菌16例、鸟肠球菌8例),福氏Ⅱ型痢疾杆菌 26例,鼠伤寒沙门氏菌14例,阴沟肠杆菌2例,肺炎克雷伯氏菌2例,真菌6例。

2.3 不同病原所致感染性腹泻病的年龄及季节

2个月~3岁年龄的腹泻病原以轮状病毒为主,占检出病原的69.6%(462/664),其次为埃希氏大肠杆菌、肠球菌。季节分布方面,10月~次年2月以轮状病毒为主,占检出病原的86.2%(438/508),6~9月以埃希氏大肠杆菌及痢疾杆菌为主,详见表1。

2.4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病原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共226例,大便细胞培养阳性172例,其中埃希氏大肠杆菌80例,占46.5%(80/172),肠球菌72例,占41.9%(72/172),鼠伤寒沙门氏菌12例,真菌4例,阴沟肠杆菌2例,福氏Ⅱ型痢疾杆菌2例。详见表2。

表1 不同病原所致感染性腹泻的年龄及季节分布 例

病原年龄分布

季节分布

2个月~3岁4~8岁10~2月3~5月6~9月

埃希氏大肠杆菌10430284462

肠球菌704322418

福氏Ⅱ型痢疾杆菌4220224

鼠伤寒沙门氏菌140464

阴沟肠杆菌20200

肺炎克雷伯氏菌20020

真菌60420

轮状病毒46252438688

合计664108508148116

表2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病原检出情况

病原例数(例)百分比(%)

埃希氏大肠杆菌8046.5

肠球菌7241.9

鼠伤寒沙门氏菌127.0

福氏Ⅱ型痢疾杆菌21.2

阴沟肠杆菌21.2

真菌42.3

合计172100

3 讨论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临床住院患儿中感染性腹泻远于多非感染性腹泻,引起感染的病原有病毒、细菌、真菌及原虫四类[1-4]。

本院近年来住院腹泻患儿仍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为主(80.4%),其病原以轮状病毒为主,其发病季节为每年10月~次年2月,年龄2个月~3岁。轮状病毒是丹东地区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也是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其检出率为62.8%,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一致,故降低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率是降低婴幼儿腹泻发病率的关键,小于3岁儿童仍是预防腹泻的重点人群。

本组迁延性、慢性腹泻病226例,细菌培养阳性172例,其中肠球菌72例(粪肠球菌48例、屎肠球菌16例、鸟肠球菌8例),占41.9%,肠球菌感染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课题,以往认为它是对人类无害的共栖菌,但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它的致病力,肠球菌包括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鸟肠球菌等二十种,多数临床分离的菌株为粪肠球菌,有资料报道,肠球菌可以引起尿路感染、腹腔、盆腔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外科伤口、烧伤创面、皮肤软组织及骨关节感染,肠球菌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的趋势,呈直线上升,也可致社区感染图。

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也可使腹泻迁延不愈或继发二重感染,造成肠道条件致病菌感染。据文献[5-8]报道,肠球菌感染的98%为院内获得,并且83%为30 d内接受过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治疗,肠球菌感染与长时间住院、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有关。近年来由于卫生状况的改善,健康知识的普及,细菌性腹泻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而病毒引起的腹泻多见。3岁以下婴幼儿腹泻中,半数以上由病毒引起,对于病毒性腹泻,抗生素不但无用,还可引起菌群失调,给条件致病菌感染和细菌耐药创造了条件。肠球菌细胞壁坚厚,对许多抗生素耐药,易使病程迁延,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对于腹泻病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防止抗生素杀灭敏感菌而引起菌群紊乱,削弱机体的抵抗力。肠道菌只有按一定比例,才能起到防御墙作用,对于迁延性、慢性腹泻病要根据病史、体温、大便性状改变、粪常规、粪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首先明确病因,再根据粪培养及药试验结果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以免加重菌群紊乱[9-11]。准确的病原学检测对于腹泻病的预防、治疗、防止滥用抗生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龙爱丹,刘木子,苏晓华.婴幼儿腹泻病原检测分析与临床微生物学研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13,36(3):131-133.

[2]李振林.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201-209.

[3]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731-739.

[4]周新.检验医学考核指南[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3:505-508.

[5]刘秀云,郭玉芬,江载芳.肠球菌感染耐药状况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12, 38(4):253-254.

[6]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5-220.

[7]叶应抚.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22-227.

[8]郝波,徐顺福,赵志泉,等.检测粪便抗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J].江苏医药杂志,2012,38(1):44-45.

[9]刘甲辰,刘晓华,金哲,等.粪便抗原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验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92-93.

[10]唐格非.临床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109.

[11]王慕邀.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3-267.

(收稿日期:2013-10-26) (编辑:朱姣)

推荐访问: 微生物学 病原 腹泻 小儿 临床
[小儿腹泻病原检测分析与临床微生物学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