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儿外科疾病2:小儿肠套叠

时间:2022-04-03 09:47:28  浏览次数: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腹部急症。顾名思义,肠套叠主要是指近端肠段及其肠系膜套入远端肠腔,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发生的年龄大都在5个月至1岁半。

由于肠管的肠系膜亦套入肠腔,系膜血管受压致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水肿,随之就可能发生的动脉血供不足致肠坏死,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肠套叠:90%的肠套叠属于原发性,套入肠段及周围组织无显著器质性改变。一般发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后。

2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年龄较大儿童,肠套叠起始点有明确病理异常,其中美克尔憩室最为常见,其次有阑尾、息肉、肿瘤、过敏性紫癜等。

临床表现

多见于2岁以内肥胖婴幼儿,突然发作有如下症状:

1腹部绞痛,表现烦躁不适,婴儿阵发性哭吵,拒绝哺乳,发作间隙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

2反复呕吐,吐出物初为奶水,以后可含绿色胆汁或带臭味的粪水。

3在发病4~6小时后,出现血性大便,典型的粪便为果酱样稀便。

4若仔细检查,往往可在上腹部摸到肠套叠的肠段,典型呈香肠样块物。

5晚期有严重中毒、脱水或休克,腹胀并有腹膜刺激症状,甚至出现低血容量性或感染性休克。

还有一种复发性肠套叠,多见于非手术灌肠复位者,尤其是黏膜下淋巴结肿大及手术盲肠部不固定所致;继发性肠套叠复发率20%,肠管息肉、梅克尔憩室为其诱发因素。

诊断和检查

婴幼儿肠套叠有阵发性腹痛、血便及肿物,典型症状者诊断不困难。确诊可做钡或气灌肠检查,在X线透视下,典型的可见钡柱或气体在结肠的套入部受阻,出现杯状影。半数以上病例,腹部平片有腹部包块影、气体及粪块分布异常、出现肠梗阻时的液气平面。彩超诊断意义较大,主要有“靶环征”。

治疗

1保守治疗:若发病早期全身情况良好,可行空气或钡剂灌肠。有腹膜炎、肠穿孔、败血症、可疑肠坏死等均是灌肠禁忌症。

空气灌肠具有操作简单、能准确获知灌肠压力大小,早期复位成功率为75%~94%,但有肠穿孔的危险。一旦穿孔,钡剂灌肠危害更严重。症状持续时间越长灌肠复位的可能性就越小,危险性就越大。

2手术治疗:灌肠复位失败或病程较长,患儿已有休克或腹膜炎症状,需行全麻剖腹探查。

手术后的护理

饮食管理以减轻宝宝肠道负担,使肠道功能得到恢复,以减少再次发生肠套叠。

哺乳期宝宝应减少奶量,奶粉可以冲得稍淡;喂母乳的应缩短喂哺时间。此时决不能换奶粉,如果要换,也应在宝宝肠功能完全恢复、稳定后再换。

添加辅食的宝宝,给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次,不要给宝宝吃从未接触过的食物。

如果宝宝仍然频频哭吵甚至呕吐,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排除再次发生肠套叠的可能。如果宝宝仍有血便排出,多是肠套叠时的血便没完全排清。宝宝一切正常的话,则不必担心。

推荐访问: 小儿 肠套叠 外科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