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婴幼儿肠套叠180例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08 11:20:04  浏览次数:

【摘 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80例临床资料。结果:76例行空气灌肠, 复位成功率为88.9%, 其余患儿均采用肠固定术治疗, 发生复发肠套叠2例。结论:根据诊断要点可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 空气灌肠复位是最简便有效的复位方法, 把握不同年龄段灌气压可减少并发症, 提高成功率。如无效应及时中转手术去除病因。

【关键词】婴幼儿;肠套叠;护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48-01

小儿肠套叠多发于婴幼儿, 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 由部分近端肠管套入临近远端肠管所致。根据套入和鞘部肠管性质可将肠套叠分为回回型、回结型、结肠型和小肠型。目前病因尚未明了, 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效果良好。我院2004~ 2012年共收治婴幼儿肠套叠180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0例, 男124例, 女57例。4 ~ 6 个月66例, 7 ~ 9个月81例, 10 ~ 12个月25 例, 12 ~ 18个月8例。首发症状:阵发性哭闹111例, 呕吐拒食601例, 腹痛伴血便8例。伴随症状:腹泻20 例, 发热13例, 脱水4 例。喂养史:母乳喂养28例。混合喂养:152例。

1.2 临床症状:喂养史:母乳喂养28例, 混合喂养152例。典型症状:呕吐、阵发性哭闹、果酱伴血便。有时伴有发热、腹泻、腹胀、拒食、脱水等。有时血便表现的较晚, 甚至不出现。凡是有呕吐、拒食, 阵发性哭闹不安的患儿, 都可能有肠套叠的可能, 腹部体检和肛门指检都必须做。不能因为有发热、腹泻、咳嗽等症状或患儿父母叙述不清而延误诊治。

1.3 治疗结果:本组有76例行空气会灌肠复位疗法, 复位成功率为88.9%。复发率主要与病程长短关系密切, 从腹痛开始到治疗时间在12h以内者, 复位率为94%;72h以上者复位率为50%, 与有无血便有关。就诊时无血便者复位率为95%;而出现血便在50h以后仅11%复位成功。本组采用空气灌肠疗法有1例发生肠穿孔。本组103例手术患儿全部行肠固定术, 发现复发肠套叠2例。

2 讨论

2.1 病因: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 95%婴儿肠套叠为原发性的。可能是婴儿回盲部系膜固定不完善, 使回盲部游动过大而引起。5%的患儿为继发性肠套叠, 于肠壁上有明显的机械原因, 如美克尔憩室、肠息肉、肿瘤等牵引肠壁而引起肠套叠。

2.2 诊断: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一般较为典型, 即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肿块, 诊断并不困难, 如无血便、腹部肿块等体征, 根据典型病史就应考虑本病, 行肛门指检、X线检查、腹部平片、口服水溶性造影剂、结肠注气等检查可以确诊。近年来我们应用B超检查起到很大作用, 因肠套叠在B超检查时有特征性图象, 如同心圆征、靶环征和假肾征等典型图象, 对诊断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选择恰当的检查减少了婴幼儿肠套叠的误诊、漏诊而造成不良后果。本组就诊时有4个症状体征同时存在者74 例(41.1%), 有3个症状体症者78 例(43.3%)有28 例就诊时仅有1 ~ 2 个症状(15.6% ), B超检查有特征性图像166例(92.2%)。更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体弱患儿, 在肠炎痢疾基础上发生肠套叠,或以血便为主诉的病例, 无哭闹, 但表现为阵阵不安和面色苍白而B超检查又不典型者也应行低压空气灌肠协助诊断, 否则易被忽略, 将造成严重后果。

2.3 治疗:目前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主要是空气灌肠疗法, 早期病例90%可以复位, 晚期肠坏死或有穿孔危险者, 应行剖腹手术复位加肠固定手术或肠切除吻合术。

2.3.1 空气灌肠疗法:一般在空气灌肠复位前30min, 注射镇静解痉剂, 硫酸阿托品0.01mg/(kg· 次), 空气压力在6.65 ~10.6kPa, 偶尔压力可用至12kPa, 如此压力下复位不成功,往往是术中肠套叠用手法挤压复位亦困难, 所以结肠注气压不必太高。一般认为空气灌肠复位适应证是发病在48h以内,全身情况良好, 无明显腹膜刺激征及休克患者。我们认为主要应根据患儿的全身及局部情况, 而病程长短与复位率高低有关,不是采用空气灌肠的主要依据。判定肠套叠复位指征:①透视下肿物阴影消失,气体像闪光一样进入回肠, 回肠内气体增多;②拔除气囊肛管后排出大量气体和血便或黄色粪便;③病儿停止哭闹, 安静入睡;④腹部肿块消失。空气灌肠复位的唯一并发症是肠穿孔, 本组发生1例, 文献报告发生率为0.42%[1]。适应证选择不当和注气时过快过猛是引起肠穿孔的主要原因。发生肠穿孔时, 荧光屏突然看到整个腹闪光样改变, 急剧腹胀且硬, 患儿情况突然恶化, 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应紧急于脐和剑突之间用粗针做腹穿排气, 缓解症状后手术治疗。

2.4 护理要点

2.4.1 行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患儿, 腹部肿块消失, 症状消失, 患儿感觉舒适,并很快入睡[2] 。灌肠复位后, 立即口服活性碳末, 并观察排出情况, 如碳末排出, 可开始进食, 无不适时, 改正常饮食[3] 。对复位成功的患儿仍需密切观察。有无复发症状, 如有则表示再次发生肠套叠应做好手术前准备。

2.4.2 经手术复位的患儿应注意维持胃肠减压的正常效能,减轻胃肠张力, 以利于吻合处愈合。②正确指导饮食, 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排便, 应夹管试验饮水。观察6h无腹痛、腹胀, 即可拔管。③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即腹部体征, 术后5 ~7d, 如患儿出现上腹痛、发热、切口红肿和破溃是形成肠瘘, 应立即通知医师, 并按急诊手术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佘雅雄.小儿外科学(上册)[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415.

[2] 何雅光.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 M] .辽宁:沈阳出版社, 1996:84

推荐访问: 肠套叠 婴幼儿 临床 分析
[婴幼儿肠套叠180例的临床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