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时间:2022-04-13 10:17:23  浏览次数: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是由某些高等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现就一起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衡水市深县某养猪场,约300头猪,包括母猪15头,断奶仔猪40头,今年6月初购入200头断奶仔猪。新购入仔猪在购入1周左右发病,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咳嗽;其中有的仔猪关节肿胀,跛行。在发病不到1周时间已死亡23头仔猪,且陆续又有27头仔猪发病,1头母猪流产。曾用过安乃近、黄芪多糖、多西环素、林可霉素,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于2014年6月20日来邢台市兽医院诊治。通过剖检、化验,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通过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达40~42.5℃,食欲下降,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跗关节肿胀,跛行,背毛粗乱,个别猪眼睑皮下水肿,耳尖发紫,耳朵、四肢内侧发绀。通常发病2~5 d后出现死亡,个别猪突然死亡,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3 剖检变化

共剖检3头病死猪,2头猪可见心包积液,胸腔、腹腔和关节等部位出现淡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另外1头由于病程较长,可见心包与心脏、肺与胸膜粘连,整个腹腔脏器包括肝、脾与肠道等发生粘连。脑膜充血,脑沟中有浆液性渗出物。心包由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呈现“绒毛心”。切开肿大关节,有淡黄色液体流出。

4 实验室检验

4.1 直接涂片镜检

无菌操作采取病猪的心包积液、脑组织、关节液等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长丝状、短杆状、球状的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猪的心包积液、脑组织、关节液、浆膜表面的纤维渗出物等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兔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平板上。37℃培养48 h后,可观察到仅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长出针尖大小、无色透明、光滑湿润的菌落。挑取菌落涂片,用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长丝状、杆状、球状等多形态的短小革兰阴性杆菌,多单个存在或呈短链状排列,与我们直接涂片镜检的结果相同。另挑取该菌落接种于兔血琼脂平板上,再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点种,呈现“卫星生长”现象。

4.3 生化试验

将分离到的纯培养菌株分别接种于蔗糖、麦芽糖、葡萄糖、乳糖、蛋白胨、山梨醇、甘露醇、尿素酶生化鉴定试管内,每个试管中加入1 μL 0.3%NAD(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置于37℃恒温生化培养箱内培养24 h,观察生化反应结果:分离到的菌株能发酵蔗糖、麦芽糖、葡萄糖,而蛋白胨、山梨醇、甘露醇、尿素酶生化反应为阴性,不能发酵分解乳糖、甘露醇。

5 诊断

通过特征性的临诊表现、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6 防治

对发病猪群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猪及其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对场地、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舍内保持通风干燥。平时饲喂全价饲料,增加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以增强猪群抵抗力。

治疗:①病猪治疗,应用氟尼康(通用名:氟苯尼考注射液), 0.1 mL/(kg·bw);息热(通用名: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1 mL/(kg·bw);分别肌肉注射, 1次/d,连用5 d。②全群猪,饮水中加咳喘净(主要成分:甘草流浸膏等),本品每100 g兑水50 kg, 2次/d,连用5 d;饲料内混喘痢杀(主要成分:盐酸环丙沙星等),本品每50 g拌料50 kg, 2次/d,连续饲喂5 d。③同时应用中草药治疗,方剂:陈皮、枳壳、炙半夏各10 g,甘草、杏仁各12 g,苏子、鱼腥草各15 g,枇杷叶9 g,炙麻黄6 g,共研细末,按1~2 g/kg混入饲料内饲喂, 2次/d,连用5 d。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防治措施,3 d后猪群病情基本控制,再无新的病猪出现,5 d后猪群恢复正常。

7 小结与体会

副猪嗜血杆菌是重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且逐年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应重视预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由于本病为机体常在菌,如果抵抗力下降,就会引起本病发生。而该养猪户由于新购入生猪,无论在运输、饲喂及生长环境突然改变上等均使应激因素增加,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引发此病。因此最好坚持“自繁自养”,是防止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引进时应确保不从疫区引进生猪,保证引进生猪的健康。买回时不要急于混群,应隔离一段时间,确定健康后再混群。

在临床上,副猪嗜血杆菌常继发于猪的其他疾病,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疾病。因而平时应做好对其他疾病的免疫工作,以防继发感染本病。猪发病后要早诊断、早治疗,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疫情尽快得到控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编辑:狄慧)

推荐访问: 杆菌 嗜血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