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水生动物疾病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3-09 08:30:34  浏览次数:

摘 要:根据我国水生动物病害防疫工作的现实需求和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发展趋势,针对水生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评方式等方面总结了水生动物疾病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创新改革措施及其成效。通过本轮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水生动物疾病学 课程改革 案例教学 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173-03

Abstract: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quatic animal diseases,the curricular reforms of aquatic animal diseases were performed to resolve the questions exis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urrently. In this paper,three respects,including the concept,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assessment methods,were elaborated. Through this round of reform,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were fully aroused,and the capacity for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were improved.

Key words:Aquatic Animal Diseases,curricular reforms,case teaching,role playing

全球的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增长,水产品供应量的增速已超过人口增速,已经成为众多人口摄取营养和动物性蛋白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未来10a,水产养殖仍将是增长最快的动物性食品生产领域之一。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连续26a稳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的养殖产量达到4 748万t。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阶段我国水产养殖业已从过度关注产量,向注重质量、安全和效益的健康养殖方向发展。为适应水生动物疫病的防控需要,我国全面实施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制度。农业部已于2011年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为兽医全科类和水生动物类2大类,使水生动物执业兽医从兽医全科中独立出来。上述这些变化对水产动物病害防控方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水产养殖和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水生动物疾病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也需做相应调整。本教学团队自2012年以来,对水生动物疾病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本文拟将改革内容与成效进行简要总结。

1 改革的理念与原则

为适应新时期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水生动物病害防控理念从“鱼病防治”向“水生动物健康管理”过渡。此转变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从水产养殖经济品种外延至所有水生动物,以适应水产养殖、观赏休闲渔业以及资源增值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疾病防控现实需求。其二是从疾病防治向健康管理转变。借鉴我国传统医学的“治未病”理念,从侧重于病害的药物防治向疾病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为水产品的餐桌安全提供技术保障。为此,笔者认为水生动物疾病学课程也应以培养“水生动物健康管理”人才为目标,从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

2 教学改革内容与措施

2.1 改革教学组织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水生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研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检测、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涵盖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物学等基础理论,也包括水环境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理论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延伸,内容庞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由每位授课教师讲授全部内容,无暇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导致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脱节,学生和业界普遍认为疾病学课程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为此,本教学团队梳理了水生动物疾病学的知识框架,以病原为线索,根据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重新组建了教学团队,遴选了分别以病毒、细菌、寄生虫和非生物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教师承担相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实施轮转教学,将授课内容与个人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水生动物疾病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需要密切结合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为了让学生更真实了解产业发展现状,除了教师在授课时紧密与行业结合外,我们也聘请了本行业的优秀企业家或技术骨干走进课堂,分专题介绍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如2015年,我们邀请了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蒋火金、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王玉群、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王波以及武汉市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宜兵进入课堂讲授渔药企业的研发现状、水产保健理论以及微生态制剂的发展等专题。自实施企业家进课堂以来,先后有14位企业家走进了水生动物疾病学的课堂,丰富了课程教学形式和内容。

2.2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 水生动物疾病学理论课涉及水生动物疾病学原理以及各种疾病诊断与防治知识。由于不同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等知识点庞杂且相似度高,学生普遍反应学习起来枯燥乏味、缺乏直观感。为此,本教学团队成员收集了大量的病例,通过提炼、再加工,将特定的疾病特征等多个知识点融入一个案例中,形成案例集。课堂讲授时或通过案例导入疾病的特征,或以案例分析总结相关疾病,再辅以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施行情景式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每一种疾病的关键知识点,让原本枯燥的课堂生动形象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部分,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操作手册、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部就班完成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将部分验证性实验糅合到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重构实验体系。将验证性与探索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既提高学生的规范操作技能,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综合实验“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为例,实验课堂中提供经人工感染的3种患病鱼,其中一种标明感染的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其余2种不标明,但分别以剪除背鳍或者尾鳍作为标记。学生需要分别选择已知菌感染的实验鱼和未标明病原菌的实验鱼进行实验。通过对标明病原菌的实验鱼的操作,掌握水生动物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的基本方法。同时需要设计实验完成未标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查阅资料,得出结论。其实验结果与过程考核成绩挂钩。因该综合实验环环相扣,一步出错,会影响后续的教学计划,教学团队也因此设计了完善的预案。如实验过程中,总会有少数学生分离细菌不成功,实验员会事先准备好相应的细菌培养物,保证后续实验的正常进行。

2.3 以学生为本,激发主动学习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为主,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缺乏批判精神,经常被社会所诟病。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倡导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水生动物疾病学课堂积极实践,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如在理论课程中设置课程论文和课程报告环节,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报告和课程论文的形式。课程报告以个人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选题,通过查阅资料完成课程论文的撰写。选择课程报告的同学以小组(1~3人)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设置学生主持人和评委,成绩与总评成绩挂钩。在实验课堂上,每次实验课堂预留5~10min的时间供学生提问与讨论。其二是以问题为导向,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水生动物疾病学的理论和实验课堂中,绝大多数讨论的问题都是开放性问题,可从不同角度思考,缺乏标准答案,赋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开始之初,习惯了标准答案的学生无从下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适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类似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有效抑制了学生相互抄实验报告或从网络搜索答案的现象。其三是通过角色模拟培养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引入情景式教学方式,设置特定的角色,如企业养殖技术主管、水生动物病害防疫人员、鱼药研发技术主管等,通过课堂上的典型案例讨论,强化身份认同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一批乐于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的专门人才。

2.4 优化考评方式,强化过程管理 在大学的课堂教育中,存在听课效率不高、考前突击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针对此现象,水生动物疾病学课堂强化过程管理,优化考评方式,大幅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以此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如理论课堂中期末考试成绩仅占总评成绩的50%,课堂表现(10%)、课程报告(20%)、随堂测试(20%)等过程考核占50%。在实践教学中,为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将过程考核成绩提高至80%,过程考核包括试验报告、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成绩。同时,在过程管理中,设置补修环节,让在单次过程考核项目中低于80分的学生可自由选择重新考核,取最高分记入过程考核成绩,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3 改革效果与评价

本次的教学改革是针对教学环节中的关键薄弱点进行的,制定的方案切合实际,顺应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得到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单位的重视,更深受学生拥护,教学改革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激发了学生对疾病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对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2011和2012级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近400人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疾病学课程教学形式新颖,课堂生动。二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主动学习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写作与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水产动物疫病防控实践能力,学生和教学督导普遍认为现行的疾病学课程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又贴近实际。

4 结语

水生动物疾病学课程改革通过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有关水生动物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有不少矛盾需要进一步解决。一是学分与课时的矛盾。当下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各学期需要选修的学分太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单一的课程中,存在课程报告拼凑与应付的现象。其二是教学条件与招生规模的矛盾。因现有的招生规模较大,导致部分改革措施无法深入进行。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病毒学的实验项目因涉及到细胞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相关的实验项目一直无法实施。期末的操作环节考核也因人数太多无法实施。后续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水生动物疾病学的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编:徐焕斗)

推荐访问: 课程改革 实践 疾病 动物
[水生动物疾病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