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医学形态实验教学及实验室整合的现状分析和探索

时间:2022-03-09 08:30:22  浏览次数:

材料、师资、实验室建设等资源不足。近来,尸体、标本、切片等教学资源逐渐减少,损耗逐渐增加,将面临尸源、标本短缺问题。由于专业和环境的影响,缺乏专职从事实验内容、设计、方法研究的学科综合型实验教师,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实验室面积小而分散,学科之间的联系被不同程度地割裂,无法开展综合性实验。

2. 医学形态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整合的探索

2.1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考核激励措施

通过实验教师下临床,培养并确立一批多科知识综合的专职型实验教师队伍,这既可解决形态学综合性实验教师缺乏,又可弥补冷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实验教师分两支,一支为“人体形态学模块”实验教师,应精通或熟悉组织与胚胎学、病理学、解剖学几门知识;另一支为“生物医学模块”实验教师,应精通或熟悉免疫与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学几门课程。实验教师考核分科研、教研及科教研并重3方向自由选择。

2.2 强化理实结合,增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将理论内容与实验课整合,理论课只讲授概论性内容,尽量缩小理论教学课时比例,其它各论性内容可在相关的实验过程中传授,避免理论课与实验课内容的重复,减少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冲突。以人体形态学为例,可以系统疾病(如肝癌、肺炎等)为导向,从正常到异常,从宏观到微观形成一套基础的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对各学科知识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也可以开放设计性的任务为导向,比如,以要求学生面向同学讲授一个系统疾病的相关形态学内容(包括解剖、组织学特征、病理形态改变、临床表现等内容)或将这些内容形成演讲稿为任务,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查阅资料及搜寻相关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实验教师将学生的面授过程或演讲稿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定得到学生的实验能力或成绩。

2.3 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

减少灌输式的说教,延长课时/次(4-5,甚至6-7,)以便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增加学生自主动手机会。比如人体形态实验可让学生解剖、研究新鲜动物器官(增强操作的真实手感,减少甲醛接触和标本损耗),与标本、模型的观察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动手能力。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化:采用多媒体互动平台(显微镜、大体解剖互动平台)教学,增强实验的互动讨论;建立形态学实验资料库,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方便查询、了解相关内容。

2.4 资源整合及实验室的布局

形成以下4大实验室模块:

人体形态综合实验室,包括人体标本馆、演示室(操作台、显微镜)两类场馆,以标本馆为中心,周围围绕着演示室,场馆之间通过门或廊道相通(见图1)。操作台兼顾实物和模型实验功能,安装通风和多媒体互动系统。这便于开展从宏观到微观,正常到异常的综合性实验,并使环境相互影响最小化。

免病和寄生虫综合实验室,分四个功能区(P2实验区、标本陈列区、显微镜区和常规操作区),各区通过有移门的玻璃隔开。

尸体解剖实验室,建有多媒体互动系统,可用于整具尸体解剖实验。

设计及虚拟实验室,分实物和虚拟操作区,用于设计性实验和形态虚拟实验。实物操作区存有各科相应的常见材料和设备;虚拟操作区可部分弥补解剖、病理标本的短缺,可开展综合基础性形态实验。

3. 实验教学和实验室调整前后的差异

医学形态实验教学和实验室调整前与调整后,在实验室分布、实验教师、课程融合度、教学模式及方法等实验相关内容上有一些明显的不同(见表1)。以实验室分布为例,调整前各实验室小而分散,学科之间相对独立,如原解剖实验室与组织病理实验室在不同楼层,且实验室内空间不能充分利用;而调整后的人体形态综合实验室多模块多学科集中,可以节省1/3多的房间面积。

4. 小结

通过对医学形态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分析和调整,形成的调整方案可改善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学科融合、理实结合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一些不足,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促進这门学科独立、科学地发展,为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基本能力提供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贾雪梅,王盛花,吴继峰等.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 解剖科学进展, 2012,(18)3: 300-302.

[2]齐义军,牛保华,李涛等. 形态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J]. 西北医学教育, 2011,(19)1: 12-19.

[3]胡晓松,张晓,羊惠君等.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08,(3)3: 219-222.

推荐访问: 形态 实验教学 实验室 现状分析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