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石油产业现状分析以及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时间:2022-05-07 11:35:03  浏览次数:

摘要:在未来几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我国能源发展的目标是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其中的重点是实现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石油产业发展过程中,从健全和完善石油产业市场方面看,改革石油规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已是当务之急,可以将建立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作为改革推手。

关键词:规制改革:价格机制:市场结构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的加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都要以能源为动力,石油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因此石油产业发展对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一时期以来,国内国际能源形势特别是与石油产业相关的能源形势风云变幻。

全球化要求前瞻性思维。未来的30至5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因应我国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和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前瞻性的石油产业发展战略,是摆在我国石油发展面前的最大课题。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石油产业与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必要的政府规制下,市场是实现石油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佳手段。而我国现有的石油规制和定价体制已成为制约石油产业发展的因素,因此石油规制和定价体制市场化改革已成为石油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1 我国石油产业现状分析

1.1 当前我国石油产业组织的特点

从产业集中度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虽然在1998年重组后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打破了上下游分割的垄断局面,但三家分处陆上的北方、南方和海上,又自然形成地域分治格局,因此我国石油产业布局总的来看还是分割分治和垄断经营;从进入壁垒看,我国石油产业保持了较高的进入壁垒和市场集中度;

1.2 垄断竞争机制是适合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机制

石油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特性和资金密集、风险性大、技术密集及部分竞争的特点,因此中国石油产业的组织结构应该是一种竞争性的垄断结构。但是,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长期以来中国的石油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由于石油的稀缺性、国计民生性和战略性特点,对于石油产业,实行独家垄断不利于石油资源的最佳配置,采取完全竞争又不能为石油企业更不能为国家带来利益”,因此只有垄断竞争机制能将石油商品的特性和市场化的要求最好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垄断型市场结构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在石油产业内部……一方面使用高参数大型化设备要求实现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的匀质性和专用性,生产工艺要求高度流程化和连续化,适合把上下游各个生产环节置于同一企业统一管理之下……而规模经济、上下游一体化最易形成垄断型市场结构。”从我国目前石油行业的产业状况看,应当打破妨碍石油产业高效配置产业资源的体制性障碍,打破区域垄断,形成统一开放的国家石油市场体系;加快实施以产业集中为导向的石油产业组织政策;对三大石油集团进行整体重组,汲取国际石油大公司提高竞争力的经验,把在公司总部推行一体化战略和在分公司、子公司推行专业化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1.3 当前我国政府规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石油产业政府规制的范畴涵盖了行业准入、价格和进出口、资源保护、投资审批以及环境、安全等多方面内容,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和销售过程中,石油、石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国务院和多个政府部门的规制。涉及的部门包括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海洋局等。甚至连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家企业也承担了一些本不该承担的规制职责。参与油气管理的中央政府部门之间,甚至同一部门内部各单位之间,都存在管理职能分散、交叉、重叠的情况。一个职能相对集中的规制机构的缺失,不仅增加了油气企业与政府的交易成本,也因政出多门而降低了政府规制的有效性。这一情况导致目前我国石油行业政府规制存在非公平竞争、政企不分、缺乏完整法律框架等问题。

1.4 我国政府能源规制的改革方向

规制的目标是兼顾国家石油安全、石油行业产业效率和消费者利益。规制手段是加快建立健全石油产业法律体系,这一体系应包括普遍适用的反垄断法律法规和产业专门法律法规。在规制主体方面,宏观层面上由政府规制部门独立进行规制决策,政府政策层负责规制的宏观政策环境并保留对规制部门重大决策的否决权,同时收回国有石油企业在规制方面的职权;中观层面上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加强行业自律。在规制内容方面,一是要对石油产业的自然垄断环节和非自然垄断环节进行差别规制,二是实行激励性价格规制,三是制定石油政府储备政策。

2 我国石油产业市场化改革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

石油资源首先是一种商品,借助市场才能实现其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而石油产业部分环节的自然垄断特性又决定了政府对石油产业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其次,石油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产业,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产业业,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石油资源和市场的监控和管理。石油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对石油产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必需把石油产业市场化改革的过程看成是政府规制与产业组织结构之间相互调适的过程,其规制目标应兼顾产业运行的经济效率和国家石油安全。

是先制定成熟的市场规则再放开石油市场,还是先放开石油市场再完善市场规则?从我国的国情考虑,应该是在逐步放开市场的同时抓紧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两者应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因此,我国石油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应当是以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为核心,辅之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既能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又能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体制机制;下一阶段的价格机制改革可以考虑以建立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为改革推手。

2.1 我国现行油价形成机制。

2006年12月前,我国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依据是1998年原国家计委出台的《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和2001年原国家计委《关于完善石油价格接轨办法及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我国原油价格实行同国际市场接轨的办法,中石油和中石化两集团间购销的原油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我国成品油形成机制遵循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基本原则,但为保证国内油价相对稳定,实行政府指导价。2006年12月,商务部出台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允许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中国从事原油和成品油的批发经营,打破了国家统一配置原油资源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集中批发成品油的局面。

2.2 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石油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

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弊端日益突显,主要是因为成品油价格与国际石油市场的接轨只是被动接轨,存在滞后性;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对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无法真实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变化情况。因此,改革现有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形成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价格体系,是我国石油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国内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放开价格,由市场定价。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成熟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完全放开价格时机还不成熟,因此当前要务是坚持与市场接轨,以企业为主体,充分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使政府指导价尽可能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并尽快完全放开石油市场价格。

2.3 以建立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为推手,改革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

期货交易的主要功能是套期保值和发现价格。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1.45亿吨,成品油进口量为3638万吨,且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我国进口石油日益增多已成为影响国际油价上涨的因素之一,但由于我国没有石油期货市场,有资格从事境外石油期货交易的特大型企业又数量有限且风险控制难度较大,所以缺乏在国际石油定价问题上的发言权。目前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我国石油业的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我国应尽快建立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及时推出自己的石油期货合约,以规避国际油价大幅变动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并争取在国际石油定价问题上的发言权。从我国原油产地、石油市场、期货交易条件等综合情况看,可考虑在天津、上海等地建立石油期货市场,以此作为放开我国石油市场和进行能源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手。

推荐访问: 现状分析 机制 石油 改革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