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时间:2022-04-03 08:32:28  浏览次数:

【摘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目前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一点思路:要适应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明确专业定位,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到三个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养教育相结合、高校与企业相结合。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地质工程

【基金项目】本论文由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资助(教高函[2013]2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41-02

1.前言

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国初期全盘借鉴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的特点是重理论轻应用、重专业知识的精与尖轻学科的交叉与融合[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这种专业划分过细过窄的课程设置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既具有专业性和职业性,又具有综合性和适应性。基于此,很多高校都对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在课程内容上强调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学科基础,同时优化课程结构,文理工科相互渗透,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增加选修课比重等[2]。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许多高校仍存在课程教学内容老化、课程体系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本文将结合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发展趋势,谈一些对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2.当前课程设置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校课程改革搞得如火如荼,也借鉴了一些当今欧美国家高等教育课程内容;但另一方面,与50,60年代相比,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在许多方面既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就地质工程专业而言,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相比明显滞后,所传授的知识老化,缺乏前瞻性。比如在原位测试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教学内容基本上还都是30年前的东西,并没有将近几年来该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无法了解到最前沿的发展动态。

(2)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真正的落实。有一些课程安排了教学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并不能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实践一番,多是由老师或者技术人员操作,学生就像在走马观花一样,看一看,做一些笔记,听老师简单介绍一下而已。同时,学校在实践方面的投入还很不够,一些实践环节的设备与工程实际严重脱离,比如静力触探仪,生产实践中早已采用自动化的压入设备,而在教学实践中仍在使用手摇式的压入仪。另一方面,青年老师严重缺乏实践经验,造成在实践环节时讲授的内容枯燥,或者只知道照本宣科,无法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3)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的高等教育基本还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多与少、深与浅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劣,而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方面是缺失的,或者即使开展了这方面的课程,但课程的讲授过于枯燥,并没有让学生从内心意识到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只是变成学生捞取廉价学分的途径[3]。然而,对于一个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如果缺乏职业道德,面对具体工作或者不热心、缺乏责任心,或者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没有对人的生命财产和工程安全的敬畏,轻则损害个人与企业的利益与名誉,重则造成工程失败,危害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4)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弹性。目前,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对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样的课程设置会使得培养的学生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精神。美国高等院校会固定一些“核心课程”,同时设置多样性的专业选修课程,并且每年都要淘汰部分教学内容,引进新的课程[4]。这一举措的核心在于集中解决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弹性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3.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路

针对以上提出的当前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些对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首先,学校要对本校地质工程专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是定位于城市的地质工程、山区的地质工程还是海洋的地质工程等。其次,在定位明确的基础上,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到三个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养教育相结合、高校与企业相结合。具体的措施如下:

3.1夯实专业基础

地质工程是一门知识性和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该重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学校可以通过学科的专业委员会,精选出若干门地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比如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原位测试、土体工程等等。这些核心课程,第一,要由专业很强的老师来开设,这里指的专业很强是指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背景;第二,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更新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最新的知识,也可以定期邀请企业资深的工程师来介绍技术方面的革新;第三,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在实践的时间和设备上都要做好保障,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改进和努力,使学生既可以学好理论知识,又能够对专业有感性的认识,从主观上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夯实专业基础。

3.2注重通识教育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广阔。一个人只懂得一门专业知识很难在行业中做到出类拔萃。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一定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就地质工程而言,我理解的通识教育不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的全才,在短短的大学时光也无法完成;也不应该是在课程体系中简单地嵌入一些人文社科的学科。而是应该与地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形成一个体系的有范围的通识教育,在专业相关性上做必要的拓展和知识普及。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广泛的听取学术届和企业届人士的意见。比如,在一些座谈会上,有些企业届的高管或高级工程师从实际用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普及一些要有规划、交通的基础知识;政府一些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者认为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开设一些法律类的课程,对行业内一些强制性规范和推荐性规范有一定了解。

3.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包括爱岗敬业、开拓创新、艰苦奋斗、遵纪守法、讲求质量、注重信誉、团结协作等等。如今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视作掌上明珠,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造成了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因此,必须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要精心安排课程,可以采用讨论、案例、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真正意识到职业道德对于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4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并不是简单的更改课程的目录和上课的内容。它应该回答三个问题: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是否满足?教师的能力是否胜任?而在教师这方面,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国内的新任高校教师很少有在企业任职的经历,大都是博士毕业或者完成博士后课题后就去高校担任教职。因此,青年教师会做科研,会写论文,理论水平很高,但严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造成讲授过程中无法做到游刃有余、生动精彩,让学生学到知识也学到怎么运用知识。因此,要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学校要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一些培训计划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应该密切联系企业,在企业建立一些实习基地和岗位,让青年教师能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

四、结语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等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工程地质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适应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同时要明确专业定位,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到三个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养教育相结合、高校与企业相结合,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地质工程“卓越工程师”,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作润,廖文武. 高等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1-52.

[2]张樱.高水平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及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3):96-102.

[3]汪涛,郭宁.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83-85.

[4] 祝家麟,陈德敏.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冲突与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2,6:17-20.

推荐访问: 教学内容 浅谈 地质 课程体系 改革
[浅谈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