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角色转变

时间:2022-03-02 00:09:22  浏览次数:

新一轮初中思想品德课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 要求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最终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由理论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重理论灌输,轻学习过程”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传统应试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毋庸置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正确的结论。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角色的特点向来具有权威性和神秘感,教师往往扮演的是知识和真理的代言人与灌输者,学生纪律的管理者和国家课程的执行者的角色。在传统的应试教学影响下,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出示结论——引导学生理解——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用现代教育的目光审视这种角色定位,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角色定位与新课程的理念直接发生了冲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以凸现思想品德课程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主导渠道作用。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上,放在揭示知识的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新教育目标的实现,强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改变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唯师”、“一言堂”、“家长式的统治”的作风,实行民主的平等的教学管理,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应欢迎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教学相长的良好学习氛围。对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的表现,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要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二、由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往往是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指导下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这种“导演加主演”式的教师的主导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表演的演员。大多数学生则是机械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跑,难有自己独立的科学判断和抉择,乃至一些学生由于学法不当,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课堂角色必须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将讲台由教师的舞台变成师生共同的舞台。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势利导。教师施教的目的,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要使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方面获得一定的进步。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进行引导。教师更应该运用自己的经验、能力和修养正确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角色实现转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在接受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案例剖析、角色模拟、操作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做,一方面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深刻认识事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生活中探寻,在探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三、由教学者转变为共同学习的合作者

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角色从教学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是最本质的关系。只有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时时刻刻地配合学生,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的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不至于出现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而非让学生配合自己的本末倒置现象。老师也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才有可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只有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学生才能从教师那里获取平等的意识,主动的意识,参与的意识……

四、由课程阐述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课程(包括教材)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过问,教师的任务就是忠实于课程,成为课程的阐述者,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品德课教材、时事政治内容等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除此之外,思想品德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包括校园资源和社区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文本资源和音像资源,从中提取和整合有用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更多地参与课程及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和自然,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活动,让思想政治课与社会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得到自我教育,真正学会做人。

五、由教书匠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试卷的“标准答案”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观点以及理论的灌输。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更好等等,绝大多数思想品德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指挥棒”的制约而没有深入地思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假如教师凭过去的经验和理论进行教学,肯定不能完满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成为研究者,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研究、探索,形成自己富有特色和个性化的教学。

六、由管理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承担着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承担着课堂教学管理的角色。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对班级的纪律管理,这样从心理上形成了“管”与“被管”的不平等的关系。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推荐访问: 浅谈 思想品德 角色 初中 教师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角色转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