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什么是肠梗阻?手术方法有什么?

时间:2022-04-02 11:58:49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019-01

1 肠梗阻的病理机制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肠道疾病,其主要是指肠折叠扭转而造成梗阻,肠管狭窄造成梗阻,或嵌顿性疝或内疝导致肠梗阻,另有部分为肠套叠引发梗阻。成年人最常见的肠梗阻类型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

2 肠梗阻是由什么疾病导致的

最常見原因为腹部手术后引发粘连及粘连带压迫,影响肠道正常蠕动,引发肠扭转或肠折叠。这类梗阻的发生率较高。腹部手术引发的肠梗阻还包括动力性肠梗阻,其主要原因为腹部大手术后并引发麻痹性肠梗阻,这类情况多发生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腹膜炎、肠吻合术后,患者除麻痹性肠梗阻外,多伴有脓毒血症、全身性代谢紊乱等术后并发症。

除手术因素外,腹部或腹内炎症也是导致机械性肠梗阻的重要原因,如腹膜炎、盆腔炎、胰腺炎等。老年人嵌顿性疝或内疝也可引发肠梗阻。腹部肿瘤等疾病,引发的肠管压迫也可导致肠梗阻。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放射性损伤也可引起肠道功能异常,并发肠折叠扭转而造成梗阻。近年来,巨大胆石入肠腔引发的胆石性肠梗阻报道也逐渐增多,该类肠梗阻较为复杂。结肠癌等肠道肿瘤引发的肠梗阻也较为严重。肠道炎症、肠管暂时性痉挛、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也是诱发肠梗阻的重要病因。

儿童也是肠梗阻的高发群体,其主要病因为先天性狭窄和闭锁畸形等肠管疾病所致。另外儿童的先天性粘连带也较为多见,儿童的肠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也容易出现肠套叠,这类患儿极易伴有其他肠道疾病或息肉等情况,而成人则较少发生肠套叠。

3 正确分类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条件

肠梗阻的分类方法较多,为便于医生正确认识患者病情,准确分类,从而确定正确治疗方案,患者应详细的说明自身的不适感受,病因等因素,便于医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按照病因分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为进一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可根据患者肠壁血循环情况分为无肠管血循环障碍的单纯性肠梗阻和存在肠壁血循环障碍的绞窄性肠梗阻;根据发病后进展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根据梗阻部位分为高位小肠、低位小肠和结肠梗阻;根据肠梗阻程度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部分性)肠梗阻。

4 肠梗阻发生后应尽快就医

肠梗阻形成后肠管局部受压且不通畅,可导致近端肠管扩张、局部炎症、水肿,单纯、不完全性的肠梗阻可发展成麻痹性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进而导致肠壁坏死和穿孔,此时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手术要求高,因而应尽早治疗。

为便于患者自己评估是否发生肠梗阻等情况,可对照自身进行症状进行分析。腹部手术史、慢性梗阻病史者,突然出现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腹胀持续加重,重点检查是否出现排气排便停止等,如有上述表现立即就医。上述临床症状多次反复急性发作者,也需尽快就医检查。梗阻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尝试按压腹部,压痛不明显,但腹胀多不对称,肠鸣音从亢进转为减弱或消失应尽快就医。

5 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及手术方法

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方式较多,严格的临床诊断是治疗的关键。X线立位腹平片可有效确诊肠梗阻,同时需要根据患者血常规、水电解质、酸碱度、血清肌酸激酶等实验室指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种肠梗阻治疗手段不尽相同,家庭护理无法有效改善肠梗阻,就医及时诊断和合理选择治疗方式非常重要。

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存在保守治疗的机会,可在对症治疗后,禁食同时胃肠减压,观察24~48h,若腹痛有效改善,肠扭转复位,可不行手术治疗;但观察后无改善者,则需要尽快实施手术治疗。部分严重的肠梗阻,如绞窄性肠梗阻、梗阻后穿孔者、合并腹膜炎者等,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肠梗阻的手术方法较多,各种类型的肠梗阻手术方法不同,以常见的粘连性肠梗阻为例,单纯性的肠梗阻可采用手术方式切断、分离粘连带或粘连区域,纠正肠折叠扭转就可。肠襻无法分离,则需要切除部分肠管;肠管已坏死者,也需要肠切除;肠道切除后需要行肠吻合术,如梗阻部位远、近端肠管侧侧吻合术等,多数患者一期吻合较为顺利。但是病情拖延较长时间,导致肠管水肿明显,则需要先行造瘘术,二期行肠吻合术。广泛粘连者可行肠排列术;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行肠外置造瘘术。

6 肠梗阻的预防措施

对于存在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术后应及时按医嘱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预防粘连及梗阻。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若同时合并腹壁疝,应及时关注腹部不适症状,及时检查确定是否发生肠道肿瘤等情况,及时治疗。无论何种肠梗阻,早期治疗都可以改善预后,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排便排气停止,应及时就诊治疗。

推荐访问: 有什么 肠梗阻 手术 方法
[什么是肠梗阻?手术方法有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