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Hp在慢性胃炎中检出率及治疗分析

时间:2022-03-27 09:51:35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中的检出率与治疗对策。方法 通过进行回顾性分析2013年在我院收治的病诊断为慢性胃炎的160例患者的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治疗组进行三联疗法,对对照组单使用埃索美拉唑,两组治疗均为7d。结果 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检出120例,占75%,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40.6%,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34.3%;而后对120例幽门螺杆菌检出者进行每60例一组,治疗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治分别为86.7%与48.3%。结论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检出率

慢性胃炎是由于多重原因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是胃部疾病的常见病症,相关数据表明,从胃镜检查的患者中,该类疾病患者占80%~90%[1]。慢性胃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极大关联,因此该类疾病不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并且对人民生命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16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来研究该类疾病中幽门螺杆菌的对疾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5月在我院就诊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其中抽取被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160例,男性81例,女性79例,年龄在13~87岁,平均年龄42岁。

1.2方法 应用胃镜进行检查,并且对于符合慢性胃炎的患者进行再胃窦距幽门的2~3cm处小弯、大弯和为题的小弯各取粘膜组织1块进行病理检查。活检胃黏膜进行10%的甲醛固定,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进行病理诊断,并采用改良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将检出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治疗组进行三联疗法,对对照组单使用埃索美拉唑,两组治疗均为7d,治疗后4w用胃镜、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表2。

如表1所示,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检出120例,占160例患者的75%,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40.6%,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34.3%;如表2所示,对120例幽门螺杆菌检出者进行每60例一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治分别为86.7%与48.3%。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需氧菌,需氧环境大概在5%~8%,在大气或者绝对厌氧的环境下是不可生存的。它可通过手、不洁净的食物、不洁净的餐具、粪便等途径进行传染,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无菌化操作的规范性,避免交叉感染。含有亚硝胺的食品具有致癌作用,如果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下,将增大患者癌变的几率。胃内的PH值是影响幽门螺杆菌生存的因素,因此应该避开会在酸性环境下失去抗菌活性的药物。而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要进行药物治疗,而且要注意口腔卫生和病房、操作用具的杀菌。一般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容易导致慢性胃炎或肠胃溃疡[2]。

在人体自我保护机制的作用下,胃壁可以抵御多种的微生物对胃部的刺激,但是当胃黏膜上存在了幽门螺杆菌,人们开始认识到它可以突破胃壁的保护屏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会出现反酸、胃痛、口臭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该病菌可以诱发胃泌素的大量分泌,从而引发胃部反酸和烧心,而如果本身有胃溃疡的患者,幽门螺杆菌还可以产生胃部的疼痛。幽门螺杆菌可以引发慢性胃炎,主要的症状是引起上腹部的不适感,隐痛,同时会出现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的现象,但是病程比较缓慢,容易反复发作。据相关数据表明,有1/6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出现消化性溃疡,而治疗该病菌感染可以加速溃疡的愈合,并且有效降低溃疡的反复发作。但是幽门螺杆菌对于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相同的治疗方案,随着治疗的反复性,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会逐步的降低,主要是耐药性所决定的。同时患者的依从性也是久治不愈的重要因素。患者如果未按照要求进行疗程治疗,出现不定时服药,减少药量等均可能导致治疗的失败,尤其是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患者自身症状严重,在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加重了患者的心理排斥感,因而不能坚持服用药物,对于该类患者要做好基本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幽门螺杆菌的危险性与可治愈性,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其配合治疗的效率。

单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不准确的,需要结合病理检查。在临床上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较多的误诊和漏诊,原因主要如下:由于不同仪器厂家,不同内镜型号所展现的灯光轻度不同,设备的显像饱和度、对比度等不同情况,综合情况下影响了胃镜直视情况下的诊断;操作过程中,由于胃腔内充气量不均,也影响了胃镜直视的判断;过分的相信胃镜检测而放弃活检也容易导致误判;不同检查人员的主管判断差异性;病例活检的深度和部位不准等,都是影响误判和漏诊的原因。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其感染可以增加胃癌的发生率。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55%左右。

理想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在90%以上;溃疡愈合和症状的消失速度快;患者依从性好;不产生耐药性;治疗疗程短,方便快捷;价格便宜。通过质子泵抑制剂配合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由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高,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好而成为可首选治疗方案[3]。

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可有效的提高胃部的pH值,从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合成抗生素,阿莫西林的生物利用率高,组织分布好。克拉维酸钾在人体内的代谢成克拉维酸,可以和革兰阴性、阳性菌、厌氧菌、需氧菌等菌株的β-内酰胺酶很好的结合,生成不可逆的结合物,有效的保护了阿莫西林不被β-内酰胺酶进行水解。在做体外抗菌试验中发现,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共同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前者的抗菌活性,让耐阿莫西林的菌种中,如大肠埃希菌、嗜血菌属、产气肠杆菌、变形菌属、淋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都得到明显的提升。克拉霉素是一种广谱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即便胃内pH值较低的环境下也可以有其稳定性和杀菌的作用,是对幽门螺杆菌作用较强的药物之一。本研究主要观察了三联疗法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治疗组临床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说明三联疗法可以有效缓解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少,没有因为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这表明了改疗法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幽门螺杆菌通过自身的染色体变异来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特别是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这是临床中导致治疗幽门螺杆菌失败的原因。

据有关数据显示,除了胃部是幽门螺杆菌的生产环境外,口腔和唾液也可以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在1989年时曾有学者从胃炎患者的牙菌斑中检测分离出了幽门螺杆菌,伺候更有学者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患者唾液、呕吐物进行检验幽门螺杆菌,并检测到其特异的基因,因此可以推测出口腔也是幽门螺杆菌的另一个聚集地。细菌培养是分离细菌的标准方式,然而口腔中的微生物种类繁杂,但幽门螺杆菌的数量相对较少,营养需求复杂,因此由牙菌斑内幽门螺杆菌的培养结果存在不稳定性[4]。

除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日常情况下也应该引导患者进行该类问题的预防,如减少使用公共饮食用具,避免生活中的交叉感染。平时饮用水要注意忌用生水,据相关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在一般水体中可以存活3年,因此日常器具要保持洁净。而幽门螺杆菌一般从口腔进入人体,它广泛的存在于人体牙垢、唾液之中,因此要注重口腔卫生环境的维护,防治病菌从口而入。而临床患者中发现,婴幼儿感染幽门螺杆菌主要是与家属口对口喂食有关,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同时患有口腔溃疡的患者切忌与人亲密接触,防治病菌的传播。而在医院环境中,则是要做好住院患者的日常公共卫生的维护,特别是无菌化和一次性器具的使用规范。

据相关研究证明,胃黏膜正常者在服用了含有幽门螺杆菌的物质后会引起胃炎反应,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检测出幽门螺杆菌的比例较高,而胃黏膜正常状态者则一般不会检测出该病菌;慢性胃炎患者的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较高,胃液可检验出抗幽门螺杆菌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可以证明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具有致病性的病原体;一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可以检测出幽门螺杆菌的存在,用传统的治疗溃疡性的药物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没有显著的疗效,而改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后,溃疡愈合情况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苏爱萍,许翠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疗效评价[J].山东医药.2009(41):70-71.

[2]祁俊杰,杨志刚,任远.2660例慢性胃炎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8(10):634-635.

[3]梁立维,张建民,王波.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7):346.

[4]高静.慢性胃炎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0(31):252.

编辑/申磊

推荐访问: 检出 治疗 慢性胃炎 分析 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