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3-23 09:14:10  浏览次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i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Turkowski)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澳大利亚学者Bruce提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理念、信息源理念、信息过程理念、信息控制理念、知识建构理念、知识延展理念和智慧的理念等。尽管目前人们对信息素养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但从人们关于信息素养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中可以看出,信息素养一般是指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指基于网络获取、分析、生成、使用和创造信息的综合素质。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而言,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教师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它主要包括:(1)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2)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1)传统文化素养,如传统的读、写、算等能力;(2)信息的基本知识;(3)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使用、作用等。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指教师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主要有:(1)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电子邮件等;(2)选择与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3)加工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具有从特定的目的和新的需求的角度,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鉴别、筛选、重组,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的能力,从而推动自己的各项教学工作。

4.信息伦理

信息伦理指教师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既要懂得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道德文化,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又要有信息责任感。能自觉抵制信息污染,从而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并影响学生。

二、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将发挥最大的潜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应加快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1.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具备信息素养

现在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为我们提供的多种服务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直至生活方式。有理由认为信息处理能力将是21世纪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听、说、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生存能力。当今时代是瞬息万变和信息量急剧增加的时代,终生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2.教育的新形势要求教师具备信息素养

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计算机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课本一张嘴,外加满身粉笔灰”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另外在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3.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信息素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只有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具备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行的是模块操作、任务驱动式教学,它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并把其他学科的一些相关知识贯通起来。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自然,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在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来讲,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薄弱,缺乏对信息灵敏的反应,对信息重收藏轻利用,缺乏信息服务的认识等。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教学信息手段落后、信息鉴别能力差

目前,部分教师只知道在纸质文献中找资料,对于电子文献、网络文献以及数据库等基本知识了解较少。而且有一些教师因对知识的细分不了解,对检索方法知之甚少。有时无法正确鉴别哪类信息符合自己的需要。

2.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信息意识弱

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地区,不管是校园网建设比较超前的还是滞后的学校,Internet和校园网上的资源的利用率都普遍较低,高标准硬件建设与低资源利用率的矛盾在许多学校客观存在。

3.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现在许多中小学教师很少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而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外语水平也较低,制约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四、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时代下角色的转换是一致的,要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必然促成其角色的转换。如何培养适合网络教学、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教师已是基础教育机构面临的一大问题。

1.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了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中小学充足而配置合理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面向中小学教学和学习的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需的物质基础,为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创造良好

的物质条件。

2.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信息时代,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信息观念,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信息化教育要积极认同。

3.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地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一直忽视甚至缺乏教师的信息素养这一项指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各级行政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尚未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许多教师一时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不少教师对信息知识了解不够,信息思维能力弱,信息的敏感度低,不能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质量增长不高,所以现在要教师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处处强化信息意识,如在网络上多阅读、多利用计算机写作、多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等。

4.教育各级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

对于在职教师,由于以前忽视了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育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1)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在一些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2)要有专门的培训人员;(3)根据需要确定培训内容,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培训,有针对性指定培训方案,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同时,还要督促教师的自学。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推荐访问: 素养 中小学教师 培养 信息
[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