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信息管理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现状分析与建议

时间:2022-03-05 08:19:32  浏览次数:

【摘 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习活动组织以及评价等方面对信息管理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管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特点及不足,旨在推动信息管理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深入发展。

【关键词】信息管理;精品课程;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4—0074—05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从启动至2011年9月,已累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700余门,覆盖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所高校,并带动起近1000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初步构成了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群。信息管理专业是依托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朝阳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处于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资源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结合点上,这样交叉融合的新型专业,应借助精品课程建设,谋求更大的发展。目前对信息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自身教学团队已建设的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的论 述[1],一类是关于某一具体课程基于精品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论述。对于信息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的总体建设情况如何?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研究则相对缺乏。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促进信息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研究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站()上2003-2011年评选出的信息管理专业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由于信息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课程范围较广,不同学校专业建设侧重点有明显的差异,为了减少争议性,课程研究的范围为1998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200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5门核心课程及其下属信息管理专业的4门主干课程。该9门课程为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系统分析与设计[2]。研究样本的获取是通过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课程中心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为:起止时间为2003-2011,教育层次为本科,一级学科为管理学,二级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课程级别为国家精品课程,检索时间为2011年9月。检索结果显示,2003年至2011年9月,信息管理专业的9门主干课程已建设有国家精品课程18门,其年度分布、课程名称及所在院校如表1所示。

本研究依据课程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并参考赵芸辉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的现状分析与建议》中的分析框架[3],最后确定了相应的内容分析框架,具体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习活动组织、评价等4个方面,具体如表2所示。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总体概况

由表1统计分析可知,信息管理专业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的主干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运筹学(运筹学)、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学(信息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管理统计学,其中以核心课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最多,有4门,占总数的22.2%;其次是运筹学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分别有3门,各占16.7%;管理学建设了2门,占11.1%;其余课程均为1门。从课程的院校分布来看,精品课程所属院校共14所,其中“211”院校13所,占总数的92.9%。江西财经大学建设了3门,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各建设了2门,其他院校均为1门。

(二)内容分析统计结果与分析

为进一步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习活动组织、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笔者逐一进入各个精品课程网站调查。调查发现,其中10门课程是无效链接,需要密码登陆且无有效密码的网站1个,最后确定剩余7门有效链接的课程为内容分析的样本,有效链接仅达到38.9%,具体年度及课程名见表3。

1. 教学方法

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中规定,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4]。

从表4和表5的统计结果可知,在所分析的精品课程网站中,能明确体现出教学方法的达到100%。传授法已经完全渗入教学当中,占总数的100%;体验式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教学方法紧随其后,都分别达到85.7%;直观性教学方法的使用率较低,只有57.1%。从具体教学方法来看,传统的讲授法使用率最高,达到100%,其次是实验法和案例教学法,都达到85.7%。信息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对案例进行分析是促进学习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方法[5],故其使用率较高。而模拟演示、讨论法的使用率为57.1%,启发式教学的使用率为42.9%,实习法的使用率为28.6%,问题解决法和游戏竞赛法的使用率仅为14.3%。这些教学法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使用率普遍较低。

2. 教学资源

(1)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学校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各教学单位规范教学内容、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开展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正确制定并及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6]。教学大纲应设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各环节教学安排等内容。

研究涉及的7门课程全部提供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程学时安排以及参考教材等。

(2)教材

7门课程都对课程采用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介绍,且全部提供了习题练习,让学习者自评自测。其中有3门课程提供了电子教材,还有1门课程建设了课程学习模块,在模块中有章节内容、章节学习指导、章节视频、动画案例等。

(3)教学课件

课件是教师和学生共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借助课件开展教学,学习者可下载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经统计,只有2门课程没有共享课件,有共享且能打开的占总数的71.4%。这些课件从制作技术上来看,可以分为PPT、PDF、网络课件等,其中以PPT课件为主,占56%,PDF格式的课件和网络课件各占22%。

(4)教学录像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2004年),教学录像的音频、视频都要制作成流媒体形式,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播放流畅,对外实现共享。

统计数据表明,7门课程都有提供教学录像,其中4门授课录像是完整的授课内容,其余3门课程用户无法系统地收看其整门精品课程的授课录像。而授课录像的呈现形式可分为“在线播放”和“在线播放+下载播放”2种形式。统计显示采用“在线播放+下载播放”形式的有2门,其他的只能在线播放。

(5)实践教学内容

信息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知识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服务[7]。根据实际情况,专业着重于培养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8]。统计显示,7个研究样本中,有2门课程没有体现出实践教学内容,其余的5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采取2种或以上的不同教学形式体现,具体见表6。

(6)课程扩展资源

本研究将课程扩展资源定义为除了课程教学内容之外,国家精品课程网站提供的所有与该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源,这些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据此,本研究将课程扩展资源分为参考文献、文献资料、网站资源、专家讲座、学术会议、该门课程的其他教学站点、教师队伍中主讲教师的专项研究、专业术语、问题集锦、专业期刊等类别。

通过对7门课程的扩展资源的调查分析可知,课程扩展资源类型繁多,几乎没有两门课程提供的课程扩展资源的类型是一样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7。其中提供参考文献资源的最多,达到85.7%;提供学术科研相关资源的占71.5%;提供网络资源的占28.6%;提供问题集锦资源的占14.3%;提供专业英语资源的占28.6%。

3. 学习活动组织

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行为。精品课程中的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基于精品课程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利用精品课程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协作工具开展的一系列学习行为,并借此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

本研究将学习活动分为基于学习资源的学习活动和基于交互平台的学习活动。基于资源的学习活动即是借助精品课程中提供的大量优质资源来开展自主或探究学习活动;基于交互平台的学习活动又分为同步交互活动和异步交互活动。在此主要分析基于交互平台的学习活动。

7门纳入研究范围的精品课程中,6门课程设计了在线答疑的同步交互平台,但全部未对外开放。在这7门课程设计的异步交互平台,其主要形式包括论坛、留言板、电子邮箱、通知公告四类,其中使用论坛的有1门课程,且只针对校内;使用邮件的有3门课程;使用留言板+电子邮箱的有1门课程;使用通知公告的有1门课程。

4. 评价

在评价方面,主要从对学生的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显示,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作业习题和试题,7门课程均有这种评价。从题型上看,各类题型的比重不等,常规题目(判断、选择、填空、问答、计算题等)所占的比重较大,达到100%。

另外,从操作及交互性上来看,提供在线测试的课程占27%,仅呈现问题题目但无法在线回答的课程占73%。经调查,在线测试出现在2007年以后的精品课程,这将会是以后精品课程建设的一种趋势。

研究样本统计显示,信息管理专业精品课程提供教学效果评价内容的只占了89%。它们主要可分为评语和调查问卷/量表两种评价形式。其中评语是主要采用的评价形式,占89%;而调查问卷/量表的比重相对较小,仅占11%。

5. 教学语言

研究样本统计分析还发现,7门课程中有1门课程采用全英语教学,1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其余为汉语教学。

四、结论及建议

(一)从整体来看,信息管理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分布不平衡,主干课程未建设齐全

“211”院校凭借雄厚的师资、良好的设施包揽了90%以上的课程。信息管理专业9门主干课目前建设了8门,还未建设齐全,且专业扩展课不多。因此,信息管理专业今后还需加强课程建设的力度,并利用现有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共享辐射到其他层次院校,推动其他院校相关课程的共同建设与发展。

(二)课程共享程度不高,持续性建设欠缺

在2003到2010年的18门信息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国家精品课程中,有11个网站因各种原因不可用,或需密码登陆,数量高达61.1%。在研究样本中能够体现课程持续发展的少之又少,仅2003年度复旦大学黄丽华老师主讲的精品课程在坚持更新其授课的教学录像,截至检索日期,有2003、2006及2008共3个年度的课程录像。可见各院校只重视精品课程的评审,而忽视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真正目的是优质课程的示范和共享。精品课程没有公开共享,谈何示范作用呢?任何一门课程都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建设工作。

(三)教学方法多样,但学生主动参与不足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关键和切入点,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9]。信息管理专业精品课程都能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讲授过程中讨论与启发相结合,既有直观性强的模拟演示法,也有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案例教学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同时也发现,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法、游戏竞赛法以及实习法,这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教学方法运用较少。精品课程建设今后还需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

(四)建设有多种教学资源,但数量不够丰富

例如部分网站虽提供有教学录像,但仅有1-2课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资源的建设应该是持续的,除少数课程外,多数课程资源的更新未能紧跟课程的发展。对于信息管理专业而言,课程教学更注重实践性,但仍有部分课程未建设实践性教学内容,或虽有建设但形式单一,多以实验报告指导书的形式呈现。信息管理专业精品课程都能重视课程扩展资源的建设,并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相关的学术前沿,但相关网络资源和国外相关资源的推荐比较薄弱。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资源的建设,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课程的国内外进展情况,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师生交互平台单一,互动不足

研究样本调查统计表明,师生、生生之间的同步交流互动手段多数以同步在线答疑为主,且都只是针对校内学生,并不对外开放;异步交流方式则以电邮为主。而学生常用的即时通讯工具QQ、留言板、博客等工具并没有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平台。Web2.0技术的发展已深刻地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国家精品课程作为优质示范课程,应灵活运用各种新技术促进师生的交流,充分利用新技术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协作能力等。

(六)评价体系以学生自测为主,形式单一,教学效果评价量化数据少

从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评价仍是以习题和在线测试为主,题型则以判断、选择、填空、计算、问答等常规题型为主,缺少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单一。多数课程是直接提供测试题和答案,没有给出适当的分析和评语,这样不利于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以专家和学生给出过程性的评价为主,缺少问卷或量表等量化评价结果。能够由学习者控制测试过程并由系统自动批改的少之又少。评价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更应该是改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手段的有利工具。因此,今后精品课程的建设应改进评价方式,提供多种有效的评价手段,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七)初步意识到课程建设的国际化

统计显示,有少部分信息管理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开始注重国际型、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率先开展英语化教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只是作为优质示范课程辐射全国,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国际交流不断深入和发展,精品课程的辐射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国内,更应放眼全球,通过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五、结束语

国家精品课程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其建设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对精品课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各个高校都在争先恐后的建设精品课程,而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不应在于被评上国家精品课程,而在于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之后所带给社会的优质资源共享,在于后期的评价、维护和不断的资源更新和建设,以使其不断的精上加精,使精品课程发挥真正的作用,使精品课程的优势得以体现。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信息管理专业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信息管理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还需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信息管理专业更应借助国家精品课程这个平台谋求更大的发展。

责任编辑三川

推荐访问: 信息管理 精品课程 现状分析 建议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