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研究

时间:2022-03-12 08:19:01  浏览次数:

摘 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为提高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适应应用型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该团队进行了食品微生物学卓越课程的教学改革,以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学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b)-0126-02

Abstract:Microbiolog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food scien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the curriculum,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independently stud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the reformation measures of the excellent curriculum of food microbiology were performed, which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formation of relevant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Microbiology;The plan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talents;Teaching reform

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涉及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微生物在食品发酵的机理,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有害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贮藏等过程的预防和消除等方面内容的一门科学[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社会对食品类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作为食品学院本科二年级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食品、粮油、饲料等的加工、保藏及品质控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1958年开设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在文革期间中断了10多年,1980年恢复开设。该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和综合科研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加工与保藏理论和技术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加工、保藏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在微生物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契机和突破口[3],该教学团队开展了现有课程体系及相关课程群的教学改革,有力支撑了本专业“面向食品行业,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教学内容改革

依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我们对微生物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在保留全面性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关注应用型的实践技术,同时注重最新前沿相关知识的输入。在教材选择上,采用复旦大学周德庆教授撰写的适用于综合性大学的全国优秀教材《微生物学教程》,该教材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可读性的特点,尤其是每一章节后都有大量复习思考题,便于在授课时,每一章节内容介绍完,及时从书后选出相关的思考讨论题,供学生课后复习时思考。在理论教学环节,以世界优秀食品微生物学教材Modern Food Microbiology(7th ed)和Food Microbiology(4th ed)为主要原版外文扩充性学习资料。另外,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广泛利用文本教案、讲课录像、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等相关科技期刊、网站、教学资源库等扩充性资料,深入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点、重难点,同时又能通过扩充性资料的学习跳出书本,实现知识内化。目前,校园网正不断普及,这些扩充性的学习资料对辅助学生完成相关学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期开始每位教师就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思考,同时列出主要参考书目、参考文献以及相关网站,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

在学期开始教师就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列出主要参考书目、参考文献以及相关网站,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小班授课、互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大力开展启发式、情景式、讨论式为主要方式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融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于一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将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结合起来。在相关章节教学时,向学生介绍微生物在食品、农副产品加工应用方面的知识及最新科研动态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知识眼界。

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情况,结合科研实际,安排8~10篇与课程学习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由学生讲解,老师和同学共同展开讨论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也为部分本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和准备报考本学科研究生的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通过上网学习、查找资料以及课上的讨论、教师的点拨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巩固了教材介绍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系统地查阅、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3 网络平台和精品资源建设

本课程自2001年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年来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师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博采众长,吸收英文版《Microbes in Motion》中三维动画及精彩图片的精华,从国内外相关网站、优秀教材收集了优美逼真和清晰的微生物图片,自己动手制作了教学软件,把在显微镜下的影像信息搬到了教室。目前挂在《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微生物形态图片就有384幅,在多媒体中引用到的各种图片有650幅,链接的动画有15个,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三维动画及优美逼真和清晰的微生物形态画面与图表运用,配合内容新颖丰富、功能全面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简洁,信息容量大幅度增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些课件已链接到学校网络平台,学生课余可以自己浏览,便于自学和复习巩固。

4 课外辅导形式及安排

微生物学涉及领域广,知识比较抽象,通过课后对学生的引导、辅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课后学习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关注微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并调动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是对课堂教学的积极补充。课外辅导由三位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的主讲老师负责,并同时配备3名研究生助教,主要进行课外答疑、课外作业辅导及引导学生上网学习、查找资料,举办微生物学讲座等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微生物学知识,掌握微生物学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的能力。

指导学生根据某一个主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所看到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消化理解进行整理加工,制成PPT发至任课教师邮箱,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查找结果作为课后学习的作业给出评价,并对不理想的作业进行指导,建议再次查找,并注明建议查找的网址。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课后时间就有关内容举办小型讲座。通过讲解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为高素质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5 实现双语教学,与国际课程接轨

微生物学作为当今的热门学科之一必须掌握学科的前沿知识,在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中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4]。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专业外语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学习并逐渐提高外语的听说能力,利用双语教学提高授课水平。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引进恰当的原版教材,逐步实现双语教学。为适应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研究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课程组还进行了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由于可供双语教学使用的现成教材凤毛麟角,课程组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参考多部国际流行的优秀教材,对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了重新编写,形成一套完整的双语授课教案和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高的班级,我们采用以英文讲解授课为主,中文解说为辅的方式,教材以英文教材为主,中文教材为辅;对于普通班级,考虑到学生英文听说能力差异较大,我们采用以中文讲解授课为主,英文解说为辅的方式,教材以中文教材为主,英文教材为辅,每2个同学配发1本国外英文教材做教学参考书和课外阅读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双语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总之,课程组选择优化双语教学内容,凝练双语教学大纲,设计双语教案和课件,形成了一套可行的双语教学模式。

6 开展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创新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时布置预习和课后阅读任务,份量合适,有效地发挥自学的作用。每一章节结束后,均采用小测验的方式,检验教学效果。鼓励学生自己出题,倡导“学生不要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些措施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反馈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该课程考核探讨采用多元化考核机制与方式,成绩由课堂互动、随堂作业、随堂测试、期末考试成绩等组成。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权重分别为60%和40%。其中期末成绩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为量化的平时作业(随堂作业、随堂测试)和演示任务(课堂互动)等考查方面的成绩。最后,教师根据平时学习成绩和其他作业成绩有权对学生总评成绩进行适当的修订。

优质课程建设是一个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微生物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授课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经过对食品微生物学卓越课程的建设,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并获得了专家、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侯进慧.应用型高校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3):4074-4077.

[2]贾艳萍,贾心倩,张兰河,等.基于“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4,41(5):996-1003.

[3]马力通,季祥,张应龙,等.微生物学的案例教学新模式探索[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9):90-92.

[4]陈海琴,田丰伟,王刚,等.本科生微生物学(食品)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23-24.

推荐访问: 微生物学 人才培养 课程改革 食品 研究
[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