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62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3-09 08:41:56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观察消炎痛结合中医中药临床辨证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2例采用消炎痛结合中医中药临床辨证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消炎痛治疗。疗程10d,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6.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率40%,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炎痛结合中医中药临床辨证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疗效好。

关键词:小儿神经性尿频;消炎痛;中医临床辨证

中图分类号:R72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768-02

小儿神经性尿频又称尿频尿急综合征,过去常被误诊为尿路感染,但单纯应用中医中药或西药抗感染疗效都不理想。笔者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应用消炎痛结合中医中药临床辨证治疗本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儿有明显尿频尿急症状,小便最多每3~10min 1次,但多数为3~5次/h,也有少数30~40次/d,晚上入睡后就不尿了;也有极少数患儿有1~2次遗尿,每次尿量很少,由10多滴至20~30ml不等,排尿时患儿不感到疼痛,尿化验检查正常。患儿年龄一般在2~12岁之间,多为学龄前期儿童;男女都可患病,无烦渴和精神受刺激史;病程一般在15d至2年之间。观察病例共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3~6岁22例,7~11岁10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6岁23例,7~9岁7例。全部病例都经尿液检查排除尿路感染及糖尿病。两组病例在临床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消炎痛1mg·kg-1·次-1口服,3次/d,10d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中药临床辨证施治。因为小儿神经性尿频在中医临床辨证方面大多属于中气不足,膀胱约束无能,上虚不能制下所致。证见:患病日久,小便频数,淋沥不清,精神倦怠,面色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无力。治宜补中益气,培补脾肾。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药如:炙黄芪10~15g,党参6~10g,白术5~10g,当归3~6g,陈皮5~10g,淮山10~20g,炙甘草3~6g,益智仁5~10g,桑螵蛸5~10g,覆盆子5~10g,芡实10~20g。加减:若心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加茯神、菖蒲、远志;动则汗出加煅龙骨、煅牡蛎敛汗固涩,若兼畏寒怕冷,则加乌药、补骨脂、菟丝子温补脾肾。1剂/d,水煎2次,早晚分服,10d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经1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消失,排尿次数每天少于10次。好转:症状明显改善,但排尿次数仍在每天10次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18例,好转lO例,无效4例,治愈率56.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12例,好转7例,无效ll例,治愈率40%,总有效率63.33%。两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3 病案举例

患儿6岁,尿频尿急2个月,无尿痛,多次尿常规、清洁中段尿培养均无异常,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以消炎痛、阿莫西林、谷维素等口服治疗10d,症状无改善,故来中医科求诊。望诊:面色苍黄,精神倦怠,动则汗出,心神恍惚。问诊:纳差,便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中医辨证属脾肾气虚,下元不足,膀胱失约所致。治宜益气补肾,应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药如:炙黄芪10g,党参6g,白术5g,当归3g,陈皮5g,炙甘草3g,淮山10g,益智仁4g,桑螵蛸5g,覆盆子5g,芡实10g,1剂/d,水煎2次,早晚分服。上方服5剂后病情减轻,稍作加减,又服5剂,症状全部消失,依原方再巩固治疗10d,随访1年未再复发。

3 讨论

神经性尿频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但本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还未十分明确,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本病系酸血症致酸性尿所引起。膀胱三角神经组织因长期受酸性尿刺激,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文献报道某些体内因素可使前列腺素合成增多,可抵消肾小管对抗利尿素的应答,损害肾小管对钠、重碳酸盐的重吸收。用消炎痛治疗后,肾小管对钠、重碳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渗透压亦增加,因而纠正了酸血症和酸性尿,解除了膀胱三角由酸性尿刺激所致的尿频、尿急症状,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临床中,笔者在这一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都有所提高,真正地体现了中医学人体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特点。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神经性尿频属中医“淋证”范畴,其病位在膀胱,病机是气虚下陷,气化失司,下元不固所致。《素问·灵兰秘典丸》云:“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失司,则水道不利,下元不固,小便频急,淋漓不尽。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膀胱气化功能才得以正常发挥,脾虚则气虚下陷,以致膀胱固摄乏权,约束无力,小便频繁而量少。观察临床所见,神经性尿频患儿多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差便溏等脾肾气虚症状,甚至因气虚血亏,血不养心而出现心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小儿脏腑娇嫩,而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比成人更迫切,以致“脾常不足”,故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围绕脾肾气虚,采用补益脾肾为主常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另外,还有部分专家认为小儿神经性尿频与小儿的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有关,因其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而且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损。也有部分患儿是因为家庭及环境变化而引起,比如家庭成员的突然死亡,或因突然离开父母(如新入托儿所、幼儿园、上学和住院等),或因害怕打针和考试等导致的急性紧张或焦虑所诱发。因此,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家长应对儿童多加关心,应反复告诉患儿,他(她)们是健康的,尿频症状也会很快改善的,从而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因素,并鼓励患儿说出他(她)的烦恼心事。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要耐心,不要打骂、训斥。幼儿园和托儿所的老师对新入托、新入园的小朋友,要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上课要避免使他(她)们精神过度紧张。对尿频的患者要理解,不可不让他(她)们小便,并且应多加安慰,使患儿注意力集中到别的活动上去。再者,家长应教会和鼓励患儿将两次排尿间隙的时间尽可能延长,并记录每天两次排尿间隙的最长时间,如有进步,可适当给予奖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经过多方面的结合治疗,可使患儿更快的康复。

[责任编辑 高莉丽 王慧瑾]

推荐访问: 尿频 疗效 小儿 中西医结合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