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误区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3-02 00:20:16  浏览次数:

[摘要] 案例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强、启发性强、互动性强的显著特点,受到了管理类课程教师的广泛欢迎。但许多管理类课程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往往不得其精髓,步入了案例教学法的误区。我们必须把握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实施案例教学时,由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同时注重案例的选取和设计以及案例教学法的创新。

[关键词] 管理类;案例教学;特点;误区;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自美国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正式推行案例教学以来,独具一格的案例授课法倍受管理人士的推崇[1]。哈佛商学院在教学中,通过学员对世界上著名的工商企业在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方面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达到从实战情境中学习实战方略的目的。自20世纪7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后,迅速得到推广,被广泛运用于管理、经济、法学等一大批课程的教学中[2]。案例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强、启发性强、互动性强的显著特征。所选取的案例来源于社会实际,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背景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模式,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实现教学相长。

一、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误区

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管理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运用典型管理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进行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管理知识,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国内许多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往往不得其精髓,不能针对学科特点及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步入了案例教学法的误区。

(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课时越多,越有利于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具有很大优势。比如哈佛商学院除一两门课程外,其它课程都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所占比例高达90%[3]。管理类专业本身属于应用型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运用管理学科知识真正解决企业运作中的实际问题的人才,因此不少管理类课程教师就盲目加大案例授课环节的课时,认为案例教学课时越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有利。

(二)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整个过程应由学生主导

案例教学,将传统的由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片面扩大学生的作用,将案例研究、讨论的主导权完全交给学生,仅仅在案例讨论结束时进行简单总结

(三)推崇哈佛式的经典案例

管理案例是为了明确教学目的,围绕一定的管理问题而对某一真实的管理情境所作的客观描述[4]。好的案例,能将学生带入真实情境,进入事件决策者的角色,设身处地的思考面临的管理问题。案例教学法发端于哈佛商学院,哈佛式案例资料齐备,可以为学生提供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全貌。很多教师一味推崇哈佛经典案例,将案例教学法置于“经典”的光环之下。

二、案例教学法误区分析

(一)要把握好案例授课环节与理论授课环节的“度”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的管理类课程,有必要加大案例授课课时比重,但必须把握好理论授课环节与案例授课环节的“度”,不能照搬照抄西方一流商学院的作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环节设计中,案例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相辅相成。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的基础和依据,而案例教学则有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盲目增加案例教学环节,忽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将流于形式。

(二)案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案例教学通过以小组或班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学生对社会实际管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但教师需要在案例教学中扮演“导演”的角色。案例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研究案例,需要经过良好的训练,才能恰当把握整个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法远比传统教学方法复杂,操作难度大。教师应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地诱导学生,使案例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并在必要的时候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将案例教学的主导权完全交给学生,是对案例教学法的误解。让学生充当导演的角色,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控能力,很容易放任自流,无法真正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

(三)案例选取应因授课对象而宜

哈佛式的案例多是现实发生的相当复杂的管理问题,所花的分析时间一般在4~8小时。对于MBA学生而言,有助于锻炼学生从复杂的背景资料中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信息,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对于本科学生而言,过多的信息量容易超出学生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往往适得其反,高职高专类学生更甚。而且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老师具备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在驾驭案例时得心应手,而国内许多管理类课程教师就自身水平而言,与哈佛商学院教师相差甚远,无法相提并论。因此,在选取案例时,不能盲目推崇哈佛经典案例,而应根据授课对象特点,因材施教。

三、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法的深入思考

(一)根据学校定位、学生层次,灵活增加案例授课课时的比重

国内研究型高校,以往给予专业理论知识很高的重视,对课程讲授中的理论深入性要求较高,注重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学科前沿。但社会对人才的实用性需求不断增加,管理类课程必须适应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状况,适当调整案例授课环节的比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培养素质和技能均衡发展的学生。高职高专类院校,目的在于培养一线岗位的人才,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不宜过深,应注重利用大量案例,训练学生专业意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处于专业基础课学习的低年级学生,应将掌握管理理论知识放在重要的地位,为以后高年级更深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思考分析能力,可适当加大案例授课比重,提高实践能力。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处在即将步入社会的过渡期,迫切需要大量综合性案例强化所学的理论,培养实战意识和实战技能。

(二)重视案例选择与设计,因材施教

案例授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案例的适用性。在管理类课程案例的选择上,不能贪大求全,而应求精求效,针对授课对象甄选经典的、或与时俱进的案例。好的案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和运用,不适合的案例则容易将学生带入误区,导致教学目的偏离。应注重课程配套案例库的建设。

1.不同章节的案例选择与设计

每一章节的案例,应选取与该章节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的素材,篇幅适当,针对性强,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真正消化本章所学,达到学以致用。同时根据章节的递进,相应增加案例难度。靠后的章节,可考虑选择知识点容量较大的综合性案例,全面考察、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课程的案例设计应遵循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整体布局原则。

2.针对不同专业的案例选择与设计

对于不同专业通用的管理类课程,如《市场营销》,可以结合本专业特点选择案例。例如医学类专业,可选取药品行业营销案例,信息类专业,可选取信息通讯领域营销案例,餐饮类专业,可增加餐饮业竞争与营销的案例,有针对性地培养一线专业人才。

(三)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创新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转折期,教师是否注重创新,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案例教学,是提供给学生接触企业管理运作典型实例的分析课堂,教师首先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创新手段,实现有效“创新”。

1.注重案例教学设计的创新

教师作为案例教学中的总导演、总策划,对整个案例讨论环节的设计和掌控,是案例教学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传统的方法是将学生分组,该种方法的缺陷是按部就班,学生容易两极分化,有的学生一贯活跃,有的学生一贯疲沓。时间一长,活跃的这部分学生,也容易丧失积极性。为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成效,可以筛选出学生争论性最大的观点,分组辩论,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时辩题的选择关系全局,要优选具有很强争论性,但又与案例主题紧密切合的题目。在讨论形式上,可以确定评价标准,在小组间综合评比,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学习积极性。

2.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脑力激荡。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我们除了分析案例中蕴含的专业理论之外,也要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艺术性。同样一个管理难题,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管理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案例讨论中,学生有了新的创意,教师不能断然否定,应鼓励大家一起讨论这个创意的可行性,使讨论不只局限于案例本身,而是通过创新将其深入。切忌将学生的创新思想一棒打死,不仅严重挫伤学生积极性,也将对案例教学的整体创新氛围造成致命伤害。

参考文献:

[1]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6)

[2]陶叡.高校教师在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22)

[3]张国平.管理学课程在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突破技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5)

[4]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案例认知•案例采编•案例教学[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 管理类 误区 思考 案例 课程
[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误区分析与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