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设计与自然的思考

时间:2022-04-11 09:03:51  浏览次数:

人与自然是相伴相生、不可分离的,自然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类作为自然之子也只是身处自然一隅。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在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打造更适于生存的环境而不断的努力奋斗着。设计作为沟通人类与自然界的桥梁,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最初的设计自然再到自然设计,人类始终都在积极的探求着一条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从人类与自然的角度出发,思考着设计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人类在遵循自然法则、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本,离开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类的存在。广义的“自然”是指一切存在物,它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会。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设计是沟通人与自然的桥梁,是在现代工业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使用时的舒适和外观的美有机地、和谐的结合起来的活动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造物活动中的思想产物,是对还并不存在的非自然原生状态的人为事物的一种有预先设想、有实施计划的思想结果。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命圈,是人类进行“设计”的主要对象,从古至今,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适应自然,改变自然,从未停止过对自然的探索脚步。

设计自然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又为了人的目的能动的改造自然。自然哺育了人类,但又会将人类的行为后果反馈给我们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并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与渗透也越来越密切。现在的自然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处处都有人的印记,是人化了的自然。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在不断的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想要全力以赴的改变它;而自然界却又不断的否定人类的这一系列行为举止,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类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极易造成自然的失衡和人类的自我毁灭。

地球形成的历史有四十多亿年,而人类的历史却仅有区区七百万年,和自然相比,人类太过年轻,对自然事物的认知水平也是微不足道的。人类只有在经过无数次“试错”的选择,经过无数次失败,才逐渐认识到自然规律是不可人为、不可逆转的,“如何认识自然界”“如何判断自然环境”“如何利用自然条件”是人类认识和改善自然环境的前提条件。“自然观”是人类怎样看待一切自然现象的基本观念,从设计学的角度看,就是设计思想范畴内的设计者关于如何看待自然客观现象、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的设计观点。任何造物思想和行为都是设计者“自然观”的表露,不可能存在摆脱“自然观”而独立存在的设计作品。树立正确的设计自然观,是我们可以获得正确思想的基础。

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了解自然规律, 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有可能最大范围的充分获取自然条件来进行我们的设计和其他造物行为,才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动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进步。如果不能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某种内在联系,只是按照自己的意识去改造自然,其结果是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 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 因此受自然的报复也是在所难免的。

自然设计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无论是在很久远的原始时代,还是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都应该“师从自然”,遵循自然给我们的关照和启示,以自然为师。

自然所蕴含的一切,远远超过了我们所了解的, 通过与自然的交流、沟通、对话,人类从自然界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并且将这些启示移入到我们的设计创作中来。在设计史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新艺术运动就是一次师法自然的形式主义运动。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了以往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而把装饰的动机专注于自然形态,把感觉因素融入到设计当中。在它的宣言里曾明确的提出“我们的根在林木之幽,泉水之侧,苔藓之上。”在这场运动中大至建筑领域,小到日常生活用品都深深烙上了自然的印记,从形态、功能、纹样等各个方面向自然学习,从自然中汲取设计灵感再回归到设计当中。曲线派是新艺术运动中的一个艺术流派,它以模仿自然界动植物纹样进行装饰为主要特征。植物的形状主宰了大部分曲线风格新艺术设计作品,百合花、罂粟花等是设计师所青睐的类型,且多按照设计师的主观愿望被夸大的缠绕、弯曲、伸拉。比如英国的比亚兹莱在为《亚瑟王之死》设计封面时就运用百合花的形象为创作主题。虽然除了花蕊还具有百合花的特色,其他的部分都被大胆的想象所夸张,但整幅作品的创作思路都是源于作者对自然的观察,是自然之美赋予了作者创作的热情。之所以师从自然,就是因为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美感是无可替代的,这种美赐予我们源源不断的无限艺术设计创作的灵感源泉。

自然界的万物无不具有各自的形体及功能,有其存在的理由。自然的运行严谨有序,形式纷繁多样,是设计不断学习、探索的最好对象。人类向自然学习,由最初的对自然形态的模仿,然后上升到抽象的思考,之后,人们开始寻求自然形态的技术原理,用科学的、纯理性的眼光进行研究。以科学的自然观审视形态,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型的学科,如仿生学。仿生学它是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人们在长期向大自然学习的过程中,经过积累经验、选择和改进其功能、形态而创造的更优良、多样化的形态。人类造物的信息源都是来自于对大自然的仿生模拟创造,尤其是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不同于过去,不止注重功能的优异领先,还要赋予设计形态以生命的象征,这是人类对精神追求的共识。仿生设计作为一种与人、与人居环境相互协调的设计方法,在这个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必将对人类的设计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原本就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繁荣的背后却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自从进入工业革命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日益迫切,不顾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违反了自然的生长规律,一味只贪图于自身的利益而无视环境的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对传统设计而言,其主要是根据该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等指标进行设计,设计的过程中很少考虑产品的维护性、拆卸性、回收性、报废产品的处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设计生产制造出来的产品,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且寿命结束后不考虑产品的回收,最终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大量浪费,影响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出于对环境破坏的担忧,80年代末设计师们在国际上掀起了一阵绿色设计的潮流,要求在设计产品时必须按环境保护的指标选用合理的原材料、结构和工艺,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不产生毒副作用,其产品易于拆卸和回收,回收的材料可用于再生产,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绿色设计是工业设计理念自我完善的必要选择,是保证人类自身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未来企业的立足之本,是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绿色设计要求设计师具有更广博的知识和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以及更明晰的设计理论和系统化的设计体系。单纯从理论上发展绿色设计技术,很难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只有综合考虑企业、政府、消费者以及产品、环境和社会的关系和平衡,确定有限目标,才能使绿色设计真正落实,切实为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大自然就一直是创造人造物形态的最好教材。当人类充分认识到自然美的力量及其所赋予的无穷关照后,也在不断的寻求与自然共融的方式。我们身边的人造物越来越多的和自然发生着联系,人类也正努力的与自然保持着更好的沟通。人类对自然进行改造,自然又对的人类的设计予以指导启发。设计与自然是人类生存不可离开的两个要素,更是人类改造生存环境的永恒话题,相信在未来,设计会让人类与自然更好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推荐访问: 思考 自然 设计
[设计与自然的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