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电子类实验课中的误区分析

时间:2022-04-06 08:13:02  浏览次数: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离不开实验。在开设实验课时应注意避开实验理论化、实验测试化的误区。

关键词: 创新实验;电子类实验;实验课

现代技术的飞跃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大专院校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知识、有较强适应能力、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宽口径人才。为满足这种需求,许多院校都进行了专业和课程设置的调整。特别在课程调整中,压缩了理论课学时,减少了陈旧的知识,增加了前沿知识,增加了实验学时。有些理论课与其相关的实验课的学时比已达到了1∶l。这些教改措施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保证。我认为在教改中,对于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在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时应避免以下两个误区。

1 实验理论化

一般性的实验大致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无论是哪类实验,都与相关的理论课程的重要内容紧密相联。在上实验课时,有些实验教师怕学生不懂实验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实验,就用过多的时间去讲实验。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是一种保姆式的教学。一下午三个学时花了一个学时去讲实验,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由于所剩时间不多,学生没有了独立思考和操作的时间,只好完全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照葫芦画瓢,应付了事。其实,一般性的实验课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已由理论课老师讲授,实验老师的主要精力不应放在如何滔滔不绝地讲实验,而应简明扼要地交待好实验内容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把重点放在辅导上。在实验中,实验老师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现场解答。由于实验仪器状况和所使用元器件的差异、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在同一实验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不具有普遍性,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只有在现场针对出现的问题作单独的讲解,启发性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积累实际经验。也只有通过这种言传身教,才能把教师的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转化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设计出与理论课重要内容相关、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内容是实验老师的重要职责。从知识结构看,实验课的知识不具有连续性,它只涉及理论课的重要知识点,但它又不局限于理论课内容。实验老师只有由点到面地将相关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理论课重要内容和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的实验。

2 实验测试化

目前,电子类实验课程中设计性实验越来越多。但在各门课程之间发展不平衡,通常数字电路容易开设设计性实验,而模拟电路仍然是验证性、测试性实验占大部分。根据跟踪调查,学生对以前所做的验证性、测试性实验印象不深,但对他们自己花了很久功夫才完成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却很难忘却,感到收获很大。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无论是哪门课程都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和测试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

这里所说的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简单、针对理论课中某个知识点的实验,而测试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较难、电路较复杂、教师已做好实验电路板的那些实验。其实,上面所说的测试性实验大部分可以開设为设计性实验。开设设计性实验其实并不难,关键是教师先要解放思想。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实验都是考查课,学生不重视,做实验能简则简。为此,教师的积极性也不是很大,反正是考查课,到头来大家都能通过。另外,由于实验场地为多个班级所公用以及传统的保姆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总希望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因而不自觉地就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就将较复杂的实验电路做好,学生做实验时只象征性地更换几个元器件、测一侧主要参数就结束了。我认为,实验教师应该解放思想,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度去认识实验的重要性。不论是不是考试课,都应高标准、严要求,保证只有90%左右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实验。在设计性实验内容的选材上,不能简单地认为复杂的电子系统才是选择对象。其实,实验教师应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动手能力去选择设计内容。在模拟电路实验中像多级放大器的设计,线性电源的设计其实都是不错的内容,关键是如何给学生提出要求;如何实施实验;要让学生巩固哪些知识;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多大的帮助。对于同样的功能、同样的技术指标,学生设计出的电路可能千差万别,而实验室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对所需器件的要求。其实这也没关系,只要实验室比正常情况多配备一些具有相近功能或参数的器件,有意识地从功能替换的角度要求学生重新考虑他的设计。当然,这对实验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那些有钻研精神、开拓进取的教师才能胜任设计性实验的指导。

推荐访问: 误区 课中 实验 分析 电子
[电子类实验课中的误区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