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探索

时间:2022-05-16 18:25:03  浏览次数:

摘摘要: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应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体现当代工业发展水平。本文结合我校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分析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的新型高职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兴起并迅速扩大的一类新型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应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特征和社会需求。

二、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

1.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通常译为机电一体化或机械电子学。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1996年3月出版的《机电一体化专刊》, “在工业产品和过程的设计与制造中,机械工程和电子与智能计算机控制的协同集成。包括如下11个方面:(1)成型和设计;(2)系统集成;(3)执行器和传感器;(4)智能控制;(5)机器人;(6)制造;(7)运动控制;(8)振动和噪声控制;(9)微器件和光电子系统;(10)汽车系统;(11)其它应用”。

“机电一体化”包含有两个含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微电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2)机电一体化技术用于传统的机械产品上就变成了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它是机械与微电子器件,特别是与微处理器或微机相结合而开发出来的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技术、测量技术、激光技术等相互渗透,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已扩大到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学科领域和技术基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是由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和电力电子技术互相渗透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支撑“机电一体化” 的学科有:机械学,电子学,控制论,计算机科学。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包括: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及教育内容体系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1 、改革的目标

构建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取舍。从目标来看,课程体系是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在确定改革目标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1) 构建的高职课程体系必须确保“高等教育的任务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专门人才”和“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2)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实行课程重组和重新取舍教学内容等,形成模块化、专题化、单元化课程体系。

(3) 使毕业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课程体系改革应保证毕业生在机电专业领域内具有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4) 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构建课程体系和取舍教学内容时,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2 、指导思想

(1)设立专门化方向

高职教育要保持其自身的特色,必须强化专业方向,充分考虑与地方经济的联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为妥善解决学生择业范围广与针对性强这对矛盾,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确立以下几个专门化方向:机电控制技术及自动化方向;机电一体化产品应用、维护方向;数控加工技术方向。

(2)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避免重复,使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保量”原则,二是“适时”原则。根据各个教学模块单元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及时跟上教学实践环节,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四、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1、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为了在教学改革中体现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指导思想,一方面进一步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掌握机电一体化行业技术现状、发展方向;了解一线技术人员状况,用人单位对人员规格的要求,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用于指导每年的教学内容调整。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专家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的构建,并落实定期召开会议的制度,根据专业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技能目标、教学内容等。

2、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和教学体系

在构建理论课教学体系时,主体思路如下:

第一,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

第二,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教学内容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可采用“讲练式”现场教学和“启发式”等主动型教学方法。

第四,整个课程设置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第五,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依据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标而制定,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体会

在我校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感到在以下方面还需深入研究:

1、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基础是专业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探索,要深入、全面开展教改工作,应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2、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与教学保障条件相对应。

3、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从点滴入手,以专业学习为背景,以与专业相关课题项目为纽带,积累经验并逐步建立体系。

4、专门化课程需要适时,及时反映企业生产一线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情况,因而,应把教材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5、“产学结合”既是教学模式的探索、办学模式的一种实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精神、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一个重要举措。

6、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合会.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

[4]李福固.加强高职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J].中国培训,2003,(2) □

推荐访问: 高职 机电一体化 课程体系 探索 改革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