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不同生源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效果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5-07 12:55:02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随着江苏高考人数的逐年减少,招生模式的多样化,决定了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化。本文比较分析了单招、普招和“3+3”中高衔接三种不同生源的人才培养效果,积极探索了相关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建筑工程技术 不同生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84

Abstract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number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eollment mode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ource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determined.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ses the effec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sources of students: single eollment, general eollment and "3 + 3" middle-high cohesion, and actively explores relevant rectification measures.

Keywords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ifferent sources

0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现代建筑业需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利用信息化、现代化手段和方法精细化组织工程建设,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而构建新的职教体系,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在我国中职毕业生大多刚满18周岁,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没有做好工作的准备,进入建筑行业容易被建筑行业的高强度、大体量吓住。加上中职文化层次偏低,再学习能力有限,执业资格很难通过,难以上管理岗位,最后只能放弃这个职业。

1 不同生源中高职衔接模式概述

我校大专部主要生源来自高中统考,随着江苏省高考生源越来越少,加上本科院校扩招,高职招生压力比较大,2014年开始提前招生,2016年学校开始大量省外招生,这些都决定了高职生源组成多元化。

从2008年我校建筑工程技術专业招收省内对口单招的中职学生开始,陆续与如皋一职中开始合作“3+3中高职衔接”项目,与南通大学合作“3+2专本衔接”项目,与南通大学合作“4+0”高职本科项目。并且与南京工业大学多年来合作“专接本”和“专升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升学通道已经打通,很好的实现了学制上的衔接。以下是近年来对口单招人数占比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口单招学生占比逐年增加,普通招生人数逐年减少,招生形式开始多样化,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延用之前针对高中统考制定的教学计划,要根据不同生源进行改革,下面就我校目前的改革成效进行分析,为以后的改进方向提供参考。

2 单招与普招不同生源人才培养效果比较

虽然招生形式多样,但招生的来源就两类学生,一类来自普通高中,一类来自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属于工科学科,在本科升学、研究生升学考试科目中都有数学课程,由此可见,数学课程成绩的好坏是再升学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下面分别在每级对口单招和普招中选择一个班的数学成绩做相应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08级,其他几个年级普招成绩均高于单招成绩,说明单招学生数学基础不如普招学生,对数学这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自学能力的差异也体现出来了,对于从中职升学上来的大部分同学来说,再继续升学并不是很容易,他们也更倾向于就业。

表3选择了其中一届单招和普招学生的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平均分进行比较。通过科学数据分析,结合走访学生和任课教师,对2015年教学计划作出调整,单独制定对口单招教学计划。由于对口单招学生升学考试主要考核建筑力学和建筑制图,在中职阶段学习得比较深入,因此将“建筑制图”和“建筑CAD”两门课程合并成一门“建筑制图与CAD基础”,将“建筑力学一”和“建筑力学二”合并成一门“建筑力学”,减少“工程测量”课程课时,增加“工程测量实训”课时,专业课减少的课时增加到高等数学中,由原来的高等数学分成高等数学(一)和高等数学(二),分两学期上。

3 “3+3”中高职衔接与单招人才培养效果比较

我校“3+3”中高职衔接项目是2013年开始招生,由高职院校组织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以及参与企业一起,在招生之前依据中高职的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分阶段单独制定一体化的教学计划。将六年的课程设置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拓展课、选修课以及岗位适应训练课程。“3+3”中高职衔接与对口单招相比,中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性。

文化基础课部分除按照教育部、江苏省教委有关规定执行,在中职阶段增加数学和英语课时,高职阶段与普招班相同。专业平台课程要满足对口单招报名系统考试要求,将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构造三门课程只在中职开设。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造价软件应用在中职和高职同时开设,将这五门课程设计成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组织技术力量编写一体化的教材,使得这五门课程在中高职既相互独立,又联系贯通。其余专业平台课程以及专业拓展课程均在高职开设。

岗位适应训练课程中认识性实践训练前移、专业计算性实践训练后移。例如建筑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放到中职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放到高职阶段。比如工程测量的教学在中职阶段注重仪器的使用,高職阶段采用项目化教学。

4 改革建议

(1)夯实文化基础课,优化专业课结构。中高职学生与普招学生相比,就是文化基础课弱,再学习能力不如普招生,鉴于这一点,中高职衔接班级不管是在中职,还是在高职都应该加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分析中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分段设置课程,对两阶段都必须有的课程要进行一体化设计,编写一体化教材,使教学内容有递进关系。

(2)严格选拔机制、将“思政”融入课程。中高衔接最核心的问题是课程体系的建立,而课程体系关键壁垒是各自为政,“3+3”中高衔接项目已经很好的建立了一体化的课程,打破了各自为政的格局,但是对学生的培养效果并不比单招有优势,问题就在于学生不能主动学习。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专业老师的任务除了教书之外还必须将“思政”内容引入专业教学,从思想上、政治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直通学徒制,打通“学习-就业”通道。中高衔接的学生,在校学习本专业的时间太长,长时间的理论学习让学生失去了积极性、主动性。与学徒制模式结合,将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前4学年。中间1.5学年时间到工地实习、安排企业课程。最后半年时间再返回学校,在有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学习剩下的专业课程,完成毕业设计。经过“理论—实践—理论”循环,学生在工地能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回到学校又能查漏补缺,用实践来验证理论,通过这样的循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工作有激情,学习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王丽梅.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249-250.

[2] 李海宗,杨燕.中高职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2016(26):70-72.

[3] 易从艳,汪耀武.高职和中职学生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7):87-90.

[4] 郭志成.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26):97-100.

[5] 陈在铁.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81-83.

[6] 周 霞.3+2分段贯通五年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探析[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2016(3):11-15.

推荐访问: 生源 人才培养 衔接 高职 效果
[不同生源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效果的比较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