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数学通识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2-04-01 08:56:23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学通识课程的开设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数学通识课程面临的困境,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更为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情感、能力、修养的需要。通识教育培养的不是仅仅受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工具人,而是拥有完整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全人”。数学是一种训练人思维的工具,人们运用它来建立数学模型,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概括性,更精练简洁,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三大困境制约着高职院校数学通识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1 高职院校数学通识课程开设的现状及原因

1.1 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教育模式落后

由于中国的基础教育多年形成的以学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再加上应试教育的长期导向作用,功利性越发明显,已经走向思想单一、思维狭窄,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模式。学生也已习惯于教师安排好的一切学习或科研活动,很少思考自己可以干点什么,这是我国传统数学教育的一大弱点。

1.2 受专业教育的影响,地位低、课时少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课,实训课理所当然地受到学校及学生的重视,通识课程逐步被边缘化,次等化,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较低。再加上通识课程课时少、学分少,被专业课程挤在一个很小的角落,发挥作用的空间十分有限。无论是课程的质量、份量还是地位,仅靠现有的课程都难以担负起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重任。

1.3 过分强调了工具性、服务性,忽视内容前后的逻辑性和文化熏陶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数学通识课程的教学更侧重于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重点突出了它的工具性,偏执地强调某一特定学科对数学知识的片面要求,根本没有意识到数学与其他各种文化结构的相互关系。忽视了其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优点,服务于专业教育的目的远远大于通识教育目的。文科专业学生用到的数学知识非常少,因而文科学生仅仅开设了数学通识课程中的一门课程。事实上,数学的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等基本素养和技能,不论对文科还是理科的大学生都非常重要,其通识教育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2 对策和建议

2.1 提高认识,构建数学通识课是核心课程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思想和应用日趋重要,必然要求高校提高对数学通识课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学校领导层对通识课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基础课上,而把通识课的地位提升到核心课的位置上来。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不单单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学习探索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利用数学通识课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这些能力。

2.2 从不同角度重新整合优化数学课程

对数学课程体系的安排进行整体优化,注意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及整合,具体可分为多个专题,介绍高等数学中基础且必要的知识,可根据各个系部的需要选择性的开设,这部分内容可侧重于工具性的应用;其次可以开设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模块,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另外可以举办一些数学史方面的讲座,阐释数学的文化内涵,这不但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数学的综合教育功能,既宣传了数学思想,普及了数学文化,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2.3 改革考核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不断创新

考核的形式决定着教师的教与学。提起考试我们就会联想到无数的练习题和考题。这对掌握和巩固数学知识当然不可缺少,但是,这些问题多半是技能训练型的,为此,应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建立过程考核体系。考核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甚至可以让学生自拟课题,不断增强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这样才能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使他们毕业后对就业岗位的更新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莉,刘瑛.工程应用型本科类高校数学通识课现状分析及其改革途径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12):101-104.

[2]张杰,姚云飞.关于高师文科高等数学通识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3):79-81.

[责任编辑:汤静]

作者简介:殷君芳(1981—),女,江苏无锡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数学教学。

推荐访问: 困境 对策 面临 课程 数学
[高职院校数学通识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