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思品低效课堂的表现及对策

时间:2022-03-02 00:17:45  浏览次数:

[摘 要] 在大力推行高效课堂模式同时,仍然存在着“低效”课堂,主要表现在课堂讲授知识的低效、课堂提问的低效、探究性学习的低效。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找准重点、难点突破的渠道;关注社会热点,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低效;创新;探究

打造思品“高效”课堂,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培育“四有”公民,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决定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与创新永恒不变的主题。但在大力推行高效课堂模式的同时,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低效”课堂,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极大地阻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由“低效”向“高效”转变,必须认清“低效”课堂的表现与成因,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对策。

一、课堂讲授知识的低效

赞可夫认为“要不断地以新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不要原地踏步,不要单调地重复学生已经学会的东西。但同时不应当把这一原则同教学工作中的匆忙行事混为一谈。”教师备课时没有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领会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并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状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流程。尤其是高效课堂推广的今天,把导学案简单的理解为题目的设计,从而导致教师没有形成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内容平均用力;教学过程只能简单重复教材,不能进行深入浅出地解析,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系统性。

针对这一低效产生的原因,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关注社会热点,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形成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这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有心人,广开课程资源,精心挑选最鲜活、最感人、最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经加工整合,合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精心打制“导学案”,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

二、课堂提问的低效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问题的设计不科学以及课堂教学艺术不够等原因也容易导致课堂的“低效”。综合分析: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多样性缺乏全面思考;对学情了解不够;缺乏必要的提问技巧和从容的应变能力。这些都会导致课堂提问信息提供不全面,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无从作答;问题设计难度过高,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储备无法作答;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脱节,无法达到启发思维、巩固知识的功效;由于对学生所答内容不满意,中途打断学生;无法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精准点评,滥用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独辟蹊径或严重偏差的答案,无法随机应变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往往使课堂教学耗时耗力,效率自然低下。

要解决这一低效问题,我认为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关注专家对热点话题的不同观点,不断完善知识构成,做到既“精”又“杂”;精心准备,科学创设问题,多角度给出答案;多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注意提问技巧的积累,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与特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确保提问的科学性、启发性和有效性,让提问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激发全体同学的思考兴趣。

三、探究性学习的低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育要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教师备课时对探究活动思考不充分,问题设置不合理,或者一味求新,抛弃教材上经典的优秀案例,临时拼凑一些热点材料,不利于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集体智慧;探究活动时间安排过少,时机选择欠佳;教师对需要探究的问题缺乏多角度思考,无法对探究小组产生的个性化问题给予有效指导。这样课堂上会出现问题设计缺乏探究的价值和意义,使得探究活动表面热火朝天,但学生并无实际收获,既不能提高应试能力,也不能提高认知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兴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开展讨论,但讨论流于形式,仓促间草草收场;弱化对探究活动成果的针对性点评,无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观点,强行给出“探究答案”。

要解决思品课堂上这一低效问题,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探究主题时要有吸引力和挑战性,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有效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灵活组建学习小组,合理分配探究任务;选择合作探究的最佳时机,提供适度的准备和思考空间,经过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对问题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注意收集学生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合理的思路与观点,不断完善探究成果。

思品课堂教学是一门变化的艺术,是传授知识、激发潜能的阵地,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大本营。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开发潜能,杜绝低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使教师会教、善教,能够教会、教好;使学生会学、善学,能够学会、学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

[2]罗大培,《有效教学原则初探》[J].陕西: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年第六期,22-23.

作者简介:王华文,女,中教一级教师。毕业于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现任教于大冶市滨湖学校。长期担任初三政治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被评为“黄石市初级中学骨干教师”、“大冶市优秀思想品德教师”。

推荐访问: 对策 课堂 表现 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