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旅行生活中可能感染的寄生虫病及预防方法

时间:2022-03-27 09:50:21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日渐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行这一消遣方式,比如:出差、探亲、旅游、留学等。但是在旅行生活中,我们却面临着多种多样的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近年来,媒体报道在旅行时感染寄生虫病的案例逐年增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旅行生活中可能感染的寄生虫病呢?本文的着重点在于列举旅行生活中可能感染的寄生虫病的情况以及相应的预防干预方法。

关键词:寄生虫病;感染途径;预防干预

1.引言

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进入人体引起一种传染病。多见于接触疫源较多的人群及抵抗力低的儿童。寄生虫种类不同和寄生部位不同,引起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不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了社会的公共卫生发展 。寄生虫病流行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在旅行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规避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从旅行前的准备到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进行干预:

(一)旅行前,提前了解旅游的目的地是不是一种或几种寄生虫病的流行区。

(二)在外地旅行途中,注意饮食习惯和卫生,警惕病从口入。

在外住宿的过程中注意公共用具的使用和卫生。

在野外或者草地上行走时,注意裸露在外面的皮肤,防治沾染上草叶等其他植物上的虫卵。

在外穿过的衣物和用过的行李箱要及时清洁或者消毒处理。

2:做好旅行前的准备工作

旅行前做好攻略,提前查询一下旅游的目的地是不是某一种或几种寄生虫病的流行区,尽量避免去那些寄生虫病感染率高的地区旅行;如果必须要去寄生虫病的流行区,在去之前或者从流行区归来之后可以做相应的药物预防。

3:注意饮食习惯和卫生

饮食习惯不良是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旅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充分认识“病从口入”,并做好入口食物安全性的控制,这样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食物源性寄生虫病感染概率。下边重点介绍一下常见食物源性寄生虫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及防治。

3.1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

食物源性寄生虫病是对进食生鲜或未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卵或者幼虫的食品而引起感染疾病总称。我国常见食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分五类:淡水源甲壳动物源性、肉源性寄生蟲病、鱼源性寄生虫病、螺源性寄生虫病等。有的可以是多源性。在此作者对食物源性寄生虫种类、感染方式、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做饭或者饮食卫生条件差可能感染上蛔虫病、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等;吃各种肉类时如果生食或者半生食可能患上旋毛虫病、带绦虫病及囊虫病、裂头蚴病、弓形虫病等;生食或者半生食鱼虾蟹类可能会感染上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等;生食螺、水生植物等可能患上广州管圆线虫病;姜片虫病等

3.1.1 淡水源甲壳动物源性(并殖吸虫)

据报道,世界上并殖吸虫有 50 多种,在我国常见有 6 种,其中以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最常见。卫氏并殖吸虫又称肺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终宿主肺部,引起肺吸虫病。本病主要是童虫和成虫在组织器官内寄生、移行或窜扰造成机械性损伤及代谢分泌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所致。卫氏并殖吸虫病主要累及呼吸系统、脑、肝、皮肤等组织器官,主要临床表现;咳嗽咳血、痰带腥味、呼吸困难、腹痛、腹泻便血等。人体发生感染通常因为当地不良习俗和饮食习惯所致。当患者食用含有并殖吸虫囊蚴的生的或半生的食物感染而发病。我国民间有生吃溪蟹能够“清凉败火”、“壮筋骨”的说法。烹饪方法不当,如醉、腌、煨制溪蟹、蝲蛄等不能将嚢蚴完全杀死而导致感染;嚢蚴脱落至水源中造成水源污染也可导致感染。卫氏并殖吸虫能够将猪、鼠、鸡、野猪等多种动物作为转续宿主,若吃这些不完全烹熟的动物的肉时也可被感染[1]。斯氏狸殖吸虫是我国独有的并吸虫病,主要寄生于犬、猫、果子狸、野猪、狐等多种哺乳动物内。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是该寄生虫非适宜宿主,在人体寄生时,很少发育为成虫,感染后导致幼虫移行症,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皮下包块或结节

3.1.2 旋毛形线虫病

旋毛性线虫简称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寄生于人或猪、鼠、熊等多种宿主的小肠和及细胞内,引起旋毛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的流行,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囊包的肉类是人体发生感染的主要途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生吃动物肉以及肉皮的习惯;有些地区居民虽无吃生肉的习惯,为了追求口感,涮肉、过桥米线、烤肉等的烹制时间以及烹制温度不够不能将虫体完全杀死,从而导致感染;切生熟食品的刀和砧板不分也可造成感染[2]。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肠道症状、发热、眼睑水肿和肌肉疼痛。轻度感染无临床表现,重度感染可引起患者死亡。

3.1.3 肉源性寄生虫病

肉源性寄生虫病常见的有:猪带绦虫病、牛带绦虫病、弓形病、旋毛虫病等。由于饮食习惯、饮食生食或半生食含有猪囊尾蚴病猪、牛带绦虫病的猪肉或是牛肉而导致的发病,在我国,除了浙江省之外,其余省区均有病例报告,如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习惯用生猪肉进行食物的制作。生片火锅、肉馅包子和饺子、过桥米线等烹煮的时间过短,不能彻底杀死囊尾蚴。感染后主要表现是;腹痛、腹胀、腹泻头痛头晕等症状。在生活中,一些人切生熟食品的刀和砧板不分、喜食烧烤等美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因食用烧烤的猪肉、牛肉等引发疾病[3]。

3.1.4 鱼源性寄生虫病

鱼源性寄生虫病,主要包括:华支睾吸虫、棘颚口线虫等。华支睾吸虫,全称是:中华分支睾吸虫,有口、腹吸盘,睾丸呈分支状而得名。是一种寄生在人与多种哺乳动物胆管的吸虫。以胆汁和血液为食,俗称肝吸虫。食用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或淡水虾之后而感染发病。主要临床表现:疲乏、上腹部不适、腹痛、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儿童反复感染,可导致发育障碍或侏儒症。

3.1.5 刚地弓形虫病

刚地弓形虫病,简称弓形虫。该虫成分布广,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可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孕妇感染弓形虫后,能够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从而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等异常情况,而孕期感染时间越早则危害越大,是造成宫腔感染,胎儿畸形、孕妇发生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4]。食用了生的或是不熟的含有弓形虫的肉制品、蛋类、奶类或弓形虫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输血、器官移植等也会导致后天性弓形虫感染。感染人群多为隐性感染,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

3.2 较少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

3.2.1 曼氏迭宫绦虫病与裂头蚴病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对人的致病力也不大,可引起轻微消化道症状,较少寄生人体。感染曼氏裂头蚴病,危害远较成虫大。感染方式:生蛙肉局部贴敷、食用含有裂头蚴的未熟蛙、蛇等肉类是人体感染的主要途径[5]。

3.2.2 棘颚口线虫病

棘颚口线虫病,近年来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6]。人与动物均可发病,人体感染主要途径是食入含有感染期幼虫的鱼类所致。主要临床症状是幼虫在各器官、组织移行所致,症状复杂多样。

3.2.3 棘头虫病

巨吻棘头虫是猪小肠内常见的寄生虫,偶尔寄生人体,与生食或半生食的习惯有密切关系。感染后主要临床表现是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恶心等),常可引起外科肠穿孔[7]等严重并发症。

3.2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

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人群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罕见或者少见的寄生虫病增加明显。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做好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在公共卫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措施;(1)切断传染源。在易感区,开展科普讲座、检疫、驱虫和灭虫等工作发现疫情及时治疗。(2)消灭中间宿主。不同种类寄生虫,传播途径不同,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以及控制和杀灭媒介节肢动物和中间宿主切断传播途径重要手段。(3)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验。禁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对于饮用水及加工食品用水,必须净化消毒或者加热煮沸消毒。(4)合理烹饪方法和良好卫生饮食习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方式、饮食来源越来越多,尤其是食用生鱼片、醉蟹、虾,生食甲鱼血、蛇胆、蛙肉等以及烧、烤、涮等烹饪形式,比如白族区特有的吃法的“生皮”,傣族的“剁生”,这些不健康烹饪习惯和饮食习惯使食源性寄生虫病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在旅途中防治食源性寄生虫病可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对感染患者以及无隐性带虫者积极治疗,积极做好传染源的控制;②树立食品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生食或者半生食肉、鱼、蟹或其他动物源性食品,不饮生水和生乳,水果蔬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③做好药物预防: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氯喹或乙胺嘧啶+磺胺多辛,青蒿琥酯或蒿甲醚等药物。

4:注意住宿中以及旅游景点中公共用具的使用卫生

在住宿环境和条件不达标的情况下,住宿环境中极易滋生蟑螂、螨、虱、蚤、臭虫等传播疾病的寄生虫。因此,尽量选择卫生条件有保障的宾馆居住,在外出旅行时带上自己的干净晒过阳光的枕巾、被套、浴巾;尽量选择淋浴而不用公共浴缸泡澡;使用公共坐便器时最好配套一次性坐便垫使用;不要直接用自己的皮肤接触地毯,因为这类家居极易滋生螨虫。

5:注意在穿着上做好物理防护

在野外环境中,身体的一些部位的皮肤暴露在外,有可能受到节肢动物的直接接触,感染上蝇蛆病等;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比如疟疾、黑热病、锥虫病、丝虫病;在野外和室外游泳嬉水的过程中,可能会感染血吸虫病等;与宠物、家畜直接接触的时候,可能会感染弓形虫病、包虫病等。因此在野外有植物生长的地方行走的时,应该穿长裤长袜,减少皮肤直接与寄生虫卵或者幼虫、成虫接触的可能性;尽量不接触自然水源,不在野外游泳、戏水;不直接与野生动物接触。

6:结语

食源性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在旅行生活过程中要自主建立起主动预防寄生虫病的卫生保健意识,倡导和学习文明健康的旅行生活习惯,增进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了解,达到提升人民公共健康卫生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敬,卫荣华,刘丹丹,等.鄂西北地区斯氏狸殖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6,35(5):455-457.

[2]钱海舟,阮强,郭鄂平.理化因素对旋毛虫感染性的研究进展[J].青岛医药卫生 ,2011,43(4):284-286.

[3]Jian Li,Eping Guo. Taenia saginata infestation[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6,374(3):263.

[4]朱敬,卫荣华,杨树国,等.十堰地区人群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3,32(3):199-200.

[5]郭鄂平,刘靖晶,宋明华.脑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的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 ,2004,20(10):617-618.

[6]张光玉,宋明华.女性乳房棘颚口线虫病[J].医学动物防制,1995,11(4):461-462.

[7]伍箴训,李继光.猪巨吻棘头虫致肠穿孔一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1,9(1):60.

[8]耿志伟,耿迎春,杜斌.常见脑寄生虫病的诊疗精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13(16):169.

推荐访问: 寄生虫病 感染 预防 旅行 方法
[旅行生活中可能感染的寄生虫病及预防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