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血管内超声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13 08:29:49  浏览次数:

zoޛ)j馝׭vM|n9M뮻םsӓӟiG5Hݴ]}o]Ѩky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明确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管腔狭窄超过50%。排除恶性肿瘤、发热及感染性疾病、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患者;有肝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1±3.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技术检查,首先在冠状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100~200 μg,然后再进行检查,防止由于血管内超声导管,导致患者冠状动脉痉挛。在操作时要保持缓慢的动作。在冠状动脉内置入超声监测仪,避开支架远端。到达支架远端时,迅速撤回超声导管。使用超声探头,对病变各段心动周期,血管病变的近端和远端进行记录。结束检查要迅速将导管撤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血管内超声的诊断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管内超声对病变诊断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经过血管內超声技术诊断,有钙化30例(66.67%),非钙化有15例(33.33%),钙化组的斑块偏心指数、管腔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后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

介入治疗后,钙化组的支架直径、支架对称指数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冠心病的诊疗不断进步,但全球心血管事件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仍然是冠心病。以二维成像技术为基础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无法实现精准诊断评估和治疗[3]。作为诊断血管病变的新技术,血管内超声技术应用于冠脉介入治疗中,是结合无创性超声和有创性导管的技术。血管内超声技术是一种介入性超声诊断技术,属于有创断层成像系统,利用微型超声探头,对血管内管腔大小、管壁结构进行探测。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4]。冠状动脉钙化对预测心血管事件有重要的作用,血管钙化是介入治疗的难题。血管内超声技术在检测钙化中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对评价支架有重要的作用。血管内超声技术在血管病变部位发射超声波,提供血管横截面图像,可以观察管腔和斑块,以及支架介入后血流动力学的情况。并且不受解剖部位特殊性的影响,操作简单,诊断价值高。但临床操作者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提高安全性,避免发生并发症。

综上所述,血管内超声技术能够有效诊断冠状动脉是否钙化,对介入治疗后支架的情况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华云,鄢 华,刘道权,等.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指导价值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6,21(4):

288-291.

[2] 王树鹏,王悦喜.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10):1269-1272.

[3] 王诚高,王祥贵,许祖芳,等.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31):265-265.

[4] 陈小节,严金川,丁 澍,等.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山东医药,2016,56(38):

55-57.

本文编辑:刘欣悦

推荐访问: 冠心病 超声 介入 血管 诊断
[血管内超声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