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再续前缘,SSBJ,超声速民机接班人?

时间:2022-04-15 08:45:44  浏览次数:

zoޛ)j馟Mky计划(S3TD),以及美国Aerion集团提出的“超声速公务机”方案(SSBJ)。

QSST采用大后掠角三角翼鸭式气动布局。鸭翼靠前,飞行时,大力矩带来正升力配平,显著减小了主翼面载荷。缺点也明显,因为机翼后掠角大,翼展较小,诱导阻力增大,导致亚声速飞行时升阻比降低;无法安排足够长的后缘襟翼,使飞机起降时难以获得足量额外升力。特别是在降落时,飞行员需增大机身迎角把飞机速度降下来,操作难度不小。飞机滑跑距离也比较长,无法用于中小机场。

S3TD采用了双后掠角箭形机翼常规气动布局。机翼内段前缘被设计成大后掠角,而且机翼后缘也后掠,超声速飞行时激波阻力最小;机翼外段设计成小后掠角,以增加机翼展弦比,并设计了翼梢小翼,以降低诱导阻力。S3TD采用正常布局,超声速巡航时,平尾带来负升力配平,无形之中增加主翼面载荷,导致其声爆强度高于鸭式布局。箭形机翼展弦比大,为了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要付出增大机身结构重量的代价。

SSBJ采用了小展弦比梯形翼机翼正常式气动布局。其优点是亚声速气动效率较好,诱导阻力较小;可布置足够展长的后缘襟翼,提升飞机起降性能。缺点是其梯形机翼可使机翼横截面积突然增加,既不利于减小超声速激波阻力,也不利于减小声爆强度。另外,小展弦比的梯形翼结构效率一般,仅比S3TD的机翼布局稍强。

如果这么比下去,在3种方案中,SSBJ看似是最差的。但是,就目前的研发进展来看,SSBJ已经投入25~30亿美元研制经费,投入规模最大,研制进度最快,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种投入运营的超声速公务机。而且SSBJ已经取得了50架意向订单,总金额高达40亿美元,成绩不俗。SSBJ反败为胜,有何奥秘?原来,Aerion集团独辟蹊径,和NASA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展开合作,采用超声速自然层流翼型技术,大幅降低了SSBJ的超声速巡航阻力,全尺寸流体试验显示总阻力降低20%,使其超声速巡航升阻比提高到11以上(其他两个方案同数值都在9左右)。此外,SSBJ还采用了跨声速声爆消减技术,使得其低声爆性能在3种方案中名列第一。(其原理详见本刊2014年第9期《图解超级声爆》)

NASA大帮忙

研究表明,无论是在亚声速还是超声速巡航状态,摩擦阻力都在飞机所受到的总阻力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超声速巡航状态下,摩擦阻力可占到总阻力的40%以上。因此,减少摩阻对改善民机性能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实验,粘性流体存在着两种流态,即层流和湍流。附面层的流动也因此有层流附面层和湍流附面层之分。附面层气流从机翼前缘开始,先形成层流附面层,逐渐累积超过一定极限时,就开始出现不稳定状态,并逐渐过渡为湍流附面层。通俗一点说,湍流附面层更粘,更乱,飞行时产生的摩擦阻力更大。因此扩大飞机表面的层流附面层区域,甚至实现全层流流动,是减小摩擦阻力最重要途径。

显然,在飞机超声速飞行时,把气流附面层产生的极高阻力降下来,绝非易事。SSBJ之所以敢为天下先,采用超声速自然层流翼型,要得益于NASA强大的技术储备。NASA相关研究早在1959年就已经展开,其试验机平台是当时美国飞得最快的战斗机F-104。NASA发现,在特定飞行条件下,在F-104的主翼下表面会形成一个层流附面层产生的三角区,其最大长度为机翼弦长的60%。

NASA真正参与到SSBJ项目的时间是1999年。NASA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和Aerion集团合作,将一个三分之一缩比、翼展3英尺(约0.91米)的SSBJ试验机翼(迎角可调)安装到836号F-15B试验机的机腹挂架上。在F-15B机翼下方,同时安装一台中波红外照相机,以便对试验机翼进行拍照。在相同条件下,由于层流摩擦阻力远远低于湍流摩擦阻力,层流附面层的气动加热也显著低于后者。所以,在红外照相机镜头下,试验机翼前缘气流滞止区和湍流附面层区域气动加热明显,温度高,显示为亮色区,而层流附面层区域则相反,显示为深色区。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这台中波红外照相机拍下的图像,方便地观察试验机翼表面层流向湍流的转折过程。例如,在飞行马赫数1.8、试验机翼的飞行迎角为1度时,红外照片显示,在试验机翼80%的区域内产生了层流附面层。不过,由于试验机翼面积较小,而且不免受到F-15B机腹附近复杂流场的干扰,实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相比,精度误差较大。

为了取得更为精确的试验数据,2010年NASA将一个接近1:1的自然层流翼型机翼试验段安装到同一架F-15B上,重新进行超声速飞行试验。新的机翼试验段,其弦长达到80英寸(约2.03米),宽度为40英寸(约1.02米),完全可以模拟真实流场下的飞行。2011年, F-15B完成了一系列飞行试验,试验精度大幅提高,其结果显示,在全尺寸机翼试验段上,层流附面层的覆盖区域从50%拓展到了100%;但层流向湍流转折的延迟程度,取决于不同的飞行条件。

利用实验结果,SSBJ率先采用超声速自然层流翼型技术,把翼型相对厚度减小,以至于机翼容积被压缩到没有空间布置机翼油箱;机翼翼型前缘非常尖削,最大厚度处非常靠后,使得层流附面层对机翼产生的压力呈梯次递减,非常顺畅,产生湍流附面层的时间大幅延后。同时,SSBJ采用了小后掠角小展弦比梯形机翼,减少机身横向气流造成的附面层堆积,扩大了机翼层流范围;通过改进制造工艺,保证机翼表面的超高光洁度,让机翼表面超过90%的面积实现层流流动。也就是说,层流附面层成分为主,流动通畅,不会轻易形成湍流附面层及其所造成的沉重“包袱”。

为了扩大机翼的层流附面层范围,SSBJ的机翼的数项关键设计参数做出重大调整,首先是机翼的平面形状,在边条翼和主机翼结合处增加了缺口设计;其次是对边条翼和主机翼结合处的机翼进行了扭转处理,尖削的翼型前缘向下扭转,以扩大边条翼结合处的层流附面层范围。扭转设计更重要的作用是,使厚前缘/大后掠角的边条翼前缘所拖出的上洗涡流沿着尖削前缘/小后掠角的主翼前缘流动,而非冲击主翼上翼面,从而避免破坏经过主翼上翼面的层流附面层。

相比之下,QSST由于没有采用层流翼型技术,在机翼前缘附近就出现湍流附面层,使得其机翼表面仅实现10%的层流流动。而S3TD方案考虑到了机翼层流控制问题,在机翼前部加速区尽量减小横流区的范围,来抑制横流所产生的不稳定性,在机翼中部则尽量保持附面层压力梯度,以抑制流向不稳定性,两者结合,使机翼表面实现40%的层流流动,但减阻效果仍然远逊于SSBJ。

除了超声速自然层流翼型本身的设计之外,SSBJ的机身、发动机短舱、翼身融合体的细节设计同样可以影响层流附面层的范围大小,因此必须进行优化设计。

为了扩大机翼的层流附面层范围,SSBJ的翼身融合体气动外形进行了特殊优化设计,机身截面积轴向呈现独特的波浪状曲线,使机翼上、下表面的等压线沿机翼展向呈线性分布,也就是平行于机翼前缘,从而进一步减小横流不稳定性,减小超声速摩擦阻力。

研究人员发现,机身横截面本身的设计对于扩大机翼的层流附面层范围影响巨大。为了满足超声速面积律的设计要求,减小激波阻力,SSBJ在机翼上方机身主体必须设计成狭长的“收缩-扩张”形态,以应对机身截面积在小后掠角梯形机翼站位处的突变。而为了扩大机翼的层流附面层范围,减小摩擦阻力,机翼下方的机身则必须反其道而行之,设计成“扩张-收缩”形态。技术人员对两种互相冲突的设计要求进行了折中处理,最终做到飞机在马赫数1.5巡航时,所受到的总阻力最小。

飞机重量越小,声爆强度就越低;飞机长细比越大,声爆强度越低。SSBJ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40 823千克,重量只有波音737-800的一半,其机身长度达到40.5米,比机身长 39.5 米的波音737-800还要长,而其机身横截面则要远远小于波音737。因此,瘦长苗条的SSBJ有利于减小声爆强度。

超声速民机接班人?

飞行高度越高,声爆强度越低;飞行马赫数越小,声爆强度越低。SSBJ的巡航高度为15 545 米,高于目前多数公务机的使用升限。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案(巡航速度定为马赫数2.0),SSBJ超声速巡航定为马赫数1.6之下,思路非常现实。

SSBJ以马赫数1.5进行超声速巡航时,具有4200海里(约7 778千米)航程,从纽约到巴黎只需4小时14分。比起乘坐湾流公司飞行速度最快的G650(马赫数0.9),SSBJ飞跃大西洋的时间可节省2小时47分钟。而SSBJ从纽约至东京可在9小时33分内到达,其中还包括在安克雷奇停留一小时进行加油的时间,即使如此,也要比乘坐G650以马赫数0.87(中间无落地停留)飞行同样里程的时间快两个多小时。时间,对于那些如同空中飞人般的商务人士,才真的是金钱。

即使同其他两种超声速公务机相比,SSBJ的性能优势同样明显。QSST和S3TD都将巡航速度设定在马赫数2.0,看似巡航速度超过SSBJ,但是其使用灵活性远逊于SSBJ,更不要谈运营成本了。SSBJ的最大特点就是设定了3档经济巡航速度,分别是:高亚声速巡航——马赫数0.95,最省油,航程可达4600海里(约8 519千米);跨声速声爆消减巡航——马赫数1.1~1.2,无声爆,但耗油率最高,航程3600海里(约6 667千米);超声速巡航——马赫数1.5,低声爆,耗油率居中,航程达4200海里。这样,SSBJ在美国大陆上空可选用高亚声速巡航,提高航程;而在海洋无人区上空可选用马赫数1.5超声速巡航,提高速度;而在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上空可选用跨声速声爆消减巡航,保持超声速飞行。这样一来,即使在大陆上空,QSST和S3TD由于没有消减声爆的技术,只能进行亚声速飞行,不仅巡航效率大幅降低,而且飞行速度反而要慢于进行超声速飞行的SSBJ。

SSBJ具备较强的性能优势,但是运营成本却十分低廉,其每海里运营成本甚至于还要低于某些亚声速公务机,可算物美价廉。SSBJ有没有可能成为“协和”的第一个接班人?时间会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吴佩新

推荐访问: 超声速 前缘 接班人 再续 SSBJ
[再续前缘,SSBJ,超声速民机接班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