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如何激发化工学院学生学习公共数学的兴趣

时间:2022-03-05 08:09:54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根据化工学院公共数学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公共数学课兴趣的方法,并结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和心得,阐述了如何提高公共数学课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数学建模;概率统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73-02

一、当前化工学院公共数学课教学现状

公共数学课程作为大学化工学院的重要基础课,目前的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化工学院公共数学课多是大班上课,大班化的教学模式给课堂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一位教师要面对一百四五十学生有时甚至两三百人,不可能对每位同学都照顾得那么周全。特别是对于三本学校的学生而言,学生本来基础就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欠佳,经常会有学生旷课、迟到,课堂上睡觉、讲话、玩手机,课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学风差,课堂纪律差,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对公共数学课毫无兴趣可言。如何改变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使每位同学在数学课堂上都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全神贯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那就只有从提高学生对公共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入手。因此,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作必要的教学调整。

二、选择适合化工学院学生的公共数学课教材和教学内容

化工学院开设的公共数学课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材只是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地位,却没有体现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特点,以至于不少学生存在数学学不学得好无所谓、与实际脱节的数学无用论。因此,需要根据化工学院各专业需求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内容。先了解化工学院对数学知识的实际需求,比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各专业提出的数学素养的要求,再制定相应的授课教案,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讲授,即所谓的应用型教学,这样既满足了专业需求,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如果老师能把课讲得深刻生动,而又能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那整堂课的秩序和纪律必然是令人满意的。反之,如果老师的讲课内容空洞乏味,缺少吸引力和新鲜感,必然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重视程度,以致上课时看其他的书籍或私下聊天,也容易产生迟到和缺课现象,造成教学秩序和纪律的无序和松懈。有老师认为课堂的秩序和纪律问题,应该由学生工作处或辅导员去管束。殊不知教师是主要因素,如果老师讲课出色并富有激情,学生自然不会缺课。多媒体课件能给课堂注入活力和新鲜感,所以我们要用好。运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把一些复杂的理论通过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极限的思想、积分的思想等。可以将理论与数形图相结合,使学生直观地知道为什么用这个理论以及怎么运用,例如复合函数求导、全概率公式等。

2.注重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整个课堂的导演,要起好引导作用。在课前教师需要充分准备,考虑好整个课堂的全过程设计、规划,组织好课堂的知识教学。如,提问如何设计,什么时候需要给学生练习时间,什么内容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可以选一个内容,把老师讲授转变为老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设计某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可以通过已知的哪些数学理论解决。当学生带着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兴奋的心情投入讨论时,他们就会对数学产生好感,从而将他们对一节课的局部兴趣转化为对整个数学的持久兴趣。课堂上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进来,当他们独自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就会找到一种成就感,自然也就对公共数学课产生兴趣,课堂的纪律和秩序当然是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必然是好的。

3.利用数学建模将应用与兴趣“两只手”都抓起来。数学建模主要是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去刻画实际问题,提炼数学模型,处理实际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学期的课,可以选择一次课,选一个简单的课题,当然这个课题是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并且需要老师事先了解和准备。化工学院的学生大三会开一门专业课《物理化学》,有一个内容是分子碰撞理论,学习时会用到微分和积分的知识,于是我们在讲解《高等数学》中积分的应用时,可以事先弄一个相关的题目,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解决,不仅锻炼了其创新意识和数学能力,也意识到数学与专业结合的紧密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可以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一个准备。不过,要搜寻合适的数学建模题目,老师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的,如果发挥整个教研室的力量,多位数学老师一起努力,就会容易得多。

4.渗透数学文化,讲解某些概念之前多注重数学背景和数学史。数学不是冰冷的,数学家也不是冷酷的。数学家在数学研究过程中的轶闻趣事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从关注数学家,进而关注数学本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公共数学的兴趣。富有文化色彩的轶闻趣事是认知数学价值的良好素材,可以作为生动的教学材料渗透到数学教学,让数学“人文”起来。如在讲解极限概念之前,可以讲解刘徽割圆术的思想,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极限的概念,方便学生理解;在讲解概率论第一节课时,可以讲一下这门课程的起源,来源于16世纪有趣的赌博故事,从而产生了概率论的第一个概念——数学期望。通过讲解数学史,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5.讲课过程中多联系实际的例子。概率统计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颇具趣味性的学科,讲解时可以多用生活中的实例,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①时间就是生命。例:有一危重患者,仅当在6分钟之内能有一供血者供给足量的A型血才能得救。设化验一位供血者的血型需要2分钟,将所需的血全部输到病人体内也需要2分钟。医院只有一套验血设备,且供血者仅有40%的人具有A型血,设各人具有什么血型相互独立。求患者得救的概率。解:由题意,最多可检验2个人的血型。以Ai记事件“第i个人检验出是A型血”,i=1,2,则P(Ai)=0.4,以A记事件“患者能得救”,则有A=A1∪A1A2,由独立性的假设知A1与A2相互独立,从而P(A)=P(A1)+P(A1A2)=P(A1)+P(A1)P(A2)=0.4+(1-0.4)×0.4=0.64。②抽签不必争先恐后。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即将举行,3个球迷好不容易才弄到一张入场券,大家都想去,只好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问每个人能去看足球赛的概率。解:以Ai记事件“第i个人抽到入场券”,i=1,2,3,则Ai表示事件“第i个人未抽到入场券”,由题意,P(A1)=■,P(A1)=■。第二个人能去看足球赛就意味着第一个人没有抽中且第二个人抽中,即A1A2,由概率的乘法公式,第二个人能去看足球赛的概率为:P(A1A2)=P(A1)P(A2|A1)=■×■=■。同理,第三个人能去看足球赛的概率为:P(A1A2A3)=P(A1)P(A2|A1)P(A3|A1A2)=■×■×1=■。

通过对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白数学是贴近生活的,是很有用的,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教师平时需注重积累,精心挑选实际的例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盛骤,谢式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学山,李路,江开忠.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4).

推荐访问: 浅谈 学生学习 激发 兴趣 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