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四步建构品德“真”课堂

时间:2022-03-02 00:02:42  浏览次数:

检查自己的行为,强化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聚焦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解决真问题的教学目标。

二、精选课程资源,营造真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生活化资源,是指与生活有关的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教师在品德教学中要营造真情境,必须精选生活化资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课程资源就来自于自己的身边,从而使教学接地气,激发真感情。

【案例2】

师:(播放校门口发生的交通事故“张夏天的故事”)2017年9月11日早上,在学校门口西侧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叫张夏天的学生被疾驰的汽车撞倒在地,前后轮压过她的右腿。张夏天的不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师:如果你是事故的目击者,你该怎么帮助她?

(学生讨论自救自护的方法)

师:虽然张夏天获救了,但也留下了永远的伤痛。校门外类似的安全隐患依旧存在,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吗?

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教师精心选择的生活化资源。教师将校门口发生的一则真实的交通事故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引入教学。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通过学习或耳濡目染,已经了解了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安全意识。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营造出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直面生活,进入教师设定的思考情景,从而产生学习联想,获得自主性的学习思考,促使学生对遵守交通规则的内化和提升。教学中,教师将“张夏天的故事”这一生活化资源贯穿于整堂课,以此串联起“发现安全隐患”“讨论自护自救方法”“发出安全倡议”等环节。由此,不仅使各板块的内容显得连贯而系统,也促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断升华。

三、注重团队合作,实现真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品德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获得到真正的道德成长。

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研学团队,实现真探究。以《红绿灯》一课为例,师生在课前确定了调查、开发、宣传这三个学习主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以成果发布会的形式展示和分享探究成果(如下表所示)。

与教师主导安排的活动相比,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的探究活动,学生表现得更主动、更深入、更有创意。从资料的收集与筛选到调查统计与采访,从制定游戏规则到作品的创意制作,从学习形式到展示形式的自主选择,都是在学习主题的引领下,在分工合作中逐步完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在真实的探究活动中,将课内习得的安全知识和辨别危险的能力应用于生活实践,使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进一步内化。

四、落实课后活动,达到真延伸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可见,品德教学的空间不局限于校内和课堂,教师应创设活动机会,尽可能向社会实践延伸。

【案例3】

师:结合校门口的现状,我们能否设计一份“交通安全倡议卡”,向学生或家长做宣传。

(学生交流倡议书的内容,说清楚“为什么”“怎么做”)

师:你的倡议书是针对哪种违规行为写的?准备送给谁?打算怎么送?

生:我的倡议书是写给我的父母,提醒他们不要乱停车,打算贴在父母的车上。

生:我的倡议书是寫给走路上学的同学,提醒他们要按照交通标识的指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会把它做成爱心的形状,有礼貌地送给他们。

课后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教师须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预设,体现针对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实践环境设计活动内容,体现适切性;三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组织活动,体现趣味性。从案例3中可以看出,教师设计了制作“交通安全倡议卡”的活动,从倡议内容的撰写、赠送的对象、赠送的方法等都做了针对性指导。学生把课堂知识学习发展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对接。倡议卡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不仅成为学生道德品质升华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学校教育成果向家庭向社会延伸和辐射的重要路径。

解决真问题、营造真情境、实现真探究、达到真延伸,四步构建品德“真”课堂,使学生参与“真”学习,品德得到“真”养成。

参考文献:

[1]钟乐江.课堂教学应多一点真诚,少一点作秀[J].教育家,2016(43):92.

[2]李春华.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8-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 312400)

推荐访问: 建构 品德 课堂
[四步建构品德“真”课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