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翁源县本土“鹤蚌舞”融入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

时间:2022-05-17 18:10:04  浏览次数:

【摘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其中的本土民间艺术,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着非凡的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文化交流更为密切,在此过程中一些外来的艺术文化理念,给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形成了很大冲击,因此,对当地的本土民间文化展开保护,就显得尤为迫切。作为国家未来接班人、栋梁的高中生,应肩负起传承中国优秀民间艺术文化的重任。为此,将本土艺术融入到中学校园音乐教育体系之中,就变得刻不容缓,这既是培养优秀人才,增加其文化底蕴的有力手段,又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有着非凡意义。

【关键词】鹤蚌舞;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基本指向,就是感受民族的、民间的、现实生活之中的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具有极强的地方色彩,向外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特色与精神。其中本土艺术,则是集当地风土、人文及环境等因素于一身,彰显出本土风味与特色。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三观形成、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把具有正能量与丰富文化底蕴的本土艺术,融入到高中音乐课堂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翁源本土艺术鹤蚌舞的概述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南部的翁源县,是广东历史上最早建制的16个县之一。民风淳朴,山川秀美,“龙辟灵池,梅岩书堂皆胜地;仙开翁水,双腊如珠尽韶天”则是专门赞美翁源的古联。并且,“崇文尚艺”是翁源人长久以来的优良传统,如调王舞、舞推车、舞春牛、鹤蚌舞等民间艺术,在粤北地区盛名已久,每逢节日庆典都会出现在群众眼帘,到现在仍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其中的鹤蚌舞,则源自于翁源县的一个民间古老传说,这一舞蹈从传说到初创、成型及推广开来,经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具有浓重的乡土文化特色、个性特色与文学特色,集经典成员和民间故事融为一炉。因此,在演出的时候,人们常称其为流动的成语。该舞最初属于三人舞,通常在舞蹈时会有一人做花旦打扮身披蚌壳,或是合壳护身、或用壳戏舞,跳跃自如、旋转如飞。一人做生,身披鹤装,扮演仙鹤。再有一人做老翁打扮,手提渔网,头戴竹笠草帽,做撒网扣蚌的各种舞姿,白鹤则用嘴去叼蚌,蚌灵活地闪躲,并将鹤嘴用壳夹住,这时候,控制鹤的人口吹竹哨,模仿鹤哀鸣的声音。整个舞蹈动作灵动、活泼、自由,富有变化,舞姿优美轻盈,极具生活气息,常用钹、鼓、锣等乐器进行伴奏。(见图一)长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不仅在广东人民群众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也造就出了一定的历史价值、品牌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近几年来,鹤蚌舞多次代表韶关市参与湛江、云浮、深圳及肇慶等市的汇演、交流,已然成为韶关市本土民间艺术的一个品牌。

二、翁源本土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对本土艺术不够重视

高中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爱动,喜欢接收一些新鲜事物,因而更多关注于流行元素,比如流行音乐、西方古典乐等音乐形式,喜欢紧跟潮流的艺术,觉得本土艺术不够时尚、有型,甚至认为有些“土”。同时,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较少宣传本土的艺术,这就使得在学校教育中对本土艺术的赏析、引导,都较为缺少,进而导致学生在审美观念上对本土艺术的缺失。为此,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翁源本土艺术的传承、发展。

(二)教师对本土艺术理解不够深刻

不少高中音乐教师,受到流行音乐、西方音乐等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于本土艺术感到较为陌生。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学改革的重要中心,若不能深刻地了解本土艺术,对本土艺术不具有较高的兴趣度,那么在其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必然会在把握艺术作品的文化与特征的时候出现偏差,进而给教学成效带来影响。同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一些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时候仅结合教材进行教学,并未针对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结构,有选择性的展开教学活动,教育内容的选择存在单一性,授课方式教条死板,未能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合理运用,从而致使学生缺少接触本土艺术的机会。

(三)当地文化艺术在环境基础下,面临失传

伴随经济全球化地不断推进,各国之间除了政治、贸易的交流越来密切之外,彼此的文化也在相互影响,翁源县也不例外,受到了现代娱乐多样化的冲击。现代文化艺术和以鹤蚌舞为代表的翁源本土艺术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使得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愈加缓慢,欣赏、喜爱翁源鹤蚌舞的当地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数量缩减较大,翁源鹤蚌舞的发展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为此,关注本土艺术传承者及新观众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三、融入当地高中音乐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著名音乐研究学者,樊祖荫教授,曾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说到:“国内的音乐教育仍是中国音乐为辅,欧洲音乐体系为主,而缺少中国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对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来讲,不仅是很不完善的,还会较大程度影响到中国音乐的发展。”这无疑是告诉我们,需要将本土民间艺术融入到校园教育之中。可能有人问,“为什么不让民间艺术就在民间传承,而要在校园内推广呢?”这是因为,民间的喜好具有潮流导向性,并且缺少系统的理论,若仅依靠民间的力量进行传承,就好像开展了一场没有合同约束的交易,难以保障对方不会因为外界诱惑而至合同于不顾,本土民间艺术同样如此。并非每一个民间艺人都能够清楚意识到,本土民间艺术的价值,因此,不能够保证民间传承者不会为了其他喜好,或是自身的生存、利益,而放弃这一项传承。在高中音乐课堂上融入“鹤蚌舞”,就是为了给本土艺术的发展保驾护航,使它的传统思想与民族精神财富得到更好地推广。

就拿早几年东北经典的民间艺术“二人转”来讲,当时的“二人转”演员很多处在生计得不到保障,没有市场认可的境地。这时候,来自东北铁岭热爱“二人转”这门艺术的赵本山,开门收徒进行系统教学,致力于推广这一门艺术,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终于收获了大量的观众,使人们喜欢上了这种带有浓厚东北韵味的本土艺术。赵本山的这种开门收徒,进行系统教学的方式,虽然与在高中音乐课堂上进行本土艺术推广有着区别,但对本土民间艺术进行专业、系统研究地中心思想却是一致的。世界上自然不可能有第二个赵本山,但却有着数量庞大的、有着专业研究教学能力的中学校园。艺术名家收徒和在高中音乐课堂上推广本土艺术,都是为了将其宝贵的人文艺术财富保留下来,使之得到传承、发展,两者之间有着殊途同归的结果。

四、融入当地中学音乐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就笔者个人观点而言,可从以下两点展开教师队伍培养、建设:一是,从学校现有的音乐教师中,选择对“鹤蚌舞”等本土民间舞蹈有一定了解,爱好这方面艺术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使之能够更好地胜任本土民间舞蹈音乐课堂教学。二是,在平时的“鹤蚌舞”“调王舞”等众多民间舞蹈表演中,进行人才地挖掘,将表演出色、舞台效果好的人,充实到教师队伍之中,由其负责本土民间舞蹈的教学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音乐课堂教学体系

要想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有效融入本土民间艺术,除了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应着眼于课程、教材设置与实践拓展等多个方面。首先,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土的具体实情,展开校本课程地合理开发。其次,教师须对音乐课程的设置进行优化,为“鹤蚌舞”的开展提供专门的空间,确保课程的良好开设。最后,因为“鹤蚌舞”是本地人民生活之中所诞生出的艺术作品,所以民间表演无疑是最好的教学课堂,学校、教师应不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民间的舞蹈比赛、表演,进而学生参与到本土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之中,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

(三)注重音乐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

伴随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然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把一些优秀的音乐课程教学资源呈现于学生眼前,缩短学生和音乐课程学习之间的距离,真正摆脱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束缚。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搜集“鹤蚌舞”相关的舞蹈表演视频资料,展示于学生面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模仿,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使之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同时,教师与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把一些本土优秀的舞蹈表演,与其他地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共享,进而使“鹤蚌舞”等本土民间艺术的傳播范围进一步托大,影响力更为深远。此外,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针对学生所喜爱的艺术类型逐步深入,把话题慢慢引到本土艺术上,巧妙地结合起学生所喜爱的流行元素与本土艺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参与了进来,当成功培养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都会自觉积极投入,本土艺术在高中音乐课堂之中的发展也自然会愈来愈好。

(四)删繁就简、因地制宜,融入课堂

鹤蚌舞之所以能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离不开精美道具的支持,其通常蚌内都会用竹篾结扎,并用彩纸裱糊外壳,蚌内有系绳与手柄,能够自由开闭,另外有一只纸竹结构的白鹤,鱼篓等,所用道具较多,讲究也多。再加上普通中学的学生,并不是人人都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因此,为了将鹤蚌舞更好地融入到高中音乐课堂,我们须做到删繁就简、因地制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此,在刚开始学习鹤蚌舞的时候,像蚌、鹤、钹、鼓、锣等工具可暂时先不用,先让学生学会欣赏鹤蚌舞的舞蹈动作、音乐,重在掌握那种表演之中的音韵神态,鼓励学生展开动作模仿。

换而言之,在课堂融入鹤蚌舞的初期阶段,着重于激趣扫盲,随后逐渐提高学习难度,在学生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则可与长时间活跃在街头巷尾的社区文化分队进行多交流、联系,或是拜师学艺,与他们一起进行某些剧目地排练,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得到有效锻炼、提升,还使学生学习鹤蚌舞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在课堂融入鹤蚌舞的中期阶段,凝聚科组成员,将原始鹤蚌舞的伴奏音乐进行二度创编,在不改变原始节奏的基础上,加入现代流行元素的编曲,让音乐更加丰富、动听;在课堂融入鹤蚌舞的后期阶段,把整个舞蹈的队形进行创编,以十二人为一组,形成四个方正走队形变化,通过动作、音乐、队形改编让鹤蚌舞恒久地留在学生的生活之中。

五、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不能断裂。每一个本土民间艺术的沉淀,都凝结了广大人民长时间以来的审美与智慧。每一所中学院校,都有责任肩负起传承及发展本土艺术的重任。但是,就当前情况而言,不只是翁源地区,其他很多地区的在将本土艺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都不够顺畅,音乐课堂的教学体系,都不够完善。因此,作为现代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清楚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对其推广、发展受阻的原由做深入研究,共同努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艺海,2017(6):144-145.

[2]梁惠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5):136-137.

[3]周杨.民间文学艺术融入音乐课堂的探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7):3-5.

[4]窦伟.大众文化语境下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途径[J].艺术评鉴,2017(23):94-96.

推荐访问: 翁源县 课堂教学 探究 本土 融入
[翁源县本土“鹤蚌舞”融入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