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探索

时间:2022-05-14 09:55:03  浏览次数:

摘 要:美术课程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检验教师教学实施成果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美术教育评价的含义和目的出发,研究分析美术教学评价的应用,发现其需改进之处,提出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美术课程;教学评价;中小学

一、美术教学评价的含义及目的

教育评价是一个概括的术语,所谓评价是对学生对学习目标掌握程度的度量。依据是教学目标,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实施过程及其结果上做出客观、科学的价值判断。

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业成绩做出一个判定评价,他还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以及对课程的评价等。从学生学习评价的角度来说,既要评价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认识领悟,又要评价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形成变化进行价值判断。从教师教学评价的角度来看,除了需要有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修养的评价外,还要有对教学过程中的环节,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的评价。

美术课程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所获取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做出客观、科学判定的活动。是指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判断的过程。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有助于学生把握自己在美术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结美术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并推动美术课程不断发展。

根据教育评价的实施功能,美术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一样,一般可分为三个评价标准体系: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人内评价(见表一)。再根据功能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见表二)。

二、美术教学评价的运用

传统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难免会带有主观色彩,以教师为绝对权威的教学方式下,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甚至让他们被迫地屈从权威,无法建立独立的人格,也不可能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更枉谈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其它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可能会忽视过程目标及情感目标,多数情况下是对学生最后完成的作业进行终结性评价,尤其在创意方面缺乏评价的标准方法。 所以教学评价在美术课程应用方面,应提倡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心理特征。美术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评价,一般和其他学科一样表现为按照统一标准给学生打分,假定能够和必须评出学生实际水平的高低,缺少灵活和人性化的评价标准,因此这样模式的评价标准无法避免其自身的片面性,忽视了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也未考虑到美术学科独特的教学规律。从根本上,它反映了教师知识及眼界的局限性,教师居高临下地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课业水平,比如作业完成是否认真、画的是否与对象相像这样的评价标准,完全不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水平和艺术审美,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折断了他们的想象之翼,并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评价标准多元化。最常用的相对性评价,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对于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不明确,也不能反映个人的实际水平,更适用于班级和团体。而个人内评价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独特的发展,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教学评价上,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如何思考,以及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差异,避免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

3.注重美术学习成就评价和教师评价语言。如今美术课程内容不再是教师一人决定,学生也同样是美术教学与创造的参与者,这也意味着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得到的每一个收获都是一种成就。成就评价强调了学生对整个评价过程的参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基础上评价美术学习上的成就和进步。在教师评价语言上,教师应避免在学生作品评价中出现“好”、“好看”这些宽泛的评价语言。例如,对于积极好胜的学生应肯定其成绩,更要加强引导,培养其自信心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对热爱幻想、心灵丰富而内向自卑的学生,应当加以爱护鼓励,对其一点一滴的进步予以表扬,促使能力发展及个性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學理论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尹少淳,美术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 中小学 探索 美术 评价 教学
[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