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微信“浅阅读”背景下的高职生理趣培养研究

时间:2022-05-13 17:10:06  浏览次数:

摘 要 在新媒体背景下,微信阅读已经进入广大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高职生面对纷繁芜杂的微信阅读内容,应该有效甄别,慎重传播,着力于培养自己的情致,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趣。

【关键词】浅阅读;情致;理趣

1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职生微信阅读现状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腾讯公司发布的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以其应用的丰富性、操作的灵活性、服务的大众化深得广大网民喜爱。

对广大学生而言,微信无疑是其使用最多的网络工具之一。其原因之一是微信的主要载体是手机,对学生来说,比起电脑,手机的应用更方便和快捷,适用场所不仅是宿舍、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更延伸到校园的各个场所,甚至课堂,非常方便快捷。另一个原因是微信所耗费的流量比其他程序更少,还可以通过Wi-Fi信号免费访问微信,经济实用,这对没有经济独立的学生来说吸引力也比较大。再者就是微信承载的功能多样化,不仅支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符号的即时传播,而且其互动性更强、私密性更好,更能满足了人们亲密交往的需要,这就使得微信成为在校学生私人社交圏的热门应用对象。

基于以上原因,大学校园里微信普及率基本上达到100%,每个学生都拥有一至两个微信号。学生使用微信即时通讯工具,其用途无外乎两个,一是作为通讯工具和外界保持联络,二是在朋友圈和公众号里进行阅读。阅读不但可以使人们获取知识和想要的信息,也使得人类文化和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现象,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其有着深深的依赖,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微信朋友圈信息和公众号所推送的内容,信息量非常大,时效性特别强,还有一定的互动性,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加上人们习惯于阅读娱乐性强轻松搞笑的读物,对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内容阅读兴趣高,微信平台内容总是优先推送那些刺激感官的内容。人们阅读的随意性增强,而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能把阅读内容推送到每一个读者手中,使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取阅读内容,所以成为阅读界的新宠。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人文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对阅读的需求更为强烈,但是对内容的取舍更为困难,他们往往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搞不清楚到底哪些内容对自己有帮助。日益增长的阅读需要与不知内容如何选择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阅读中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少部分学生甚至只是满足感官的刺激而不知如何去选择有益于自己的阅读内容。有人做过统计,高职院校学生对公众号推送的内容的选择,大致包括如下几项内容:新闻时事;搞笑幽默、娱乐八卦、科技资讯、文学欣赏、潮流时尚、体育竞技等。

2 微信背景下的“浅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微信平台的阅读,因为其本身的原因,是一种碎片式的阅读而非系统的阅读,从而被人们称之为“浅阅读”。先说朋友圈的阅读,信息发布者与读者之间的认知度与熟识度比较高,信息的暗示性、隐喻性比较高,不必过多的文字表述就可以达成沟通交流。因此,朋友圈信息变得比较简短,以碎片化的形式传播。其次,公众号所推送的消息,内容虽然相对深化、文字表述较长,但适应微信浅阅读的环境,订阅号也在不断地调整以适应读者浅阅读的需要。例如,随着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几乎所有的大型报刊、媒体、学术期刊、政务主体、行业名人,知名品牌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公众号,以适应读者的即时阅读、碎片化阅读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他们的加入,更大地丰富了公众号的阅读内容。

但是,这种“浅阅读”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朋友圈信息和部分公众号内容,带有发布者明显的倾向性,有些甚至有失偏颇,这样势必导致人们理性思考的缺失,出现盲从的现象。比如“南海仲裁案”结果出来后,有些地方由于爱国群众游行,阻止肯德基营业的事件,经过朋友圈和部分公众号的发酵,使得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误以为这就是“爱国”行为,而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肯德基只是技术加盟,阻止国内肯德基营业,受损的实际还是国内的加盟商。

其次,这种“浅阅读”很多都是内容浅显缺乏思想深度的。有人统计出网络上12大恶俗标题系列,如以马云、李开复、白岩松等为首的成功人士的观点、忠告、格言系列:《马云教你如何做微商》;中国、美国、日本的社会内幕系列:《日本人最恨中国人的九大原因》;超级神秘事件、超级重大内幕系列:《科学家解密续命秘笈,黑框眼镜或成关键道具》;引诱、强迫转发系列:《全民抵制贞子电影,不转不是中国人》;鸡汤系列、旅游必去系列、养生系列……这类文章,标题恶俗,内容低俗,缺乏思想深度,读完后有如吞下苍蝇,谈不上对自身有什么帮助。

3 高职生微信“浅阅读”背景下的“理趣”培养

那么,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个阅读平台,作为在校学习的高职院校学生又该如何来进行取舍,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培养自己的理趣呢?

在文学艺术领域,“理趣”是指将哲理寓于艺术形象中所达到的一种审美情趣,典型的如宋人的理趣诗。

本文中的“理趣”的“理”是指理性精神和理智态度,即以独立人格自己思考和判断,也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和判断。“趣”则是志趣、好尚之意。所论“理趣”是指崇尚理性精神和理智态度的志趣,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种境界,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理趣”意味着不把理性、理智作为一个僵硬的行为准则予以贯彻推行,而是将其与个人好尚、审美趣味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网络主体发自内在的志趣追求。

在微信浅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要培养自己的“理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有效甄别

如果将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文章列入“热门文章”的话,大致有如下几类:新闻资讯、文化教育、社会民生、哲理美文、娱乐趣味、科普类、优惠活动等7种类别。

在这7个类别中,对大学生文化素养提高有较大作用的是文化教育、哲理美文,这两类文章一般选择经典名著片段、名家名篇,经过甄别之后推送出来,对学生广泛涉猎文学读物、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有很大的帮助。比较有名的公众号如“阅读馆”“十点读书”“诗词文学”“精品微小说”“水木文摘”等一系列公众号。这类公众号建议学生多关注,对所推送的文章能认真进行阅读。

其次对学生了解社会、与时俱进有帮助的是“新闻资讯”“社会民生”,这类读物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掌握社会资讯,不至于闭关自守、闭门造车,所以也可以进行阅读。这类公众号非常著名的有腾讯新闻旗下的“新闻哥”,以其风趣幽默的风格说新闻,没有新闻的死板,多了很多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趣味。

至于“娱乐趣味”“科普”“优惠活动”,就凭个人兴趣进行取舍了,不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娱乐趣味情有独钟,这也无可厚非。

总之,必须对公众号进行甄别之后再进行关注,对推送的内容也要进行有效的取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3.2 慎重传播

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都有转发按钮,这是微信平台的一个功能。公众号达到一定影响之后,便可以承载广告,创造经济效益,所以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公众号希望关注的人数越多越好,文章转发得越多越好。而人的心理正好是自己享受到了好东西,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一方面求得认同,另一方面分享快乐,所以阅读过后很多人有随性分享到朋友圈的习惯。

学生的朋友圈也是以学生为主,所以分享出去的文章,阅读对象也基本是学生。对那些优质的阅读资源,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微信公众号上也有大量劣质的文章,就如上面所列举的恶俗文章,分享出去只有给阅读的人带来困扰,所以建议高职学生在传播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3.3 致趣培养

朋友圈和公众号上的文章,仅凭碎片化的粗浅阅读,会被很快遗忘,这与人的记忆规律有关。要通过微信阅读获得真正内涵的提升,必须培养自己的致趣。致趣,可以理解为人的情致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主动去搜集与自己兴趣有关的文章进行阅读。比如广大的红学爱好者们,凭着自己对《红楼梦》的一腔热爱,会格外留心与红学有关的研究成果。而情致,是比兴趣更好一等的造诣,是深入骨髓的一种精神产物。王猷之夜半见大雪而兴起,于雪夜乘舟经宿访戴,造门不访而返,就纯粹是一种情致,“兴尽而返”,情致激发时,驱使你不顾一切去干你喜欢干的事,兴致尽了,不管结果如何,立即终止行动。这是一种摈弃世俗功利、遗世独立的人格享受,各种奥妙,唯有自知。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文化造诣不深,达不到故人所言之“兴”,但培养自己的兴趣,进而修炼成为一种情致,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应当有效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合理有效的阅读,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高尚的情致,做一个有内涵有理趣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晓旭.关于新媒体发展对国民阅读行为影响的调研分析[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4(05).

[2]关珊.新媒体平台上的文学阅读——以微信平台为例 [J].青年记者,2014(12).

[3]陈菲.试析如何将微信浅阅读引向深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

作者简介

刘韶(1974-),女,湖南省双峰县人。曾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

作者单位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省株洲市 412001

推荐访问: 高职 生理 培养 研究 背景下
[微信“浅阅读”背景下的高职生理趣培养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