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抗结核治疗初期使用保肝药的预防作用分析

时间:2022-04-05 10:37:14  浏览次数:

zoޛ)j馝muMxOx㾺۾{4u?M9v]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进行抗结核治疗的94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未使用保肝药)与治疗组(使用保肝药),每组各47例。对照组当中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为(39.2±8.7)岁;当中骨结核14例,肺结核18例,淋巴结核9例,其他肺外结核6例。治疗组当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为(39.5±9.1)岁;当中骨结核13例,肺结核19例,淋巴结核8例,其他肺外结核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组成等基础资料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2HREZ/4HR(H:异烟肼0.3g,qd;E:胺丁醇0.75g,qd;R:利福平0.45g,qd;Z:吡嗪酰胺0.5g,tid)。对照组患者不使用保肝药。针对治疗组患者,在开始抗结核治疗时就联合应用保肝药(甘草酸二铵、葡醛内酯、水飞蓟宾)进行治疗。

1.3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患者病例,详细记录患者的肝功检查、用药情况以及初诊情况。将转氨酚正常与否(ALT>40U·L-1,AST>40U·L-1)作为观察标准,患者持续出现转氨酶异常(1周)即证明患者出现肝损伤的症状。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0~14d、15~30d、31~60d、61~90d以及91~180d发生转氨酶异常的数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选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选用χ²来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共发生27(57.45%)例转氨酶异常,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85.11%)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抗结核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导致抗结核药品产生各种毒副作用,肝损伤已经成为制约结核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针对因为抗结核治疗引发肝损伤患者的处理方法,相关专家与学者的意见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部分提倡停用抗结核药物,部分提倡给予常规护肝降酶进行治疗,还有部分提倡抗结核药品种类减少、数量减少或者增加用药间隔等[2]。而上述这些方案对预防因为抗结核用药引发的肝损伤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其本身却明显违背了活动性结核病抗结核治疗“早期、适量、联用、全程、规律”的标准。而在采用当前的抗结核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在治疗早期辅以保肝药,至少能够在抗结核治疗的初期阶段明显降低因为抗结核用药治疗引发肝损伤的几率,从而有效减少因为用药肝损伤而引发的停药情况[3]。所以,笔者认为在抗结核治疗初期辅以保肝药治疗,能够有效减缓或避免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几率。

本组研究数据中,在抗结核治疗初期使用保肝药的治疗组患者,其转氨酶异常几率仅有57.45%(27/47),明显优于未使用保肝药对照组患者的85.11%(40/47),证明在抗结核治疗初期使用保肝药能够有效减缓或避免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情况。而统计数据中能够明显看出即便是通过预防性保肝药辅助,但患者转氨酶异常症状的数量仍然随着抗结核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为不断上涨的情况。

综上所述,在抗结核治疗初期使用保肝药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因为抗结核药物治疗引发的肝损伤几率,但其也无法有效避免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出现,而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推移,肝损伤仍旧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周林,陈磊,王倪,等.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1,11:734-738.

[2]夏小学,陈江,卢火佺,等.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病患者血清TNF-α、IFN-γ、IL-10和IL-17表达差异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3:306-308.

[3]郑兰,汪洁,钟辉,等.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8:1-3.

推荐访问: 初期 预防 保肝 作用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