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高分子化学》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2-04-02 08:19:07  浏览次数:

摘要: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以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中的基础课程《高分子化学》为例,从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制定、评价方式和标准的制定三方面阐述了《高分子化学》课程如何较好的支撑毕业要求。

关键词:工程教育;《高分子化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5-0129-02

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符合“十九大”报告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我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正在积极筹备工程教育认证相关事宜,现将筹备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高分子化学》教育改革做一个简单总结。我国2006年建立了工程教育认证体系,2012年建立了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2013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成为正式会员后标志着我们在高等工科教育方面与世界接轨,这也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和改革方面要与世界接轨。《高分子化学》这门课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它将为后续专业课提供理论知识支持,同时是支撑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解决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基本原理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了让《高分子化学》这门课更好的支撑毕业要求需在以下三方面作准备。

一、课程目标的制定

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高分子化学》的学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原理、控制聚合物反应速率和分子量的方法,培养初步具有选择聚合反应和控制聚合反应条件合成聚合物的理论、实践能力。根据工程认证的要求,为了让课程更好的支撑毕业要求需要将总体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的课程目标分别支撑毕业要求的不同分解点。因此,课程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要求。(1)基于工程认证框架下,课程目标是由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课程特点确定的。如基础课注重于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中解题能力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注重于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中分析能力的培养;实践类课程(包括实习实验类)注重于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课程目标需要细化,并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课程目标必须完全覆盖对应的毕业要求,为了满足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可以对课程内容适当扩展。如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高分子化學》课程支撑了2个毕业要求中的2个指标点,对应于5个课程目标。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①能将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于复合材料加工过程的工艺设计、性能检测和质量分析(对应于毕业要求1的第四个指标点)。②能够应用物理、化学及材料科学等相关知识,识别、表达及分析复合材料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的物理及化学问题,并得到合理的结论。(对应于毕业要求2的第2个指标点)根据两个毕业要求将高分子化学的课程目标分解如下:①使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学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课程目标1)。②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聚合反应类型、聚合反应机理、聚合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课程目标2)。③掌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及控制聚合物反应速率和分子量的方法(课程目标3)。④掌握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特征及聚合方法的选择(课程目标4)。⑤掌握高分子化合物反应方面研究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课程目标5)。表1为高分子化学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可以看出同一课程目标可以支撑多个指标点。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制定

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既要学习传统基础理论,突出工程意识,又要注意本学科发展动向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既要对聚合机理、方法应用的经典实例进行综合分析,又要简略部分不成熟、不常用的机理和理论。比如高分子化学的发展简史、高分子的基本概念、逐步和自由基聚合的机理、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及控制聚合物反应速率和分子量的方法要细致讲述。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工程意识,很多知识点应该结合工程案例进行讲解。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将高分子最新的研究及应用插入到课程的讲解或者互动环节中。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一般教学活动的设计有三个原则:(1)所有的课程目标均有适当的学习活动作支撑。如基础概念和原理方面的以课堂讲授居多,而工艺类的以模型或者视频展示更好理解。(2)学习活动的设计应灵活多样。往往更多的教学内容需要有多种教学活动的支持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3)能够体现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教学活动的支持最终都要回归到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上。课堂讲授教学是高分子化学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环节。由于该门课涉及较多的基础概念理论,且理论计算公式较多,学生听起课来感觉枯燥、空洞,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为多种教学活动并用,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在讲授每一章节时可先采用图示的方法,概括本章主要内容和基本理论结构框架,让学生领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和重难点等,特别要联系实际和明确如何应用到相应的具体计算当中。教师在每一堂课开始时,对上一次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讲授每章理论的过程中,对基本理论教学内容要详细讲解,并突出每章理论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选出书中较为典型的内容,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学生自行讨论阅读的内容后,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最后教师强调并总结该部分内容中的关键概念和原理等。每次课程结束时,给学生布置本次课程内容总结的任务,并在下次课堂上随机抽出几位学生对前一次课的内容进行提纲式的回顾,由此达到督促学生课后自主复习,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消化,保证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力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评价方式和标准的制定

传统的课程考核过度依赖于单一的期末考试,无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反馈甚至引导,无法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进行评价,更无法与讨论法、互动法、案例分析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心理教育导入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因此多层次的考核体系亟需建立。为了更好、更合理的将完成的课程目标情况进行量化,需要建立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作业、案例、讨论和实验等相关评价方式,可能这些评价方式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所涉及,但是相关的量化评价标准并全面,尤其是对之后课程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指导意见颇少,所以对于《高分子化学》课程来说应该采取作业、分组讨论汇报、实验和考试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应该有详细的评价标准,如作业应根据完成时间、对概念的掌握程度、解题的思路是否清晰和结论的正确情况给予不同权重进行量化评分。分组讨论汇报需要根据汇报者表达是否清楚、演讲技巧、知识点的涵盖情况和结论的合理性方面给予不同权重进行量化评分。实验应根据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的操作、实习报告的撰写和结论的好坏方面给予不同权重进行量化评分。

四、结语

工程教育背景下《高分子化学》课程需要在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与毕业要求相对应,并有据可查。而课堂目标的落实、考核和合理评价需要细化学习目标,细化学习活动和细化评分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将《高分子化学》课程很好的支撑毕业要求中相应的指标点。

参考文献:

[1]于建香,戴玉华,陈飞.《高分子化学》目标达成度分析[J].化工时刊,2016.

[2]王浩,徐自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分子化学教学[J].化工时刊,2016.

[3]张光彦,安俊健,袁世炬.基于网络资源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4]梁克中,黄美英,赖庆柯,蒋德敏.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化工,2017.

[5]罗飞,朱辉,刘鑫,陆军建,万梅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

推荐访问: 高分子 课程改革 探索 化学 认证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高分子化学》课程改革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