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通信工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3-17 09:54:15  浏览次数:

摘要:根据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教学现状,结合当前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实际,讨论了工学结合下的《通信工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以及在教学中尝试采用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制。

关键词:高职;通信工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1-0111-02

近年来,通信产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通信设备与网络升级换代,三网合一不断推进,3G移动通信网络逐步兴起,每年需要建设施工的通信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大量既懂得通信技术专业知识,又能从事通信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工程建设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为企业“零距离”培养合格的通信工程建设人才,我校以工学结合的形式,探索开发了一门旨在全面培养学生通信工程设计施工能力的综合实训课程,并通过模拟岗位进行教学模式设计,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刻感知自己的工作环境,了解各岗位对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从而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通信工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背景和必要性

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技术综合、实践性强的特点,一个工程往往涉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工程制图、概预算等多方面知识。学生要想从事这方面工作,不仅要学好这些知识,还要全面了解工程建设流程并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顺应企业对通信工程类人才需求增大的现状,我校从2006学年开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了《通信工程制图》、《通信线路工程》、《通信工程概预算》三门工程类课程。但是,无论从授课内容还是授课形式上看,这些课程都过于侧重理论知识体系,强调陈述性知识的讲述,而且在课程组织和安排上理论与实践内容不连贯,不能体现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的目的。此外,相关课程之间独立设计课程内容,导致所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以一个个分离的知识点存在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而出现脱节。例如,开设《通信工程制图》课,学生学习了如何利用制图软件来画图,开设《通信线路工程》课,学生学习了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的方法,开设《通信工程概预算》课,学生学习了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可是,这三门课学下来,学习目的是什么,这三门课的知识到底在一个具体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哪个阶段使用,如何来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完整的通信工程设计,学生终是无从下手、没有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全面综合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更加清楚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的对应关系,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我们决定在教完上述几门工程类课程后,再开设一门《通信工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该课程主要强调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流程校内集中仿真的综合性、系统性实战训练,既不同于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及单一技能训练,也不属于企业见习和实习,而是一种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模拟真实工作岗位情境的新型实践教学。

(二)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定位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通信工程设计》定位为综合实训课程,将几门专业课程知识融合到一起,以工程项目的形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进行全面综合培养和锻炼。它有别于一般项目课程,在课程中设计若干个项目模块,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学到一个知识点;也不同于单一的技能训练课,不是只对某一单一技能加以训练。综合训练课程可以弥补以往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上仅在专业课程中进行分散、单项、非综合、非系统化训练的弊端。

课程内容的确定《通信工程设计》最终课业成果是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一项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所以,要以实际或仿真工程项目作为综合实训课题,课题应能较全面地涵盖工程设计的各方面知识。这个课题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仿真的,但必须体现专业知识应用的综合性和专业岗位的群体性,还应具有时代特色。通信技术发展很快,因此,要不断了解现在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最新技术和规范,保证所立课题能真实反映现代企业工程设计施工状况,并且学生在完成该课题时能够将先前所学的制图、线路施工、概预算等工程知识全面运用到课题中去,达到综合技能训练的目的。

课程时间安排与课时确定既然这门课程是以具体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为载体,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多门专业技术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因此,课程应该安排在主要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完成以后至顶岗实习开始前。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具备完成综合训练的能力,又能使训练课程与顶岗实习之间时间跨度不是很大,学生训练获得的技能不至于被遗忘,就能马上投入到现场实习中,这对学生尽快投入工作岗位有积极作用,能达到顶岗前岗位培训的目的。由于训练内容综合性强,所以要安排足够的实训课时,时间不能少于两周,并且应集中训练,保证学生能够有充分时间形成对实际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认知,并完成项目课题任务。

《通信工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构建以“模拟岗位”为主导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通信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工作,主要在工程勘测与施工、工程制图、工程预算编制等岗位,经过几年工作锻炼和经验积累,还可以担任工程项目负责人。鉴于此,在课程的组织安排上,我们模拟工程建设施工单位的工作岗位配置和劳动组织形式进行,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工程队,每个工程队根据工程建设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模拟岗位,通常包括项目负责人、勘测施工人员、制图员、预算员等。各工程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来申报适合的岗位,对于项目负责人可以由团队推荐也可以竞争上岗,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整个课程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任务分配及工程设计技术规范学习。在工程设计开始之前,教师要给每个工程队下发通信建设项目设计课题,向学生讲明设计完成时间、施工要求、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任务、最后的成果形式和考核方法。由于学生没有工程设计经验,所以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工程设计思路、步骤并根据具体的工程课题,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第二阶段,以工程队为单位进行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综合训练。这个阶段主要以学生独立进行设计为主,教师只是帮助提供设计过程所需的设备、工具和软件等,并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每个工程队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开展工作,项目负责人根据工期制定工作阶段计划,每个岗位的人员执行下达给自己的工作计划并完成。为保证工程设计质量,每完成一个阶段任务,工程队的全体人员要在一起,对每个岗位人员完成的任务进行互评,例如工程勘测数据是否准确、勘测项目是否齐全,绘制的工程图纸是否规范,有无遗漏等等。定期组织互评,可以使大家相互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还可以使每个人能够了解和学习自己岗位以外其他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在工作过程中,当某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出现难点时,可以组织团队人员一起商量,寻找解决方案,如果仍有困难,可以求助教师一起攻关,争取尽快解决,以免影响整个工作进度。整个设计结束以后,每个工程队要上交一套完整的设计文件,包括工程设计说明、工程图纸及预算文件。

第三阶段,项目竣工后的答辩与总结评议。这个阶段可以由指导教师和3~4名专业教师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答辩小组,对每个工程队的工程设计情况进行答辩。在答辩过程中,可先由项目负责人代表工程队做设计方案陈述,然后答辩小组教师可以依据工程设计过程和提交的设计文件对工程队里每个岗位的学生进行提问,以便对每个人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做进一步考核,为最后的成绩评定提供客观依据。此外,要在课程结束之前留出20分钟时间,让大家在一起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式评议这次实训的收获、存在的不足等。我们希望通过座谈,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各团队之间、各岗位之间交流工作心得,彼此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成功的教学改革必须要有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与之配套,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改革效果。考核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既然《通信工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训课程,它的考核形式也不应是单一的。既要保证考核体制公正、客观、合理,又要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考核。为此,我们制定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在内容上不仅考核每个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还考核其在团队中与人沟通交流协作的能力。由于课程项目是以团队形式完成的,所以不仅要考核每个学生的表现,还要对团队进行整体考核。考核方式上也从单一的以教师为主的“一卷式”考核,转变为工程队对各岗位成员评价、教师对工程队评价及工程项目答辩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各工程队根据考核标准对每个岗位成员的工作表现给出评价。为了防止内部暗箱操作,考核时,必须邀请两名其他工程队的成员作为考核监督员参与考核过程。然后教师对工程队集体表现做出评价,最后是项目答辩。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课程评价

为了保证这门课程的质量,我们把该课程的设计方案、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详细整理出来,邀请同行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讨论评估。大家普遍认为,这种以岗位引导的工学结合综合实训课程基本实现了与通信工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对接,有利于高职院校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是一种教学上很好的探索和尝试。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能更灵活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认真负责、善于沟通、相互合作的职业素质。我们在2006级搞初步试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我校通信专业毕业生却一枝独秀,截至2008年底统计,学生预就业率为96%,其中85%的学生进入工程建设施工类单位,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陈红,周韵玲,齐向阳.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设计实践[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陈爱群.综合实训课程与高职教学改革[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9).

[3]柳和玲.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作者简介:

杨光(1975—),女,吉林吉林人,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通信、通信工程。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通信工程 高职 实训 探索
[高职《通信工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