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教育管理专业中的人文关怀缺失

时间:2022-03-06 08:45:14  浏览次数:

【摘 要】加强教育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意义重大。作为受教育者,我们感受到现行本科层次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关怀尚不够理想,因此建议教育者和管理者从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两个层面加强并彰显人文关怀。

【关键词】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人文关怀

本文讨论的教育管理专业属于本科层次。在开始讨论主题之前,先界定一下人文及人文关怀的内涵。所谓人文,在广义上可能是人之文化或人之文明的简称,其核心是肯定、承认和张扬人的价值、尊严、独立人格、多彩个性、生活意义、理想命运等。进而,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前述意义上的人的生存与发展给予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今天的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如果没能感受到真实的人文关怀,没有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没有内化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将来的人生旅途中同样可能缺少对别人、对社会、对人类极其存在的自然的关心、爱护和尊重。教育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如此。今天的受教育者将来可能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或教育教学人员,缺乏人文素养的他(她)们明天同样可能缺乏对教职工、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如此恶性循环后果则不堪面对。因此,加强教育管理事业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从一名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视角来谈些感受和想法,希望能引起教育管理专业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重视。

一、教育管理专业教育中缺少人文关怀

教育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教育(突出表现为专业教学)与管理的过程,甚至可以将此二者看作教育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两大基本活动。同时,教育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对象即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联系中介的教育资料[1],甚至可简单归为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因此,笔者拟从教育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两大基本活动及其三个基本要素来分析现行教育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状况。

1.教育者的人文缺失

教书育人可谓是教师的天职,但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育人”的职能也在悄然减退。教师们每每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本体的关注,倾其所有地将专业灌输给学生的同时,走入了“教书匠”的死胡同,被书本纸卷所限,在课程以外无法给予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

无论是教育还是管理都需广泛地与人接触,都蕴含着极大的“情感因素”,这就意味着在教育管理专业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辅之以“情感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教育。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是人生观。如果教师不能将教育本身所潜在的情感性、道德性展现出来,学生对于教育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而不能从人文的角度加以理解,授课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恰恰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首先在思想意识上就没有将学科的人文教育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教师们并没有意识到在专业领域中贯彻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能力上,教师无法跳出书本,以人文线索宏观把握教学内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则更加不能主动与“人”相联系。在道德修养上,有的教师自身都处于不断完善提升的阶段,人格魅力还有待提升,这样,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更是无从谈起了。

2.教育中介缺乏人文关怀

(1)教学内容偏重知识灌输,忽视人文精神熏陶。在高等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相对于初高中课堂开放、自由,但在目前的专业教育中,存在着“唯学科化”倾向,这种倾向肢解了教育管理问题,把原本作为整体研究的对象,肢解成一个个孤立而互不相干的碎片。教师在课堂中更多的是传授知识本身,而淡化专业伦理价值、思维方法。凡事就是论事,就理论论理论,毫不吝啬地将“鱼”倾囊而出教于学生,可是却忽视了让学生懂得怎样“渔”。教育管理专业所教授的应该是从事教育工作后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气质素养。无论在哪级教管岗位上,自身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基本素养以及人文内涵。而在现今的教育管理专业中,只有《德育原理》一门课着重于道德教育的研究,其他学科皆是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果在专业中增设管理伦理等课程,从人文的角度引发学生对于专业的思考与探究,对于教育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是有所帮助的。教育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教师在讲台上如何的口若悬河,若无法引发学生对于整个宏观的深思,无法带出背后的真意,恐怕一切皆是枉然。

(2)教学方式机械,漠视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内省。在教学方法方面,正如梁世敏先生所说的:“当前的大学教育将‘制器’与‘育人’相割裂,而忽视人的感情、个性、思想……”[2]大学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教育,使得学校将学生们当成“机器”来培养。而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没能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学科学习中,在运用时,又怎样将其完全地发挥出来,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内化表现出来,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很难想象一个单单具有知识技能,而缺乏感情与情操的“机器”,可以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在课堂教学方面,随着教学硬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教师对上课使用PPT趋之若鹜,这无疑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良好表现,但却也给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受教育者在课堂上进行的仅仅是技能化的学习,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满堂灌”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很难将自身的学术观念传授给学生。

在课后指导方面,高等教育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在课堂结束后不再与学生有任何交流,很少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在课后也很难找到教师进行课业上的交流,教师也很少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学生与教师交流的脱节,也就使得人文教育产生了大量的留白,难以发挥作用。

在实践方面,任何阶段的学习,都应该走出课堂,积极实践。课堂上所讲的一切知识,都只是浮于纸上的个个铅字。目前学生机械地重复理论知识,并不能胜任教育管理工作。缺少实践,对于具体事物知之甚少,使得整个人文教育的进程举步维艰,无法结合实际将人文关怀注入其中,即使教师有意在专业课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生也无法真正领会,现行的教育体制很难培养出一名具有底蕴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只有在实际运用过之后,才能体会背后的道理。

3.受教育者主动性不足,缺乏人文关怀意识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平时应该具备主动搜集信息的意识,需要主动调整自身知识架构中的不足,完满自己的人格,潜身修养。[3]又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新民,在上上善”。这种为教、为学、为人的理念不仅仅是针对教育者而言的,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更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走在老师前面,能看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内因始终是起决定作用的,在我们抨击教管专业人文教育用力不够的情况下,我们似乎忽视了被教育者在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如果学生仅仅将所学专业视为谋生手段,对于教育管理工作没有丝毫热情与些许追求的话,那么对于脱离人文教育的现实也就不难理解了。作为一名教管专业人员,如果无法说服自己开阔视野,不断提升,又怎能教化他人,教书育人?教育管理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者而非是简单的教书机器。

二、加强教育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现行的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并非一点都不重视人文教育或人文关怀,甚至还有不少措施和形式去强化它,但为什么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教育管理的效果都表现出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呢?作为受教育者,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各种标榜人文关怀的理念与行动并未真正进入我们的内心,更未形成我们内在的思想、意识、体验、信念,也即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共鸣有限,有的甚至停留在表面仅有形式而无内容可言。为此,这里区分一下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自身和社会的经验总结;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题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也许我们在学校中所感受到这种人文关怀现状,也仅仅是外在表现(甚至也没有)为人文知识层面而未能内在转化为人文精神,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由此,加强教育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把对人的关心、爱护、尊重真正抵及人之内心深处,把人文知识内化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

(一)加强教育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1.改变观念,以人为本

要加强人文教育,首先应当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统一的价值取向下进行。眼中看不到“人”,又何来“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本”并不是简单的口号。在办学过程中,需要处处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所需,在实际上关心学生。教育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对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则更需倾听学生的想法,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的想法相互磨合,同时灵活变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教师的专业自主权,针对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做相应调整,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

2.增设人文素养的相关课程

不难看出,近几年我国逐渐重视与人文素养相关的通识教育。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将应用物理学、生命科学导论等训练思维逻辑的理科学科纳入到学校的公共必修课,而华东师范大学也将高等数学等科目纳入公共必修课之列。由此可见,不同学校、专业正在不断地丰富本校学生的知识体系,从单一的知识结构扩展开去,糅合不同性质学科,以形成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状况。从而使学生的个人修养丰满起来,呈螺旋上升的良好趋势。此外,上海财经大学还开设了高尔夫球作为选修课,且运行良好。可见,人文教育已经不单单是理论知识,更不断向更宽、更广的范围扩散,将各式各样的信息融汇到学校的办学中去。

作为教育管理专业,更应该借鉴这一成功的经验,将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知识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去,丰富专业学生的各方修养。同时针对学科的特殊性,融合不同专业的相关知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基本素养培养,形成一套体系完备的职业伦理学。这点对于教师来说是更大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专业修养。

(二)彰显教育管理专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早在“五四”时期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就提出过“兼容并包”的口号,“不拘一格降人才”,于是涌现出了胡适、李大钊等一批于当时来说思想先进的青年学者。可以说是继春秋战国后,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北大现在还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校训,发扬民主的利处可见一斑。但凡世界知名学府,如哈佛、耶鲁大学[4],皆崇尚学术自由,重视人才的综合培养,这一趋势已经不可改变。

对于教育管理专业,具体来说,就是兼容百家之长,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良性循环。就学校而言,需要“兼容并蓄,有容乃大”这一大环境的支持,言论自由,思想开放,求同存异,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对于系所来说,则应该注重对学生专业的培养,给学生创造专业的人文环境,使得学生在统一环境下相互促进、相互学习。此外,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的创造,对于教育教学起着最直接的作用,学科教学的效果最先在班级中有所体现。我国现行的班级制度往往都是大班化教学,学生只能接受机械化的政治教育,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广泛的人文科学知识。班级中人文环境的创造,通过对学科教学人文教育最直接的作用,当学生置身于相应的环境中,会在潜移默化间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逐渐形成积极进取的意识,从而有利于专业人文教育的开展。由此,建议班级以较为正式的形式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班级活动,以一系列人文背景知识为线索开展学生工作,通过“同伴”的相互影响养成一定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梁世敏.对大学人文精神的几点思考.青年学研究.2003(3)

[3]孙锦明,胡平凡.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方法论启示及批判.高等教育研究.2007(6)

[4]黄慧敏.耶鲁大学教育管理机制一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2)■

推荐访问: 浅谈 缺失 教育管理 关怀 人文
[浅谈教育管理专业中的人文关怀缺失]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