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企业能源计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5-11 14:30:03  浏览次数:

摘要:能源计量准确与否,影响着工业企业的能源计划、消耗定额考核和节能效果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给政府主管部门掌握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带来障碍,甚至导致辖区工业系统能源统计出现误差,增加了政府对节能评估、规划、调控和落实节能目标的不确定性。本文论述的是通过对若干能源审计案例的分析,提出加强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几点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能源计量节能规划

0 引言

就工业生产而言,“计量先行”是针对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中计量功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评价。也就是说,计量采集的原始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下游的生产运行和管理秩序。能源计量更是如此:伴随着产品生产,能源消耗统计、计划分配、能耗分析、定额考核以及技术改造和节能效果评价都要依靠能源计量的数据支持。早在国家“六五”规划期间,为实现工业现代化,提高工业企业综合素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完成了建立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标准规范、完善量值传递系统、配备计量器具等项配套管理措施,为建设现代化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九五”规划期间,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市场对能源资源的配置作用已见成效,政府对节能和计量等基础工作建设的推动作用趋于弱化。“十一五”以来,国家再度强化节能管理,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任务十分艰巨。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对工业节能提出了建立目标责任制、健全能源统计和节能评估体系、严格能源消耗定额考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应起到基础保证作用的计量功能已经明显滞后。

2006年以来,我们配合节能、计量和统计管理部门对全市钢铁、有色冶金、石化、电力、建材、化纤等行业的40户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节能专项监督检查和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通过检查和考核,反映出了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能源计量的功能发挥问题,以及由于能源计量手段不健全对能源统计等项工作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的能耗计划、定额考核、节能效果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将根据对受检企业节能工作的评价的分析,提出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的几点意见及建议,供商榷:

1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中若干问题分析

当前,国家对工业节能的要求不断深化,出台了一系列强化政策,建立了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制定了各项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对于企业来讲,要做到贯彻落实,首先需要能源计量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但是目前企业的能源计量手段已经明显不相适应。即能源计量的范围、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原则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节能管理的要求。同时,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能源统计的可靠性以及能耗定额考核的有效实施,现分析如下:

1.1 装备老化、管理落后影响能源计量准确率 我国的钢铁、有色冶金、建材、采掘等重点耗能行业多为粗放型,由于产能落后、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能源计量的作用难于发挥。如蒸汽计量:由于管理问题,热网布局不合理,管网私接乱改破坏了热力平衡,导致生产用热负荷调度困难,蒸汽压力和流量频繁波动,量程变化大,造成计量误差。我市一户轻纺企业,审计发现其蒸汽系统计量配备率完好,但是由于上述因素影响,计量准确率为零;又如燃料油计量:由于输配管道的保温不善,受环境温度波动影响,油品密度变化不一,影响计量值;再如江河水的泥沙阻塞流量计量仪表等。

1.2 生产环境和工艺条件所限,阻碍能源计量手段实现 由于冶金、建材、化工等企业炉窑、装置等工艺设备落后,生产环境恶劣,如高温、震动、腐蚀、粉尘及电磁波干扰等环境因素所限,难于选择计量点,无法装表计量或造成计量误差。如我市一户钢铁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回收高炉荒煤气直接用于生产,其输配管道安装了计量装置,但管道中焦油、炭化物及粉尘等浮着流量计量孔板,导致计量数据失准。

1.3 三级计量配备不完善,不利于能耗定额考核 由于重点机台、设备安装条件和运行方式所限,难于单机(台)计量。如机群设备共用电源;炉窑共用上煤、出渣、排烟系统;化工装置共用管路系统;多台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供用计量装置;生产照明、空调和采暖用能难于生产用能分开等,使产品耗能、工序能耗和装置耗能难于实现单独计量,严重影响单位产品能耗、工序能耗和装置能耗定额的制定和消耗考核。

1.4 能源品种的能量(热量)计量问题的提出 企业购入煤炭、焦炭、燃料油和煤气等,进厂时测定发热值,是确定其能量品质和测算标准煤量的依据。但是,目前计量管理部门尚未将能源品种的能量(热量)计量纳入能源计量范围,提出计量配备要求。大部分企业目前并无煤炭等能量(热量)计量管理制度,配备量热计等计量仪器。从而使企业购入的煤炭等能源品种的能量值的确定其法不一。如我市一制药企业,无煤炭质量检验手段,供货方提供的煤炭发热值为20900千焦/千克,而实际到货后,委托媒质检测机构测定发热值为16700千焦/千克。虽然贸易结算未见亏吨,但是,按发热值折算,供货为45000吨标准煤,而实际为38700吨标准煤,能量(热量)值减少14%。又如一户热电企业,煤炭发热值测定不是在铁路运输入厂时采样分析,而是在炉前采集。那么煤炭进厂后至炉前储运环节的水份、灰份、挥发份波动导致的煤质变化因素则被排除在外。该厂年耗285万吨标准煤,如果入炉煤的发热值与进厂煤炭的发热值波动差为2%,其偏差折合标准煤5.7吨。可见,能源品种的能量(热量)计量意义重大,从计量管理上亟待规范。

1.5 影响企业能源计量能力建设的若干因素 由于国产计量器具质量低下,维护管理工作量大;计量检定部门收取的检定、调修费用较高,抑制了企业对能源计量能力建设的积极性。企业往往为了节省资金,降低生产成本,不能对计量器具如期、如数送检。使部分计量设施形同虚设,只可应对政府有关部门的例行监督检查,而未发挥功能作用。

2 能源计量对能源统计及节能管理的影响

由于能源计量手段的不健全,提供的原始数据有误,给能源统计工作带来困难。导致贯穿于整个能源管理体系的统计数据链出现误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能源管理秩序。同时,也给政府主管部门掌握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和辖区工业系统能源统计带来难度和不确定性。能源计量的准确性,对能源统计工作产生如下影响:

2.1 能源计量与能耗统计的关系问题 目前,工业企业除用电系统的次级计量手段比较健全,其他能源品种,如煤炭、煤气、蒸汽、燃料油等的次级计量,尤其是三级计量都不完善。使生产统计环节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导致企业难于核定能源消耗量和计划分配;难于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实行严格考核;难于把握自身的能源利用水平,分析和挖掘节能潜力。最典型的事例是:企业统计部门要建立对外和对内两套统计台帐。一是根据一级计量(贸易结算计量)采集数据编制的统计台帐。以此为依据核定能耗总量和消耗定额,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二是考核企业内部能源管理的统计台帐。由于企业内部的能耗统计只能依靠不完备的次级计量的数据进行日报统计或根据生产经验进行估算,因此,所编制统计台账水分极大。企业的内部管理就是根据这样的统计数据进行能源计划分配(实际是分摊)和消耗考核。这种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

2.2 能源计量范围与能源统计口径 由于能源品种的能量(热量)计量管理尚未规范,国家统计部门对煤炭(焦碳)折算标准煤只能推荐统一的折标系数,如原煤的折标系数规定为0.7143(按20900千焦/千克折算)。同时也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自行测定煤炭(焦碳)的低位热值,根据实际低位热值折算标准煤量。我们在能源检查中查实,有的企业采用上述统一的折标系数折算标准煤量;也有的企业则是自行测定煤炭(焦碳)的低位热值折算标准煤量。这样在统计口径上就出现了问题:比如一户制药企业,使用地方低质褐煤,低位发热值为12540千焦/千克,实际折标系数为0.4280。2006年企业消耗煤量按统一折标系数(0.7143)计算为29000吨标准煤,而按实际低位发热值折算标准煤量应为17300吨标准煤。二者相差40%。吉林市消耗煤炭品种的低位热值一般为14130—16810千焦/千克,折标系数为0.5—0.642,与上述统一的折标系数差距甚大。如果企业既可以按统一的折标系数折算标准煤,也可以自行测定,那么我市年消耗2000万吨原煤,按不同方法统计折算,则会出现400万吨标准煤的不确定值。可想,全国消耗的实物煤量折算为标准煤,统计数字会出现多么大的误差。

2.3 能源计量与新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能源)统计 目前,工业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已非常普遍。如冶金企业高炉气焦炉气的自用、外供和购入;林木加工企业回收木渣锯末、石化炼油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炼厂干气;再如余压发电、高温烟气转换的热力,以及风电、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品种的消耗和购销关系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能源消费体系。由于新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深化,使能源消费体系变化,链条延长。因此,能源计量范围要扩展,计量器具配备原则要细化;能源统计方法要随之跟进。

3 思考与建议

加强工业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必须发挥“计量先行”和“统计准确”的功能。要不断完善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管理手段,体现保证措施的作用。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与建议:

3.1 建立节能问责制度,强化能源计量管理 国家“十一五”期间的节能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已逐级下达,各级地方政府已建立节能减排的责任制度。能源计量做为节能降耗的基础内容应纳入政府对计量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责任目标和考核体系。

3.2 在工业建设项目的节能评估体系中,应含括能源计量指标内容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已经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核制度。对于年消耗标准煤量3000吨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应按《能源计量器具配备通则》的规定,将能源计量配备率等技术指标纳入建设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核要求范围;对于技术改造项目,也应按照节能评估审核制度要求,配套能源计量措施,并确定相应的投资比例,使能源计量管理随着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断的完善。

3.3 能源利用监测、标定对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数据修正和补充 企业要定期或经常性的对炉窑、装置和重点设备的生产运行参数进行测试、标定,掌握分析能源计量值和相关控制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不完备的次级计量采集的数据和能源统计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正,以便于能耗定额考核、能耗对标和实现生产优化控制。

3.4 能源计量要适应节能的发展趋势 随着能源管理的不断深化,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已经由对能源消耗物量的计量、统计分析逐步过渡到对能量转换及能量利用过程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比如:燃料的发热量、放热体的传导和对流及辐射热量、载能体的热容量以及化学反应热量等)的研究评价。尤其对炉窑、装置等重点设备,需要评价能量利用的效果,分析能量损失的流向,研究节能潜力和方向。因此,能源计量的范围应扩展。要适应企业深化管理和技术进步的趋势,为工业节能提供措施保证。

3.5 政府职能要在节能责任目标下协调配合发挥作用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工业节能的政策调控、目标考核、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等项工作应从全局出发,避免各行其是的现象。尤其对企业的节能监督检查,要减少专项检查活动,如能源计量检查、能源统计检查、落后产能检查、节能目标考核等,应组织各有关管理部门会同参与的联合检查,更具实效。使政府工作职能在节能降耗的目标下协调配合发挥作用。

推荐访问: 若干问题 计量 探讨 能源 企业
[企业能源计量若干问题的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