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Web,of,Science近十年我国5所中医药大学科技论文文献计量学研究

时间:2022-03-14 08:34:57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分析“老五所”中医药院校的科技论文收录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各高校的综合科研能力。 方法 以近十年(2007年1月~2017年5月)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老五所”科技论文为分析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个方面的文献发文量、来源出版物、论文被引情况、影响因子、H指数、优势学科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老五所”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论文平均影响因子与被引量不高;在SCIE收录的科技论文中,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是出现频次最高的来源出版物;在优势学科比较中,中药学与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较好,但中医学较弱;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缓慢。 结论 “老五所”科技论文在保证数量稳步上升的同时,应保证其质量,協同发展弱势学科和中医药特色学科,进一步彰显“老五所”综合实力。

[关键词] 中医药大学;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 R35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7(c)-0035-05

Bibliometrics of scientific papers of 5 Chinese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in recent ten years

LI Han WANG Liangbin

School of Humaniti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publication of scientific papers of “The five”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ies and reflect th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universities in a certain extent. Methods Scientific papers of “The five” included in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in the last ten years (from January 2007 to May 2017) were used as analysis object, bibliometrics method was us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sis literatures on the volume of literature, including the publication of sources, the citation of paper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H index and the dominant disciplines from natural science and humanistic community. Results The number of scientific papers of “The five” w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ut the average influence factor and cited quantity were not high. In the scientific papers included in SCIE, 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were the most frequent source of publications. In the comparison of dominant subject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grative & Complementary Medicine was developed well, b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relatively weak.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tic community was slow compared with natural science. Conclusion Scientific papers of “The five” should simultaneously guarantee the quality with steady increase in quantity, coordinatively develop disadvantaged subjects and characteristic subjects of Chinese Medicine, further manifest the “The fiv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Key words]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 SSCI; A&HCI; Research paper; Bibliometrics

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被称为中医药院校的“老五所”(下文以“老五所”代替以上五所学校),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老五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水平,通过分析老五所科研竞争力,找出优势和不足,从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SCI遵循严格的选刊原则和评审制度,能较为真实地反映论文的水平和质量,其引文索引具有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和引证的论文情况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运用ISI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以老五所为单位发表并收录在SCIE、SSCI和A&HCI科学论文。

1.2 检索条件

将作者地址分别设置为老五所的多个英文名称进行检索,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AD=(beijing univ tradi chinese med OR beijing univ Chinese med OR beijing univ tradi med OR beijing tradi Chinese med univ)。检索時间限定为:2007年1月1日~2017年5月25日。检索时间2017年5月25日。(说明:本数据均来自于Web of Science,其中包含了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地址非老五所的文献。因各期刊发行时间与数据库更新时间不同等原因,本次检索可能会有个别遗漏。)

1.3 方法

运用Excel软件、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功能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

2 结果

2.1 老五所文献总量及增长率

近十年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科技论文发文总量最多;成都中医药大学论文发布总量较少,其余3所大学旗鼓相当。自然科学(SCIE)论文收录数量明显高于人文社会科学(SSCI、A&HCI)论文收录数量,这种较大差距在老五所中都有体现。北京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SCIE)论文收录数量是人文社会科学(SSCI、A&HCI)论文收录数量的36倍,上海中医药大学高达84.6倍,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分别为37.9倍、60.9倍和57.8倍。相比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滞缓。见表1。

虽然近十年来老五所的论文发表增长率曲折增长,但总体年增长率均高于中国地区(检索时其他条件不变,使CU=China)SCIE收录论文情况(图1),尤其是在2010~2013年呈现出急速增长趋势,究其原因是国家各级机构对中医药事业基金资助不断加大,从所得数据来看,五所中医药大学所获科研基金资助越多,科技论文产出越多。以老五所为单位发表论文的基金资助机构中,排第一位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文献3887篇;第二是中国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文献313篇;第三位是江苏高等学校优先发展学术计划,文献282篇。

2.2 文献来源出版物

老五所发表的论文涉及多种刊物,通过选中Web of Science网页中的最高来源出版物选项,得到以老五所为单位发表的文献中收录数量排列第一的来源出版物及收录论文数量(表2)。在SCIE收录的科技论文中,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出现频次最高的来源出版物,该出版物收录论文总数597篇,占SCIE收录老五所论文总数的5%;SSCI、A&HCI收录的老五所来源出版物较为分散。

2.3 文献被引情况

从SCIE收录论文被引情况看,上海中医药大学被引总量和均篇被引量在五所中医药大学中占绝对的优势;成都中医药大学虽然论文被引用总数少,但其平均被引量仅低于上海中医药大学0.03次。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论文被引总量和平均被引次数差别不大,但北京中医药大学论文平均被引次数偏小。从SSCI、A&HCI收录论文的被引情况看,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平均被引次数最高,为5.88次;北京被引总数和平均被引次数均较高,上海被引总数和平均被引次数均最低。见表3。

老五所近十年均篇被引次数统计结果提示,论文总数和总计被引次数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均篇被引次数却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4。

2.4 期刊影响因子IF分析

从SCI收录的老五所论文看,作者中包含老五所研究人员且影响因子最高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三所学校并列第一,收录期刊为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6年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影响因子19.896;南京中医药大学SCI影响因子最高的论文是收录在Cancer Research的论文,2016年JCR影响因子为9.122;成都中医药大学SCI影响因子最高的是收录在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的论文,2016年JCR影响因子为7.78。

从SSCI、A&HCI收录的老五所论文看,作者包含老五所研究人员且影响因子最高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收录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期刊,2016年JCR影响因子7.575;排在第二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收录在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2016年JCR影响因子为8.964;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收录在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16年JCR影响因子为6.226;第四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收录在Tobacco Control,2016年JCR影响因子5.469,第五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收录在Psychiatry,2016年JCR影响因子2.613。见表5。

2.5 H指数分析

表6是H指数表。SCIE论文中H指数最高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SSCI、A&HCI论文中H指数最高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老五所SCIE收录论文H指数均高于SSCI、A&HCI论文H指数,再一次表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不平衡,其中上海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论文H指数相差最多,高达41。见表6。

2.6 优势学科分析

通过对所得数据中研究方向分析,得出老五所的优势学科,老五所研究方向中论文数量排前三(二)位的学科见表7。SCIE收录的论文中,以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收录数量多。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不断趋向成熟,国际国内社会对它们的重视程度和研究程度均达到了一定高度,并得到了关注和认可。SSCI、A&HCI收录的论文中研究方向较分散。

2007~201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研究稳居首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发展迅猛并于2013年超过上海居首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创建中药学学科最早的学校之一,中药学也是该校重点学科。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综合排名第一(并列),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的重点学科,且持续发展迅猛。北京中医药大学发展较快,于2015年赶超上海居第二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呈阶梯式向上发展,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以前缓慢发展,2015年后发展迅速。依据SCIE收录论文研究方向发文量前三的数据绘制老五所近十年中药学发展走势图(图2)。

2007~201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最好。2010~2013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迅猛发展赶超上海中医药大学居首位,2013~2014年有下降趋势而后缓慢增长,但在老五所中仍居首位。其余4所中医药大学总体曲折增长,近两年有下降趋势。依据SCIE收录论文研究方向发文量前三的数据绘制老五所近十年中西医结合医学走势图。

3 讨论

通过对近十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老五所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分析,归纳出老五所收录科研论文的特点如下:

3.1 论文数量不断增多,但被引次数、影响因子和H指数都偏低

3.1.1 论文数量增长较快 论文发表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单位或地区的科研水平[3],也是衡量该单位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4]。从五所中医药大学SCIE、SSCI、A&HCI论文收录情况可以看出,老五所科技论文收录增长较快,这是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科研支持力度提高的表现,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医药事业研究热切关注的结果。国务院颁布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凸显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以及对中医药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5],且SCI所收录论文中很多出自科研基金的支持。2016年颁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受到广泛关注,该纲要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1.2 被引次数分析 被引次数是反映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它是衡量一个地区或科研机构被同行认可的标志之一,也反映了课题研究在某个方向的生命力和战斗力[6]。科研人员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影响力体现在同行关注程度上,研究结果被同行在论文中直接引用是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7]。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其受到的关注就越多,影响范围就越大,“被引频次更能说明作者生产的文献、交流程度和学术水平,即‘质’”[8-9],本文结果显示被引次数较少。

3.1.3 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是Thomson Reuters出品的JCR中的一项数据,“是当年引证该期刊前两年论文的总次数与前两年该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10],是国际上通用期刊评价指标,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及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11]。本文结果提示老五所科技论文总体质量偏低,均篇被引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科研工作者在发表科技论文时,要重视论文质量,关注国际性期刊论文研究动态[12],以提高中医药研究领域的论文水平。

3.1.4 H指数分析 H指数是一个综合性量化指标,与被引频次和每篇平均被引频次呈正相关[13],反映一个机构发表论文的质的指标。用于评估研究人员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的指标[14]。其中,老五所SCIE收录论文H指数均高于SSCI、A&HCI论文H指数,表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不平衡,应加大对“老五所”人文社会科学的关注与支持。

3.2 最高来源出版物分析

在SCIE收录的科技论文中,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出现频次最高的来源出版物,该期刊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医学,从侧面反映出老五所中医药大学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较好,此外,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15]。

3.3 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缓慢

从所得数据来看,老五所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都在不断加强。其中自然科学在近十年来蓬勃发展,这是由于国家对中医药事业不断加大科研基金投入,中医药工作者努力研究的成果,也是国内国际社会不断加强对中医药事业的关注的成果[16]。

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缓慢,属于弱势学科,无论从论文数量还是从论文质量上都难以和自然科学“匹敌”,这在老五所中是普遍现象。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的一门科学。如今医患关系逐渐得到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于中医药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17],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们致力于研究与中医药相关的法律、政策、经济、心理、保健服务等内容,将会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增加更多能量。建议老五所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政策、资金的支持,大力鼓励与中医药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

3.4 加强中医特色学科发展

自然科学的优势学科是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但是在本文结果中并没有体现中医学优势学科的数据,中医学、针灸学这些有中医药特色学科的论文在SCI发表较少。究其原因是中医学论文特点与SCI论文要求与规则不同,两者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不同[18],SCI收录论文是用实验和数据强调的自然科学,而中医学有其自成一套的理论体系,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在中西方文化不同的大背景下,用SCI收录论文量来评价中医学学科发展有一定局限性[19]。但即便有这样评价体系和指标的差别,科研工作者也应研究SCI论文收录规则,提高中医学在SCIE的发文量[20],将中医学推向国际舞台,提高在国际社会上最具权威性的评价体系的论文收录数量。此外,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学科是在精神病学、保健科学服务和公共职业卫生,建议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對于中医药法律法规及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保护和发展中医药。

[参考文献]

[1] 龚佳剑,刘玉婷.首都医科大学被SCI收录论文的可视化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6,37(5):657-663.

[2] 鄢洁,李晓莉.2004~2013年中医英译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4):545-547.

[3] 何卫华,邱广鸣.广西医科大学2000年学术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S1):183-184.

[4] 佚名.2010年度中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427-430.

[5] 王立元,万红娇,马广强.加快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2):6-10.

[6] 林萍.我国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7] 刘晓彭,周辉.北京大学2005年SCI收录论文之统计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725.

[8] 王利敏,刘曼,黄英华,等.2011~2013年度SCIE收录6所中医药大学科技文献统计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50-54.

[9] 许吉,陈跃来,季光,等.SCI收录7所中医药院校科技论文的计量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4):104-106

[10] 范静怡.对中国政法大学Web of Science收录论文的分析与思考[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3(1):20-28.

[11] 秦霞.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2] 康丽君,徐文杰.科技期刊论文质量与影响因子[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154-155.

[13] 房玉玲,曾莉,李文林,等.我国5所中医药大学SCI收录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11):65-67.

[14] 刘毅清,陆敏,曹洪欣,等.基于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科研论文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3):70-74.

[15] 刘为民,刘保延,谢雁鸣.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国际化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2006,8(3):42-46.

[16] 魏敏.我国首次发布中医药白皮书[N].中国中医药报,2016-12-07(001).

[17] 孙平华,刘连,赵志雄,等.传统文化对中医药发展的作用及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措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 30(6):697-700.

[18] 余莉.SSCI收录我国社会科学文献的基本状况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9] 孙舒雯,许吉,施毅.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6):13-18.

[20] 闫晓黎,徐琳,董宝强.科学引文索引源期刊数据库收录中国学者针推理疗论文系统综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2):1-3.

(收稿日期:2017-12-07 本文編辑:李岳泽)

推荐访问: 计量学 近十年 中医药大学 文献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