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流行病学分布现状分析

时间:2022-05-07 19:00:04  浏览次数:

【摘 要】目的:对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流行病学分布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在2009年-2011年间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分布情况。结果:统计发现,不包含血培养标本,其余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在2010-2011年间较2009年-2010年间低,且差异显著。结论:应对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分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原因进行探讨,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98-02

目前在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依据主要来源于临床微生物检验,检验能够对感染性疾病展开合理治疗产生指导作用。对病原微生物检测进行有效加强,使阳性检出率得以提高为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首要任务[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流行病学分布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在2009年-2011年间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搜集我院在2009年9月-2010年9月间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间临床标本9880份。

1.2 标本分类

在这9880份标本中包括有呼吸道标本5126份,血液、胸腹水以及脑脊液标本1889份,大便标本511份,其他非呼吸道标本2354份。

1.3 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搜集到的标本均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所有操作流程均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展开质量控制。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对于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而言,2009-2010年间较2010-2011 年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血培养标本而言其阳性率表现为2010-2011 年间高于2009-2010年间,且(P<0.05);其他非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在2009-2010年间高于2010-2011 年间,且(P<0.05);大便标本的阳性率在这两年间差异不显著;全部标本的阳性率呈现出2009-2010年间高于2010-2011 年间的状态,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也开始向微机化、自动化、微量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 并且逐渐成为对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有效指导的主要依据,尤其在最近几年传染性疾病检测工作中产生巨大作用。然而微生物检验至今还没有达到令人十分理想的效果,在众多影像因素中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相对较低为主要原因[2]。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2009年-2010年间临床标本生物检验阳性率与2010-2011年间进行比较,发现,两个时间短的阳性率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有以下几点:① 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曾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致使实验结果同临床诊断间的符合率低的主要因素为分析前原因,而对于分析前原因则主要包括患者准备、检验申请、标本采集以及标本运输等,该操作流程相对比较复杂,存在诸多潜在因素,很容易发生问题。在展开分析前,应由医疗机构统一组织实施质量保证。由于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不是十分了解标本采集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或则是没有严格按照标本采集要求去执行,从而会使标本不合格的发生率得以增加,导致病原微生物检测率相对较低或者是根本没有检测到致病微生物,不但无法对病原信息予以提供, 反到会对临床医生产生误导[3]。② 微生物标本的保存以及运送不规范。在对微生物标本进行保存与运送的过程中,应对维持病原微生物的活力、对非致病微生物污染以及过度繁殖进行防止等原则予以注意。检测目的不同的微生物标本, 其保存以及运送方法应存在一定的差异。譬如说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采取较为特殊的运送措施, 不但要对接触空气进行避免,而且应即刻送检,不然兼性厌氧菌过度生长会使检测阳性率得以有效降低[4]。③ 检验人员经验不足。临床微生物检验一般以形态学以及生理学的生化反应为依据,这就对操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提出了要求。从事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应具备手工操作、定性试验以及主观判断等诸多能力。这时对于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以及个人经验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对检验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予以注重, 对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合理建立[5]。

参考文献:

[1] 申子瑜,李少男,王治国.我国政府对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管理行为[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29(21):126-128.

[2] 王雪文,顾克菊,陶建敏.微生物标本采集中的存在问题及干预对策[J].上海护理,2009,29(11):347-348.

[3] 李梸佳,董开秀,许辛伯.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7):756-757.

[4] 别明江,余倩,王婷立,等.二级医院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778-3779.

[5] 倪语星,杨莉.临床微生物学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9,86(19):581-583.

推荐访问: 标本 微生物 病学 临床 分布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流行病学分布现状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