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生儿低血糖症29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06 08:20:42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住院3380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检出低血糖症292例,总发生率为8.64%,其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169例(14.07%),窒息18例(31.03%),糖尿病母亲新生儿20例(38.46%),感染30例(2.97%),喂养不耐受7例(15.22%),肺透明膜病9例(30%),巨大儿10例(29.41%),消化道畸形13例(16.67%),黄疸16例(1.83%)。低血糖症的发生与胎龄有关(χ2=23.37, P<0.005)。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相比,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均非常显著(χ2=32.97, P<0.005; (χ2=27.91, P<0.005)。结论 对于有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巨大儿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密切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并纠正低血糖,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低血糖造成的脑损伤。

关键词:新生儿; 低血糖症;危险因素;脑损伤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代谢性问题之一。整个新生儿期都有可能发病, 尤其伴有高危因素时[1]。这些高危因素多见于窒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感染、母亲糖尿病、消化道畸形等。低血糖可造成严重的脑损伤。新生儿低血糖症大多数均无临床症状或表现不典型,易被原发病掩盖,因此必须加强血糖监测,积极防治。现笔者对住院新生儿3380例进行血糖监测,共检出低血糖症292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3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3380例新生儿进行常规血糖筛查,其中男孩2190例,女孩1190例;出生体重<2500g 1142例,2500g~4000g 2204例,≥4000g 34例;胎龄<37w 934例,≥37w 2446例。

1.2 方法 接诊时即对3380例新生儿抽静脉行血糖筛查,确诊为低血糖症的患儿用微量血糖仪动态监测血糖,监测1次/4h。

1.3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目前指定2.6mmol/L(47mg/dL)是早产儿及足月儿血糖水平的一个阈值,当血浆血糖浓度≤2.6mmol/L时即为低血糖症,而不考虑出生体重、胎龄及日龄[2]。

1.4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症大多无症状,部分症状不典型如震颤、肌张力低下、易激惹、反应差、嗜睡、昏迷、异常哭声、呼吸暂停、呼吸急促、吸吮力差、拒奶、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冷、体温不稳、发绀、心率减慢、心脏停搏[3]。本组低血糖症中无症状者160例(54.8%),反应差30例(10.3%),呼吸暂停15例(5.1%),抽搐8例(2.7%),心率减慢5例(1.7%),发绀20例(6.8%),吸吮力差18例(6.2%),面色苍白23例(7.9%),体温不稳13例(4.5%)。

1.5治疗 无论有无症状,发现低血糖症,首剂10%葡萄糖2ml/kg 静脉推注,速度1ml/min, 之后持续滴注10%葡萄糖4~6mg/kg/min。每1h复查血糖,如>50 mg/dL ,则延长至复查1次/6h。如果血糖仍控制欠佳,可以2 mg/kg/min上调输糖速度,直至最大剂量15 mg/kg/min。如果治疗24h后连续2~3次测血糖> 50mg/dL,在监测血糖前提下可考虑逐渐减量,每6h下调2mg/kg/min,但同时应增加喂奶量。一旦输糖速度为4mg/kg/min,且摄奶量足够,血糖稳定50 mg/dL,可以不用再下调而直接停止输糖。当静脉滴注10%葡萄糖>12mg/kg/min,连续3次血糖均<2.6mmol/L,或低血糖反复间断出现超过72h。病因可能为医源性的如婴儿血糖筛查和管理失误、内分泌疾病、先天性代谢缺陷或高胰岛素血症,需进一步检查,确诊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能用到的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二氮嗪、胰高血糖素及善得定[4]。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采用χ2检验对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共检出新生儿低血糖症292例,总发生率8.64%,其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169例(14.07%),窒息18例(31.03%),糖尿病母亲新生儿20例(38.46%),感染30例(2.97%),喂养不耐受7例(15.22%),肺透明膜病9例(30%),巨大儿10例(29.41%),消化道畸形13例(16.67%),黄疸16例(1.83%)。发生低血糖的时间<12h的有192例(65.8%),12~24h的有58例(19.9%),24~72h的有30例(10.3%),>72h的有12例(4.1%)。见表1。

2.2本组新生儿低血糖症中,早产儿低血糖症的发生率与足月儿低血糖症的发生率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23.37, P<0.005)。见表2。

2.3在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中,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症发生率分别与正常出生体重儿低血糖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32.97, P<0.005; (χ2=27.91, P<0.005))。见表2。

2.4在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中,男性患儿低血糖症的发生率与女性患儿低血糖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 P>0.05)。

2.5无症状低血糖症患儿恢复较快,随着原发疾病的治疗,多在12h内恢复正常;症状严重低血糖症或顽固性低血糖往往提示内分泌疾病、先天性代谢缺陷或高胰岛素血症等疾病,正常血糖水平恢复时间长,血糖水平波动大,可能造成脑损伤。

3 讨论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为3%~11%。有研究统计,早产儿低血糖整体发病率约20%~30%,极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病率可达45%~50%,早产小于胎龄儿约45%,糖尿病母亲婴儿40%左右,明显高于足月儿[5]。新生儿出生后12h内是出现低血糖的高峰,1w内需要监测血糖,整个新生儿期都有可能发病,尤其伴有高危因素时[6]。本组病例低血糖症总发生率为8.64%,其中有65.8%发生在生后12h内。窒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感染、母亲糖尿病、消化道畸形等均是导致低血糖症的高危因素。

从本文的统计看出,早产儿容易发生低血糖,远远多于足月儿。这是因为早产儿具有以下特点:①糖原和脂肪储备不足、摄入热卡不足;②生后正常及应激状态代谢所需能量相对较高;③糖异生、生酮作用和肝糖原分解机制不成熟;④胰岛素相对高水平;⑤易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如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窒息等[7]。这些使得早产儿比较足月儿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胎儿肝糖原的贮备主要发生在胎龄最后4~8w,胎龄近37w时肝糖原贮备才迅速增加。胎儿棕色脂肪的分化是从胎龄26~30w开始,一直延续至生后2~3w。出生早期参与糖异生和糖原分解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差,对各种升血糖的激素不敏感。生后12h生酮作用的两种限速酶: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I和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的基因才开始转录。第一次喂奶对婴儿升糖机制成熟很关键,因其提供长链脂肪酸起动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I的转录和合成。血糖浓度下降引起体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一种适应性的反应,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皮质醇和胰高血素水平升高,使血糖浓升高,当这种反应发生故障或被某种病理因素限制时,常不能逆转低血糖[8]。

巨大儿特别是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由于胰岛细胞处于分泌亢进状态,体内胰岛素过多,因而低血糖症发生率也较足月正常体重儿明显增高。本组患儿中巨大儿低血糖症发生率29.41%。曾有研究报道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率为20%~40%,本组病例为38.46%。究其原因,是由于母亲的慢性高血糖症导致了胎儿的慢性高血糖症,因此引起胎儿胰岛素生成增加及胰腺的过度刺激,引起β细胞增生,并反过来引起胎儿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导致新生儿低血糖,而低血糖持续是由于肝糖原生成与释放减少所致,并且同时儿茶酚胺及胰高血糖素对低血糖反应减弱而加重[9]。

窒息时机体严重缺氧,刺激肝糖原分解增加,糖原无氧酵解加剧糖的消耗增加,加之患儿进食少,消化吸收功能差,更易发生低血糖,本组窒息患儿低血糖症发生率为31.03%。

葡萄糖是新生儿期脑组织代谢的基本的、最主要的能源,又是合成许多物质如脂类、蛋白质、核苷的重要因素,对脑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新生儿脑组织贮存葡萄糖少,而对糖的需要量又大。葡萄糖须通过膜转运蛋白(GLUT1载体)才能进入细胞,糖先由血脑屏障GLUT1载体进入脑脊液,再通过神经细胞膜上GLUT1载体进入神经细胞。低血糖时GLUT1载体活性下降,脑组织葡萄糖的供给减少。

低血糖导致脑细胞能量失调,影响脑细胞代谢和发育从而造成脑伤,甚至是不可逆的损伤持续的严重的低血糖,尤其是与其他潜在的病理因素重叠时。严重持久(>30 min)的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坏死。脑细胞坏死的机制为能量衰竭(磷酸肌酸和磷酸腺苷浓度降低)、细胞膜去极化。表现为Na+、Ca2+内流和K+外流,激活了细胞的磷脂酶和蛋白酶,改变了线粒体的新陈代谢,触发了自由基的形成,改变了突触传递的模式,最终引起神经元坏死。严重的低血糖可以造成选择性的脑部多个区域神经细胞的坏死,包括大脑皮层、齿状回、海马和尾状核[10]。

在未成熟儿脑缺氧状态下,低血糖能加重脑损伤。此外,早产儿低血糖的初始阶段脑血流量代偿性的增加,以维持脑组织血糖的供给,早产儿这种脑血流的改变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容易诱发脑室内出血。

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无症状,本组低血糖症患儿中,无症状者达54.8%。故预防及常规监测显得尤其重要,要做好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积极防治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巨大儿,要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机,尽量减少围生期窒息。生后要尽早开奶,注意保暖。住院患儿要常规进行监测,若有异常,要及时动态跟踪,直至低血糖症纠正。

本文统计发现,性别不是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既往的相关研究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可以认识到早产、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窒息、感染、巨大儿、喂养不耐受、糖尿病母亲婴儿等是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危险因素。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连续监测血糖,及早发现,合理治疗,尽快纠正,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低血糖造成的脑损伤。

参考文献:

[1]Mitanchez,D.Glucose Regulation in Preterm Newborn Infants[J].Horm Res,2007,68:265-271.

[2]刘振球, 余加林. 早产儿低血糖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8, 3(5): 381-386.

[3]Phillipe Chessex,MD,Karen Schafer,Paul thiessen .Newborn Guideline 5:Definition of Neonate hypoglycemia[J].British Columbia Reproductive Care Program,2003.

[4]Jain A, Aggarwal R, Jeevasanker M, et al.Hypoglycemia in the newborn[J].Indian J Pediatr ,2008,75:63-67.

[5]V. Zanardo, S. Cagdas, R. Golin. Risk Factors of Hypoglycemia in Premature Infants[J].Fetal Diagn Ther,1999,14:63-67.

[6]孙鹏,滕檄萍,付连德.98例新生儿低血糖诊断与治疗初步探讨[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02Z(7):113-114.

[7]Harris DL1, Weston PJ, Harding JE. Incidence of neonatal hypoglycemia in babies identified as at risk[J].J Pediatr, 2012 Nov;161(5):787-791

[8]Staffler A1, Klemme M, Mola-Schenzle E, et al. 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infants are at risk for hypoglycemia once on total enteral nutrition[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3 ,26(13):1337-1341.

[9]Poolsup N, Suksomboon N, Amin M. Effect of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One, 2014,21;9(3):e92485.

[10]俞君. 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11,29(6): 559-561.

编辑/哈涛

推荐访问: 新生儿 临床 分析 低血糖症
[新生儿低血糖症292例临床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