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战略视角下的供应链信息系统设计思考

时间:2022-03-22 09:33:25  浏览次数:

[摘 要]随着供应链的发展,当代企业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企业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的供应链间的竞争。信息在供应链中的传递和整合对供应链实施战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试图设计和分析供应链信息系统以提高供应链管理I水平。

[关键词] 供应链; 信息系统框架; 战略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16 . 031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0)16- 0078- 04

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全球化贸易程度的加深,一体化理念的供应链管理快速发展,优势日益显著。美国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克里斯多夫指出:21 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供应链中,各成员要实现自身利益必须根据自身在供应链中所处的节点位置与其他成员共同作用来实现,个体运作在供应链发展及管理下转变为供应链的整体协调运作,彼此通过提高合作效率实现竞争优势。在这样一个整体环境下,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影响着供应链的战略决策。

1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需求分析

1.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发展

Evens(1994)[1]认为:“供应链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模式”。定义既描述了供应链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也描述了供应链的复杂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分工专业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很多的著名公司开始实施供应链网链管理。许多学者为了尽可能地将供应链描述清楚,提出了很多定义,这些定义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的理念。有学者将供应链定义为:“相互合作、共同控制、管理和改进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多个互相联系和依赖的组织网络”。这一概念强调了供应链中的合作与协调的理念,反映了企业组织的依赖性和彼此的密切关系。供应链的这种网络组织构成是由分布在不同环节的供应商、生产企业、用户等企业实体组成的企业网络,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运行在这些实体之间,将这些实体联系在一起。

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不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状况下逐渐发展的,因其在现实运用中表现出来的优势而早已为各企业所接受,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原本的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设计是以某一个企业的资源利用为核心,资源的概念仅局限于本企业。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变化加剧,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面对竞争已势单力薄,赶不上市场的变化。为了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企业的管理开始从单一管理模式扩展到联盟的管理模式。随着资源稀缺的压力的加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企业管理模式逐渐发展成尽可能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模式,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由若干个相邻节点企业形成的需求与供应的关系,便把所有相关企业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了供应链。这是一个集成的概念,这条链上的所有企业必须本着协调一致的运行理念,才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受益,由此产生了供应链管理模式,这一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在逐步完善。

1.2 供应链信息需求分析

供应链是一个网状结构,这个网就是一个整体,“三流”是在这个网内运动,但这个网里有很多个体,这些个体之间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一旦某个节点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这促使我们要将“三流”的管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对供应链而言,面对的是企业群的持续竞争优势问题。作为供应链中的企业,其资源范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拥有不代表有优势,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支配、驾驭企业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即如何统驭整体资源来提高整体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现供应链网状关系下的信息共享。

在应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过程中,管理者发现并意识到通过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可以减少对库存及其他方面资源的需求。通过对需求和供应等信息的规划,可以减少相应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库存,减少成本。对信息的规划能够提高管理的灵活性,能够告诉管理者应该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法来使用资源,并进行一定的统筹安排,从而获得战略优势。

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合作关系要求供应链管理要实现信息协调和整合,必须通过信息的持续快速传递,把各节点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有效利用整体供应链资源。这就涉及信息的集成问题。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供应链信息的使用和管理上,包括信息的采集、传递、储存、处理、利用等阶段和过程。供应链管理中,对信息的协同性、共享性、标准性、传递性、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提出了要求。实现信息共享是保证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的一个首要前提,要实现对供应链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首先要实现信息共享。但共享的信息如果不够准确及时,信息的集成程度不够,信息的有效性便达不到使用目的,反而会使管理者难以找到对应的准确信息,造成失误,对信息技术及其管理效能失去信心。所以信息标准的制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要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必须全面考虑其可行性,否则将影响对供应链的有效控制。制定供应链的信息标准既要考虑行业性质,也要考虑地域范围,这对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及时进行信息分析才能有助于制定出有效的竞争策略。如果能实现一键连通,那么进行预测、反应、调整、决策便可快速简单,也可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可靠性。当然,信息的准确性是保证,否则无法做出准确预测和决策。

2供应链信息系统设计框架

2.1 供应链信息系统同ERP的区别

从20世纪80年代起,MRP,MRPⅡ,ERP等信息处理系统快速发展并得到了企业的重视,ERP作为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手段,主要是对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整合。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ERP的发展也逐步从注重内部资源的管理利用转向对外部资源的管理利用,开始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ERP的应用为企业在制造、采购、销售、财务的计划和管理,以及数据分析方面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并通过IT技术和手段及信息工具实现了与业务伙伴和银行间的数据交换。ERP等资源管理系统把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功能整合起来,用软件系统来管理整个企业的信息处理和业务处理。供应链和信息集成是包含在ERP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供应链信息系统同ERP的区别在于:ERP的功能特色是以计划为主,MRP是ERP的核心功能,其范围主要还是局限于企业内部,与其他企业间的数据交换相对较少;供应链信息系统关心的不是产品如何生产出来,它的重点是关于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供应链信息的管理。没有信息系统为供应链上各个合作伙伴提供准确的信息,供应链管理是不可能的,它影响到何时、何地和多少的生产与供应问题,这也要求供应链必须增加信息共享度和准确度。

2.2 供应链信息系统基本特征

(1) 信息集成化要求高。为了能使信息的时效性加强,系统的设计必须能够使信息的获取、访问和分析快捷。要实现战略目标,各企业必须有较高的协同性和一致性行为,并合理配置供应链资源。

(2) 信息的标准化程度高。供应链系统也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IT工具的运用帮助实现系统集成工作,信息的标准化程度影响系统实施的成本和可行性。

(3) 系统构成有显著的复杂性。供应链信息系统是一个连接供应商、生产商、批发零售商等的整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彼此联系有明显的层次性,信息系统的结构类型可以为多种形式,企业内外信息系统构成有一个重要的链接问题。

(4) 系统的稳定性目标较难实现。“一体化”理论非常好,但要实现完整的统一规划是很难的。供应链的运作虽然强调整体一致,但它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比如成员的变动涉及对接问题、标准化问题等。

(5) 系统的运作有一定的风险性。要实现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就要求信息的提供真实准确,这相当于商业机密透明化,如何维护供应链信息系统,做好访问控制和风险评估,对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提出了挑战。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彼此的合作原则是共享利润,共担风险。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供应链价值最大化的一致性,受单个企业的独立性程度和供应链的集成程度影响。

2.3 供应链信息系统设计框架

图1是供应链常用的网络模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详细描述各点信息,这些信息除了要满足运作层的需要之外还应满足战术层及战略层的需要。供应链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信息的动态性也较大。要想获得竞争优势意味着我们对供应链的管理既要有三维概念,还应有四维概念。供应链的资源十分丰富,既有货币性资源,也有非货币性资源,这些资源的运用好坏对整个供应链都有重要影响。在信息系统设计时我们应尽可能考虑到所有细节,使供应链管理尽可能最优。

供应链越长、越复杂,信息的整合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4]。为了达到一个整体目标,整个供应链活动必须在各节点间权衡取舍,做好系统规划。也就是说要实现竞争优势必须上升到战略层,这要求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在获取和处理上必须全面快速,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系统设计必须科学有效。

图2是一个供应链信息系统简单设计图,各系统中还包括若干子系统。

情报信息系统包括对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对手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进行市场预测和订单规划。对于订单规划可以通过对客户询价和报价进行成本预测分析,决定是否进行订单接收、确认和输入。输入数据包括输入客户资料、日期、商品规格资料、商品数量等信息,继而分析出货地、交货地及客户信用等。

资源规划信息系统承担的任务很复杂,它必须借助供应链标准化数据和信息系统来制订最优规划,且根据数据和信息变化要及时重新制订规划,这可以通过重复使用规划建模系统来实现。

物料规划信息系统运行的首先任务是要保证主要生产计划的完成。该系统通过分析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的现有库存余额数据和机器生产数据,以及所有物料清单,确定对于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净需求,决定自行生产或向供应商订货的数量,从而满足市场对产成品的需求。

配送规划信息系统先要对需要运输的产成品进行预测,清楚这些产品在工厂和配送中心的现有库存余额,以及安全库存要求、库存补充数量和库存补充时间等库存管理数据,考虑各方面的运输要素。

生产管理系统负责做出日常的生产运作决策,包括订单排序、机器设备的采购调度等。

3供应链信息系统分析

在情报信息系统中我们可以作一个情景规划,利用仿真模型将情报数据输入分析器,为下步的资源规划提供依据。在这里,我们可以加入一些不确定的风险来进行研究。可以设计销售预测分析系统,在设计时可以考虑销售预测分析系统应具备按客户、商品、作业员、仓库等查询销售量、销售金额、成本、利润等数据及打印各种汇总报表的功能;可比较不同时期的资料并制作百分比评估表;能由使用者自定义各项预测模式。除此以外,我们在这几个基本系统上要加入绩效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电子转账系统、人事工资系统、质量控制系统、库存控制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参见图3)。

欲取得供应链的竞争优势须做好战略管理,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战略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的目标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一致的,在围绕核心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来实现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实现各自的财务管理价值最大化。在现实中,大部分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或经销商时都十分重视财务信息反映的资金筹措及运用能力,即整个供应链中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应有降低成本和风险的能力,使整个供应链有竞争优势。财务战略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种资源的潜力,尤其是那些在人、财、物上体现不出来的无形资源,而不仅仅是实现有效降低成本。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有效适应企业外部持续变化环境的目的。供应链管理是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综合管理过程,在强调供应链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同时,要为供应链建立一个适应的财务管理系统,保证供应链管理计划的高效和正确实施。只要有资金的流动,就会有财务,通过财务可将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所以,财务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中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系统。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需求是交叉的,我们需要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来做出最优决策。我们可以借助事件数据库进行数据转换生成供应链的决策数据。

变化的环境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供应链整体要能够对变化的情况做出及时的规划调整,在战略决策上可以通过规划建模系统,用适合的软件对数据分析进行常规和重复使用,形成多方案选择,从而做出最优决策。这要求信息必须全面、准确、及时。

我们的设想和努力从现实来看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就像XBRL财务报告模式在上证所的成功应用,使上市公司、监管机构、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者、研究机构、证券信息服务商等上市公司信息的加工者与使用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实现信息的生成、提取、分析、交换和共享。开发XBRL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全球企业报告供应链的架构,规范企业网络财务报告的披露和信息的交换标准,使财务结果的报告与分析更加简易可靠。这个目标很宏大,相比较而言,某一个供应链要完成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分析,实现战略管理是可实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陈志祥. 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美]乔普瑞(Sunil Chopra),梅因德尔(Peter Meindl). 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作[M]. 李丽萍,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美]杰里米·夏皮罗. 供应链建模[M]. 陈光欣,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4] [美]乔治·斯托克(George Stalk). 必看!未来五大战略[M]. 林祝君,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宋远方. 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Z]. 2009.

[7] 靳敏. 企业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J]. 广东通信技术,2009(6):27-29.

[8] 顾秋琴. 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简介[J]. 科技咨询导报:财经论坛,2007(15):123.

推荐访问: 信息系统 供应链 视角 思考 战略
[战略视角下的供应链信息系统设计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