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期完善高校管理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3-14 09:53:07  浏览次数:

摘要: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的神圣使命,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但应该看到,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在管理过程中进行并完成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取决于高校管理的创新。为此,该文首先讨论了高校管理目标的类型,接着分析了要着眼于构建比较完备的高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高校的内部沟通机制,积极构建沟通平台﹑创新管理目标﹑以人为本,提倡民主管理﹑加强管理知识培训,提高高校干部和教师的沟通能力,最后研究了树立市场观念,增强经营意识。因此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高校管理;内部沟通机制;管理制度体系

高等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的管理者通过实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来协调教职工的行为,以达到学校的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高校管理活动是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而展开的,众多工作人员按照分工从事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工作,分工越来越细,其中的每一项又分为若干子项。学校内部工作部门的划分和众多工作人员的不同分工以及他们之间的协调运转,构成了学校整体运转过程,因此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协调学校人员和内部机构的行为以达到预期目标。然而在我国高校内部的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信息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产生信息沟通障碍,信息沟通的障碍会阻碍信息的传递或曲解信息。

1.从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管理职能是管理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管理本质的具体表现。高校管理的基本职能一是按照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的职能;二是按照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规律,协调好学校上下左右、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调动全员积极性的职能。高校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具体管理职能是多样的,诸如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而这些职能又随着高等教育和管理活动的发展而处于不断演变之中。传统的高校管理在其职能的发挥中,比较注重对教育活动的指挥和控制,强调自上而下的步调一致、统一协调,强调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即所谓“上面发文,下面执行”是其典型写照。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建立有序的管理秩序,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它忽视了高校是以传授学问、创造新知、发展科技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其主要由学者群体和以追求知识学问为己任的学生构成的重要特性,忽视了高校不同于其它社会组织的学术性本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那种高校管理者与师生员工之间在工作程序上自上到下的控制导向的传统管理模式,必将被服务型管理模式所取代。从发展趋势看,高校管理应该是一种服务型管理,在职能上强调协调和服务,主张对学术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协商,广泛吸收学者的意见,鼓励教职工对工作认真思考,自觉和自主的规范工作程序。实行服务型管理,要着眼于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着手构建服务管理体系,着力于建立服务管理制度。从控制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不是简单地由“掌舵”转向“划桨”,也不是盲目地由“牵羊”转为“放羊”,而是要建立适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需要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三全合一”要求的新体系。既要搞好学校的顶层设计,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定位,树立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主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又要明确服务管理的重点,用主要精力关注教学中心工作,关注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关注师生员工及基层教学、科研单位,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学、科研工作排忧解难。

2.要着眼于构建比较完备的高校管理制度体系

高校作为相对独立的法人主体,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人事制度、工资分配制度、资源配置制度以及决策机制、工作机制等方面建立起从内而言符合教育规律的要求、从外而言适应市场机制需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在高校管理制度体系中,制度创新的关键是要建立高效的、有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革新高校沿用的以行政级别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实行简化职能,因职设岗,对学科带头人公开招聘;建立与工作绩效密切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体现贡献的激励机制,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进取心。制度创新的重点是教育教学制度创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适当宽窄口径的专业;根据不同岗位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要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学实施、监控、评价制度。

3.建立高校的内部沟通机制,积极构建沟通平台

实现有效沟通,建立高校内部沟通机制是治本之策,长久之计。在领导班子决策中,必须认真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决策程序,做到不沟通的不上会、沟通意见不统一的延缓上会,绝对不能临时动议,更不能意见不统一强行通过。在教师学术沟通中,也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建立一种平等的“学术对话”平台,让各种思维和研究思路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在古希腊,苏格拉底以“学生与老师辩论”的方式进行学术沟通与思想碰撞。中国古代,孔子与学生之间也是采取这种形式进行学术沟通。现在一些研究机构主张定期举办头脑风暴会议,来进行学术思想碰撞,产生新的研究思路或新的思想。在人际沟通方面,也要有沟通机制,上下级之间,教师之间应平等地进行人际交流,定时或不定时地进行非工作聚会,如野外活动、午餐会、生日晚会等。团队负责人应给予团队成员“上诉”的机会和权利,建立“抱怨处理”制度,设置内部意见箱,并真心实意地对待下属所提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大家积极思考,为学校的健康发展献计出力。

4.创新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高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高校管理活动的依据和归宿。因此,创新管理目标是提高高校管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1)创新发展目标和办学目标。各个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确立自己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功能、办学特色和服务面向等,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空间,并不断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2)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高校管理活动应该将更好地培养人才并致力于提高人才的质量作为根本目标。高校管理活动必须围绕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和成才规律的研究,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改革现行的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新的管理目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高校应该以“三个符合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判断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和实现程度,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符合程度;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和已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学生培养质量与学校所定目标的符合程度。

5.以人为本,提倡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学校领导方式应是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它要求决策权和管理权集中于领导者手中,以实行统一而有效率的领导;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建立在科学和民主的基础之上广开言路。让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作和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畅所欲言。因此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应具有广阔的胸怀、支持群众参与监督和管理、听取一切意见和建议、欢迎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尊重教师的劳动、维护教师的民主权力,有效地运用全体教职工会、职工代表会等形式,讨论贯彻学校的计划、要求和工作安排。

民主管理要让教职工共同参与决策。强调学校发展与职工的关系,以命运共同体的形式调动教职工参加管理的积极性。使教职工有主人翁责任感,激励教职工充分发挥积极性。让职工经常参与学校重大事情的决策与管理,鼓励教职工多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学校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同时,信任、尊重、爱护每个教师,不同的教师尽管年龄不同、经历有别、知识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但各有所长,领导者应该因人而异地发挥其特长。使教师产生愉快的内心体验,唤起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使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校主人,从而增强教师为实现学校教学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

6.加强管理知识培训,提高高校干部和教师的沟通能力

对于高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不仅要明确沟通意义,增强沟通意识,而且必须掌握沟通技巧,培养沟通能力,提高沟通水平。因此,对教师进行管理沟通知识的培训或组织行为科学的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对员工进行这方面培训的重要性,但是高校的认识还不够。教师在自己本专业方面知识丰富,但关于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学会在组织中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总体上相对匮乏。加强教师的沟通知识培训是学校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沟通技巧。对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管理知识培训也十分必要,学校的管理者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管理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就很难以胜任领导岗位。高校属于知识型团队,如何管理知识,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管理工作,只有具备良好管理素质和领导能力的领导干部,才能胜任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因此,加强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其管理和沟通的技能,实现学校内部的有效管理和有效沟通,将大大有利于缓解学校内部矛盾,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出更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7.树立市场观念,增强经营意识

高等学校体制创新必须根据学校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围绕高校基本功能实现而进行。体制改革、机制的创新要有利于高校基本功能的实现,要与面临的经营和管理环境相结合,创新的目的是实现高校的基本功能,完成高校的基本任务,实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高等学校由原来单一面向政府逐步转变为面向市场为主,学校的管理必须进行改革,由管理型体制向经营管理型体制转变,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实现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高等学校要实现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首先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增强经营意识,遵循两个规律,适应两个市场,利用两个资源。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高校必须在坚持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逐步适应市场规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应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组织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以市场导向为主,宏观调控为辅,扩大学校自主权,逐步将学校推向市场。高校自身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分析市场、运用市场,开展学科专业建设,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规格,充分利用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8.创新人才工作的运行机制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高校领导应当遵循人力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取向,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一是人才评价机制:改变过去那种重资历和学历、轻能力和业绩的评价标准,建立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二是选人用人机制:要坚持吸引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选人机制;要坚持人尽其才的原则,建立敢用人、会用人的用人机制。三是分配激励机制:彻底打破“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以绩效、能力和市场化为导向,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四是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需要,逐步建立特殊人才学校投保制度,改革福利制度,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为其生活与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济.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总结“十五”教育工作推进“十一五”教育发展——在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7.

[2]李进才.当代中国教育行政管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239.

[3]吴松.大学学术组织的理性思考与改革尝试[J].中国高等教育,2006(8):28.

[4]张力.中国高教发展基本形势与若干政策[N].中国教育报.2005-9-7:5.

吉伟:(1979—)男,江苏宜兴人,苏州大学校长办公室助教。

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推荐访问: 新时期 若干 完善 思考 高校
[新时期完善高校管理的若干思考]相关文章